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困境及发展路径

2016-03-24王笙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契机困境发展

王笙渐



刍议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困境及发展路径

王笙渐

摘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传统服饰文化面临着服饰符号褪色、文化保护缺失等问题,由此引发的争议也始终不断。围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发展所处的困境展开思考,剖析原因,立足当今国情,重点分析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复兴的契机和可行性,探寻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在当下传承与弘扬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服饰文化;困境;契机;发展;路径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垂衣裳”体现了中华民族服饰的渊源,治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明于服,服莫重于冠。服饰与礼的传统正是中华传统服饰艺术的历史脉络与根本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服饰却始终面临着服饰符号褪色、文化保护缺失的问题,由此引发的争议也始终不断。近三年来习近平主席夫妇出访多选择本土品牌服饰,国内外各大媒体更是纷纷聚焦其着装,“婉约中国风”“难舍的中国情怀”“端庄大气民族风”等赞誉之词甚至成了头版头条,特别是网传彭丽媛出访选择“例外”的服装后,当日整个服装板块走强,50%以上的服装股飘红,三支股票涨停。一时间,本土设计师和设计品牌也随之升温,网上同款服装服饰一度卖断货。2013年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全球最佳着装榜中,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入选其中,而在70年前,宋美龄也曾经入围这一榜单。我们在为习近平夫妇着装受捧点赞之时,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是看到契机,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困境找门道,探求中华传统服饰传承与弘扬的有效路径。

一、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困境分析

自从鸦片战争打破了古老帝国封闭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冲击中国社会,西方服饰文化传入中国。到了清末,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向西方学习成为当时热潮。而得风气之先者莫过于服饰变革,遂掀起了“剪辫易服”风潮,西方强势文化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经历“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 “破四旧”等,传统服饰地位发生彻底动摇。改革开放后,西方时尚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在经历了初期的好奇、模仿、跟风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冠礼、射礼等传统礼仪基本消失,即使平常礼仪中,也普遍崇尚西式,中式礼服和传统已成点缀,失去了原有的庄严与意义。

因此,中华传统服饰面临一个尴尬的现状: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虽然民族服饰丰富多彩,但却没有能够代表自己国家特色的合适的服装,在一些需要礼服的场合,一般人都很茫然,不知道穿什么。我国在对待传统服饰文化上,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文化心理。理论上,我们一直强调我国有历史悠久的服饰文化并引以为豪,但现实行动中,我们却没有重视如何有效地保持传统服饰文化。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仅仅存在于博物馆、学者书籍、影视作品和娱乐作秀中,充斥社会的依然是各种西方时装周、穿衣经、品牌故事等,加上追求商业利益的资本介入,使西方服饰文化演变成一种社会潮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始终处于尴尬困境[1]。21世纪,这个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也掀起了各种有关复兴民族服装的活动。

之所以导致中华传统服饰发展面临如此困境,其原因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致我国文化精髓大量遗失,进而导致我们忽视了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二是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墨守成规,未能与时俱进。在全球化的今天,未能有效衔接现代服饰文化,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受到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的冲击,出现萎缩甚至消亡,大量传统服饰文化失传或丢弃。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健全的管控手段,尤其是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未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二、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复兴的契机

(一)中国经济腾飞为传统服饰文化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中国业已上升至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这预示着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到习主席访英,中国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使世界意识到,亚太地区正逐步形成以中国等新兴国家为中心的亚太价值链和新的雁阵发展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崛起,为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二)全球化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提供了新转机

在我们抛弃传统的时候,全球性文化交流中西方人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比如他们从老子的著作中找到了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伦理中,他们看到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社会规范。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经典的肯定与运用,为我们审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提供了新转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有条件、有能力向世界展现其内在的蓬勃生机与活力[2]。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必将带动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

改革开放30多年,对现代化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不再将现代化简单等同于西方化。从好莱坞到“日流”“韩流”,再到“孔子学院”走向世界,活生生的现实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强大的文化支撑才能使国家真正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服饰、习俗等传统文化得到重新审视,大家开始认识到西方的未必都适合中国,民族的、传统的未必有悖于现代化发展,我们日渐开始追求和保留自己的民族个性,并系统性地对民间文艺、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保存。

