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讨
2016-03-24卢小琴
卢小琴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讨
卢小琴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
[摘要]对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即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发展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同时对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即发展乡村旅游地方组织,搭建政府与乡村旅游商户间沟通的平台;控制游客容量,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处理好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围绕“土”字做文章。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活动形式包括观赏乡村风光、参与农业劳作、品尝当地传统美食、体验乡村生活等。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乡村旅游进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1]。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2]。我国具有丰富多彩的农业资源和特色鲜明的乡村民风民俗,这为乡村旅游的开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形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进行着,而乡村旅游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活力,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对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
1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1.1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为我国乡村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蜿蜒曲折的水泥马路将错落有致的村庄有机地串联起来,干净整齐的农家舍院、热情淳朴的农民、朴实的民风均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面貌。因此,新农村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对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2013年我国乡村旅游游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而2014年乡村旅游游客数量则达到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数量的30%,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3]。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1.2乡村旅游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1)有助于实现农村闲置和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开发乡村旅游之前,由于农业生产的收入较低,农村居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来源,基本上形成了男青年外出打工、老弱妇孺留守当地的局面。随着兼具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特征的乡村旅游的开展,原本务农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加入到开发“农家乐”、“渔家乐”的旅游活动中,进而延伸为旅游景区旅客提供各种旅游商品和相应服务。另外,乡村旅游的开展为当地农村未就业妇女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农村闲置和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2)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及地方经济水平乡村旅游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以往单一、传统的种植农作物的经济结构模式。传统农业经济的附加值低,不可能带来高收入,而旅游经济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可以为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乡村社区居民提供较高的经济收入,这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现代化的实现。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后,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在乡村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方面进行适当改变,比如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社会心理容量等,这为其他外部企业的参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抓辐射带动,抓产业链条延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有助于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和档次以招徕更多游客,需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为此,各级政府应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如修缮公路以及配置垃圾桶、路灯、指示标牌等附属设施,尽力改变乡村脏、乱、差的现象,全面提升并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4)有助于提升村民思想意识由于农民长期与土地打交道,所以农民普遍具有勤劳、淳朴的品德。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展,农民从传统农业转移到服务行业,与游客长期接触,潜移默化地受到城市居民商业意识、卫生意识等的影响,城乡观念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使得新时代的农民既具有父辈的勤劳朴实的品德,又有前卫新潮、不墨守成规的特质,这些思想意识的改变客观上拓展了农民发展经济的思路,也提高了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2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建立的对策
旅游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旅游目的地创造积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乡村旅游发展也是如此。如何增加正面效应,降低负面影响,使得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和谐发展,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2.1发展乡村旅游地方组织,搭建政府与乡村旅游商户间沟通的平台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模式,在制定和落实大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等方面,政府无疑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在一些细微操作层面,如环境卫生秩序的维护问题、农户间无序竞争、旅游项目雷同等问题,政府管不过来,而老百姓又无权管理,对此可以构建得到官方任可且具民间性质的乡村旅游组织,诸如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协会之类的机构,有志于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可以自愿加入。乡村旅游组织可以担负起旅游旺季时村落里游客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的改善、游客与农户矛盾的及时化解以及商户之间恶性竞争的协调等责任。由于乡村旅游组织在充当政府机构帮手的同时,也搭建起了政府与当地乡村旅游商户之间的平台,代表众多商户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协调,从而可为当地乡村旅游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2控制游客容量,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近年来,乡村旅游中暴露出的破坏环境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例如,大量游客到来后出现的乱扔垃圾、乱采乱摘毁坏农作物以及村民乱搭乱建、违规使用土地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旅游游客量远远超过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其次是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由于乡村农事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使得乡村旅游的淡旺季也非常明显,旺季时人满为患,淡季时门口罗雀。由于乡村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开放环境,不存在围墙栅栏之类的设施对游客的出入进行限制,这使得乡村旅游的游客量控制在技术层面上困难重重。为此,应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预报、预警,提前让游客分流,避免在某一时段游客大量涌向某一乡村旅游地。对于游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应通过大众传媒、社区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公益宣传,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最终使得文明出游成为一种良好习惯。
2.3处理好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矛盾
随着乡村旅游热季的到来,大量游客涌入乡村旅游目的地,容易出现如下现象,如践踏农作物、随意停放车辆、妨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不尊重等,这容易引起居民对游客产生不满和抱怨。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同时,应当在居民区、农作物生产区设置一些醒目的标识或解说设施,提示游客进入旅游区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4围绕“土”字做文章
“土”有2层含义,一是指“土地”,为此应以土地为根本,自然展示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构建的乡土性休闲空间和场景,由此提高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对这一层面的开发利用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①观光角度。旅游者观赏乡村的田园风光,春观花秋观果,如湖北荆州市郊区开展的“春游桃花村,秋看橘子红,冬赏梅花园”活动,可以使旅客获得良好的美学体验。②科普角度。科普对象主要对象是城市青少年,通过开展野营活动,利用农业资源进行科普教育,使孩子了解基本的农业常识,并展示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当地乡村的农业特色。③参与角度。为了让旅客更好地体验农村生活,可以开辟一定面积的实验田供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设置播种、浇水、除草等活动环节,这既可以让游客亲近大自然,又使其获得了农耕劳作的愉悦。目前,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采摘”活动,如“三月摘草莓,五月份摘枇杷,六月份吃杨梅,七月份摘仙桃,八月摘西瓜,九月份吃板栗,十月份摘桔子”,这样可使游客充分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同时可以欣赏村野风光和乡风民俗。
“土”的第二层含义是“土气”,即乡土性。乡土性越明显,乡村旅游地的竞争力就越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例如,湖北荆州市郊区桃花村举办的桃花会引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等乡土特色的表演节目,凸显了荆州乡村旅游特色,这既丰富了观赏内容,又增长了游客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应着力挖掘乡土文化,着力开发乡村旅游特色资源。
3结语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改变了乡村的落后面貌,并以新姿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同时大量游客的到来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乡村旅游离不开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乡村旅游提供重要支撑。只有让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相促进,才能使两者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为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琼莉,郑四渭.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物价,2007,(12):58~61.
[2]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8.
[3]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3):70~73.
[收稿日期]2015-07-20
[作者简介]卢小琴(198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为旅游管理、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lxqlucy@163.com。
[中图分类号]F592;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03-0076-03
[引著格式]卢小琴.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