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困境与对策

2016-03-24周晓红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空心化安徽

周晓红

(安徽三联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困境与对策

周晓红

(安徽三联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摘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先天不足,农村劳动力又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建设主体日趋匮乏、弱化,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实质是农村人力资本的空心化。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短缺尤为严重,“妇女农业”“老人农业”业已成为常态,为此,在深入分析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现状、根源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发展、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

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无论是早期的经济学家还是现代经济学家大都聚焦于工人人力资本的研究,而对于农民人力资本的研究则有着天然的漠视和偏见,致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培育先天不足,呈现出自然性短缺、存量不足的状态。不仅如此,多年来的打工经济又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速了农村建设主体的缺失、弱化,甚至空心化。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问题已为各界所关注,如刘彦随、周祝平、林梦清等就农村空心化、空心村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衡霞、冯继红、潘锦云等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积累及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总体而言,对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专题研究仍较为少见,基于此,本文拟在安徽农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探讨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现象、影响、成因和治理。

1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现状及其影响

1.1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现状

1.1.1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在人数上继续递增,而且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在年龄上更加趋于年轻化,尤其是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整体素质较好。《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安徽外出务工人员总量达1850.2万人,同比增长3.8%,其中,男性占63.38%,女性占36.62%;16-25、26-40、41-50年龄段农民工分别占33.44%、42.66%、15.96%;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的达57.25%,远高于农村的一般水平(受教育年限为7.3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1%)。

1.1.2升学 、参军的青年劳动力回流比例低

每年农村都有很大一部分适龄青年通过参加高考及参军入伍离开农村,经过3-4年的学习和锻炼,他们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精英。可之后遗憾的是,大多数退伍复员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都凭借自身的优势选择留在机会更多、空间更广、条件更优越的城市生活和发展,返回农村的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毕业后去农村、乡镇工作的大学生中,一般农业院校约为26.7%,重点大学为13.7%。可见,农村转出劳动力回流前景堪忧。同样,也有不完全统计,退伍复员回乡创业的人员比例不到三成,约七成的退伍人员凭借其在部队锻炼出的良好身体素质和所掌握的各种技能,留在了基础生活设施配套更齐全、工作环境更理想的城市。农村“精英们”把人生的“黄金时间”奉献给了城市,老了再返回农村,农村成了城市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基地和养老的“后院”[1]。农村人力资本日益弱化,新农村建设缺乏应有的人力资本支撑。

1.1.3农村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发展落后

安徽农村的基础义务教育及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扶持已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却一直进展缓慢,培训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主要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定位错位。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从本质上讲应定位为培养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并相应地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教学等方面确保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突出它的职业性、应用性、方向性。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却倾向于与学历教育相衔接,办学与一般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明显的区别,无应用型特色可言。而且学员在接受职业教育时,其目标定位也有偏差,他们大多数是为了取得同等学历,以此取道获得更高的学历,从而为今后在城市就业增加资本。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办学定位,还是从学员接受职业教育的初衷来讲,都没有考虑农村、农业的发展。

1.2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影响

1.2.1新农村建设缺少现代化的农民

新农村建设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是推进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创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重视,也使得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根本上讲,要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还得依靠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尤其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农民。但是多年来,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观念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而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和妇女,以及因身体、年龄、技术等原因被迫回流到农村的农民,他们年老体弱、文化素质偏低。这种状况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呈递减趋势,日益“空心化”,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建设。

1.2.2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难

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多为老人和妇女,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思想较为保守,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的理解、接受和认可都比较慢,使农业科学技术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而对其进行职业培训也将会是投入大、收益低的结果,因为科学技术的推广,是一个包括技术消化、吸收和提高的系统过程,需要一支数量庞大、素质过硬、适应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的农村劳动力队伍[3]。高素质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载体,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他们的流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吸收、接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1.2.3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受阻

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应是同时并行且相互促进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种植、生产、包装、物流、销售、服务等产业应运而生,但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原来的农业收入转变为非农业收入或工资性收入,农田的功能发生了改变,经济性和经营性功能减弱,保障型功能增强,只是作为他们在城市失业或年老返乡后的最后保障。此种转变之下,导致: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田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种植、经营和管理,甚至撂荒;另一方面,农民将其土地作为最后的保障,即使是撂荒也不允许土地转移,致使农田流转受阻,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无法推进。此外,农村“留守族”整体素质不高,农村管理、农业经营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无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意识,成本观念不强,小农作业制约了农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1.2.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就目前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巢化”家庭、“空心化”村庄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主要劳动力,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无力承担此项重任,农村各项目建设必然会困难重重,甚至会因为缺乏主要劳力而导致项目流产,例如新公路建设、桥梁改造、沼气池建设等,无不需要青壮年劳动力。本课题组于2015年七八两月对安徽安庆、芜湖、蚌埠、黄山、宣城等地区的10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发现,仍有许多耕地没有基础灌溉设施,多座水库处于年久失修状态,留守农村的老弱妇孺没有体力、能力和技术水平参与农村道路、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4]。

1.2.5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缓慢

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农民,更需要具有民主法治观念和科学管理理念的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现实却是大量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大学毕业生愿意投身农村并志愿扎根在农村的又寥寥无几,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多是60岁以上的老党员、老农民,年轻的后备干部严重不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结果是:农村管理落后、思想保守、法制意识淡薄、民主法治建设缓慢,甚至一些地方由于农民精神文化活动匮乏,封建迷信、文化糟粕仍然大行其道,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1.2.6农村社会治安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农村“空巢化”,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农村“留守族”。农村盗窃、抢劫、强奸、拐卖妇女儿童、投毒、赌博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且案件数量逐年攀升,其中以盗窃案居多。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盗窃案多为偷盗粮食、家禽家畜、林木等案件,虽然价值不大,但是发生较为频繁,不仅给农民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和心理恐惧。另外,农村的强奸案近年也时常发生,受害人多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妇女及儿童,这不仅增加了农村治安的不稳定因素,而且破坏了农村淳朴、自然、和谐的乡风和人文气息。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切身利益及人身安全应得到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及时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族”的利益和安全问题,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繁荣、稳定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

