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2016-03-24王滔韬李世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

王滔韬, 李世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重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王滔韬, 李世辉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摘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不断创新和拓展校园文化育人路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开辟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新途径;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系统,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关键词:重庆高校; 校园文化; 育人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在培育人才方面发挥着法律、道德及社会风气不能替代的作用,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重庆是著名的山地城市,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地较少,素有“山城”之名;因丘陵起伏、河流纵横,无桥不以成路,又有“桥都”之称。重庆人生于大山大川之间,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铸就了其顽强和坚韧的性格。源于巴文化的巴渝文化作为长江上游最富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在重庆地区源远流长。1937年之前,重庆在教育方面以中等教育为主,高等院校只有重庆大学和省立教育学院(今西南大学前身)两所。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改变了重庆的教育结构。先后迁到重庆的大专院校有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医药专科学校等。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文化艺术名流来渝执教,诸如胡适、郭沫若、傅斯年、林语堂、老舍、钱穆、马寅初、陶行知、梁实秋、徐悲鸿等,使陪都文化兴盛一时。截至2014年底,重庆共有高等院校63所、成人高校4所,仍是全国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巴渝文化与陪都抗战文化交相辉映的重庆,研究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蔡元培曾言:“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的重任,高校的定位必然对其所培养的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对于一个高校来说,首先要思考和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好地培育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具有神奇作用的内在动力。高校校园文化的最核心功能是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育人,育人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也就是说,我国的大学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首先要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提,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趋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同时也是人生价值观塑造和养成的关键时期。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随着全球化时代及网络时代的到来,西方各种腐朽思想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逐步蔓延到高校之中,学校不再是一方净土,而是各种思潮鱼目混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生着猛烈的冲撞,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高校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坚决防范和反对腐朽的、消极的思想渗透到学校中,把那些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抵制于校园之外,积极引入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到校园中,从而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

高校作为社会机体中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应该在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先进文化占领校园阵地,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开辟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新路径

校园文化载体是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基础,并日益成为大学生成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日常所讲的校园文化载体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载体和精神文化载体,二者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重庆高校应当充分运用地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和丰富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载体,开辟校园文化育人的新途径。

(一)宿舍园区文化载体

宿舍园区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园区文化是一种潜在而强大的教育力,对大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功能。随着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加强,宿舍园区不再仅仅是学生休息的地方,而是越来越多地承担着教育功能,逐步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二是引导功能。宿舍园区的文化和管理制度都深深地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学生,科学合理的规范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高校要善于利用这一载体,积极探索园区文化的育人功能。重庆很多高校对这一载体越来越重视,比如重庆交通大学在学生宿舍园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活动、心理咨询和寝室文化建设;西南大学在宿舍园区开设文化广场,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这些宿舍园区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载体

作为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得大学生能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锻炼大学生的品德和意志,使大学生能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真正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重庆具有的“大城市、大农村”特色和“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为重庆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重庆高校应当精心策划组织大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积极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业发展的科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校外学校应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协商沟通,搭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利用寒暑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带薪实习活动,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进来。此外,各高校应建立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并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校园传媒载体

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高校要努力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借用网络等新媒体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重庆高校更应当充分发挥宣传媒体和舆论阵地的作用,善于抓住新兴媒体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这一载体是学生接触最多、最受学生欢迎的。重庆高校在校园传媒载体建设包括校园广播、图书馆、微信、微博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可以利用这些载体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另外,高校还需要培养一支专职的高素质新闻采编队伍。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通讯队伍,负责平时的新闻采编,可以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身边的案例等,以便更好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三、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管理

高校领导班子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领导要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使师生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方针目标。在策划制定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及组织制定校园文化方针和目标过程中,领导班子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的作用[2]。完整健全的领导机构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从而也确保了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一)领导班子的素质决定校园文化质量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基本品质结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对大学的领导班子提出高要求,只有提高领导自身素质,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领导班子必须拥有高效的管理能力、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分析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时能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领导者是组织者也是管理者。学校的管理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理清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二)要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制度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明确的党团组织制度的学校,校园文化就不可能发展,因此要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完善的指挥链。在党委的领导下制定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引领下对各项具体执行措施加以细化,合理分配目标任务,力求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教育目标达到实效。同时将总的教育目标和具体决策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上的人员能够尽职尽责、主动自觉承担任务和责任,在执行教育决策时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开展各项育人活动,实现育人目标。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

发挥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生机和色彩。高校各级领导、管理者、教师都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及学校育人需求。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常年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对学生思想动态、生活习惯、学习状况等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指引者和领路人,是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高校应当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多在辅导员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和专题研究,多邀请领导专家传授育人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育人能力和育人效果。

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结晶。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每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形成、积淀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重庆作为一个拥有千百年历史的历史名城,更是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主要有巴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移民文化、饮食与火锅文化等。

地域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和利用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将其应用到校园建设中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为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细数国内外高校,无论其办学历史有多悠久,都或多或少处在不同特色的文化区域之中,受到当地文化的浸染,校园文化自然而然会呈现出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因此,要建设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注重吸收地域文化的优秀资源。重庆高校可以借助重庆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将重庆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开设地域文化课程。让地域文化走进校园,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其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比如,可以在学校开设“三峡文化”“巴文化”等课程,通过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让广大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认同,使其从心理上接受他们。其次,结合地域文化开展特色校园活动。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深厚的抗战文化底蕴。学校可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抗战主题活动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解抗战历史及重庆人民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组织同学们去抗战纪念馆、红岩广场、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不畏强暴、敢于拼搏的精神。再次,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实践基地。学校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训练,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巴文化研究团队”,让同学们去实地考查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重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体现高校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导向,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就应当结合高校实际,搞好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载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联动机制,拓宽校园文化育人途径,实现多渠道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7.

[2] 刘军.校园文化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 璠)

Study on the Path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in Chongqing

WANG Taotao,LI Shihui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s an important place to train high quality tal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continue to innovate and expand the campus culture and education: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to build up a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to create a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and to create a campus cul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campus culture;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6)02-0115-04

* 收稿日期:2015-09-21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重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机制构建”(CQGJ13C150)

作者简介:王滔韬(1977—),重庆交通大学学工部(处)讲师,律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史等。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