1.2.7农村养老困难

农村劳动力在经历了“候鸟”式、“两栖”式、“钟摆”式转移变迁后,现在70后、80后等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多是举家迁移,只有出行不便以及难以适应城市生活的老人留在农村。据统计,超七成农民工举家迁出之后,对农村及农村原生家庭的眷顾会随之减弱,回乡探望的次数也日趋减少,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及生病或出现意外时都无人陪伴照料,老人孤独无助,物质上没有依靠,精神上没有慰藉。再者,由于90后、00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有农业生产的经历,对农业和农村没有太多情感,因而滋生“厌农”思想,不愿再回农门,农村不仅出现了养老困难,而且农村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剧,远高于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

2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根源

2.1农村人力资本先天投入不足

按照贝克尔、舒尔茨等的理论研究,人力资本存量是指经济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流动的支出等。然而,时至今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仍存在难以消除的阻碍因素。首先,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不高,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自我投资;其次,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缺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及开发的认识和意愿;再次,目前的农民培训政策和项目落实效果不佳;最后,以农促工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人才外流严重,致使原本就存在自然性短缺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更加匮乏。

2.2农村人力资本后期外溢严重

农民在“经济人”逐利思考之下,会对农村和城市做出选择,首先,“打工经济”远高于农业收入,被农民称为“铁杆庄稼”“富民产业”,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农业副业化”“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成为“三农”的新问题;其次,农村普遍存在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基础服务落后等问题,如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落后于城市,而城市有优越于农村的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城乡间的巨大落差和政府政策的指引也直接导致了农村人力资本的过度外流;最后,新生代的农民工从小就生活在城市,对农村、农业没有很深厚的感情,他们从情感上对融入城市生活有着更强烈的意愿和诉求,因而不愿再回到农村。

3治理安徽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的对策

3.1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建设现代农业

在目前农村人地矛盾尚未得到明显缓解的情况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作为建设主力军,为此在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有创业精神、会经营、会管理、接受了现代文明熏陶的青壮年人才回乡创业。并且要从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给予回乡创业人员以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当地政府也要积极转变传统行政服务观念、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平台。

3.2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发展,支持现代农业

2006年7月,安徽科技学院3名大学生将户口迁到小岗村自主创业后,全国各地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及“村官”也在逐年增多,但真正能扎根在农村的并不多,甚至能较长时间留在农村的也不多。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相比一般农民,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存在更多的实际困难,比如他们没有土地,没有积蓄,甚至在体力上也显得“文弱”,创业的激情往往会因现实的困难而熄灭。因此,农村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要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不仅要吸引他们到农村来,还要让他们愿意留在农村。如凤阳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凡是从事双孢菇生产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财政贴息贷款;每新建一个标准棚,可向当地信用社申请期限至2010年12月底的10000元财政贴息贷款。

3.3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作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应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并致力于将现代化的、规模化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理论运用于实践,将传统农业改造为广泛运用科学技术并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由此可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尤为重要,政府要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规范、引导,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促进其与地方农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发展;同时,要吸收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给予民办职业教育以一定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最后,农村职业教育要与学历教育有明显的区分:各类职业学校不仅要为农民非农就业专业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还要为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改进提供各种指导性的服务。

3.4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留住农业产业工人

留住人才或是吸引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仅仅靠政策的倾斜和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比如有地方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线,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拉长产业链条,并带动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而加工链的延伸过程本身就是创造就业岗位的过程,加工链越长,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6]。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当地就业环境的改善,吸引人才就业。总之,通过人文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就业途径的拓宽,更多的农业人才愿意返回并留在农村,形成农业产业的主力军。

3.5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农村人力资本积聚问题的根本解决,在相当程度上要靠国家对弱质性农业产业和弱势农村的持续性财政投入与扶持,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通过各项扶持性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切实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如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方面的投入,并减免相关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调动农民参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更要注重对大病、重病等费用的减免,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再有,政府还要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社会保障、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投入。

参考文献:

[1]董谦,董海荣.农民转移背景下的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259.

[2]毕于建,陈长峰,张腾飞.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合村并居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1):10-13.

[3]艾丽娟,蔡艳红.人力资本空心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J]. 甘肃农业,2006(11):30.

[4]杨肃昌,马亚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基于甘肃农村的调查[J].西北人口,2010(9):122-126.

[5]刘行玉.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的法制环境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7-72.

[6]程伟,陈遇春.多重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研究[J].中州学刊,2011(1):67-72.

责任编辑:沈玲

Problems of Rural Human Capital Hollowing in Anhui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ZHO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The rur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s insufficient, the large amount of rural labors become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subject of rural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ly scarce and weakening, resulting in the hollowing in rural areas, the essence of which is the hollow condition of rural human capital. The shortage of human capital in rural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is particularly serious, the agriculture engaged by women and old persons has become a norm thing. Therefore, based on the depth analysis of status, causes and effects of Anhui rural human capital hollow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governance such as encouraging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to work,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ountryside,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accelerating moder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cess, etc.

Keywords:Anhui; rural human capital; hollowing

收稿日期:2016-02-2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W087ZD);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gxfxZD2016304)

作者简介:周晓红(1978- ),女,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5-0006-04

猜你喜欢

空心化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实施困境及对策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