三、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复兴的可行性

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需要层面而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服饰在西化过程中受益不少,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几乎让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迷失方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殊背景下让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从更深层面、多重文化角度上去继承与发掘传统服饰文化家珍,回归民族,彰显特色,将传统文化符号带入到现代服饰创新中。

从在国际上突出国家身份的需要层面而言,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服饰在国际舞台展现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服装产业迫切需要一种身份标识。同时,如同日本的和服一样,中国也需要遴选出日常穿着的传统服饰,满足国民文化认同心理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越发受到世界关注和国外友人的推崇,其中典型之一就是我们的传统服饰文化,例如旗袍、唐装等都在国际服装市场引起过连锁效应[3]。尤其在APEC等国际场合,国家领导人着装如何体现本国文化特性,展现民族精神与美学魅力,传统服饰成为难以替代的重要识别载体。

从国民文化回归与认同的需要而言,继承传统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明,这是实现文化复兴与民族认同的必然途径。不论是私塾的兴起,还是经典古籍的再度畅销,都反映了国民文化心理的一种回归与认同。而服饰不仅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商品与必需品,它贴近民间,关乎百姓日用,它的复苏也成为传统文化回归的有力佐证。国门打开不仅让民族服饰趋同国际化,也把中国风推进世界服饰潮流,汉服、唐装、旗袍及其丰富的元素同样让国外时装设计师青睐有加,世界范围内的“东风西渐”潮流渐趋明显。传统服饰的受宠与再度流行,既彰显了其韧性、活力和包容力,更借以展现出大国崛起的强大软实力。

四、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复兴的路径

(一)通过政府层面的引导来推动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

在王安石的《风俗》篇中记载,“异装奇服,朝新于宫廷,暮仿于市井,不几月而满天下。”清楚说明了京都重地作为风尚传播中心的客观事实,服饰“流行”无不起始于彼。白居易诗作《时世妆》中也记载着“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也证实古代时尚的流行,是自上而下,先宫廷后民间。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播方式。尽力发挥自上而下的政府示范效应,无疑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流行和复兴,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其次要充分利用外事活动予以展示。一个国家的外事活动是对外展示形象的大好窗口,中国在外事活动中选择民族服饰,不仅可以避免失礼,也可以突出中国形象,借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从表面看,仅仅是领导人的着装问题,但其内涵和深意却牵涉到彰显本土设计文化的问题。近年来在外事活动中频频亮相的“例外”服装品牌,其既不落后于世界潮流,又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性,一时间国人眼前一亮。本土设计师和设计品牌也随之升温,本土品牌、本土设计、本土文化更得到了一个国际展示的绝佳舞台,这一切有益于推动中国服装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再次,政府要加强立法保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保驾护航。众所周知,民族服饰所表达的历史记忆、地域特征、蕴含的深刻寓意,甚至展示服饰的民俗节庆活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体,但国家对传统服饰的运用未有明确的规定,建议应加快专项立法进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在韩国、日本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定假日国民必须穿戴民族服饰。无论是在节庆或是平常生活中,我们都能随处可见身着传统服饰的人们,这种精心保护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最后,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仅靠政府提倡、法律保护等硬性措施还远远不够,只是一个方面的工作而已,还需要以政府名义建立传承创新传统服饰的激励机制。目前,传统服饰还不是当下民众服饰的主流,国内以传统服饰生产为主的服饰企业不少,但缺乏强势品牌,国际品牌资源更是严重稀缺。政府加强对民族服饰企业进行政策性孵化和现有品牌的引导扶持,比如,推动卓简、江南布衣、裂锦、例外等品牌进一步增强知名度和市场感召力,必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早日走向复兴[4]。

(二)通过教育推动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

积极发挥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巨大作用,力推传统服饰文化进课堂。据了解,北京已经把京剧列入教学内容,扬州也将剪纸带进特色课堂。但从全国看,传统文化进课堂还没有形成体系与规范,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我国台湾地区就已经通过立法规定相关课程中一定要加入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所以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到台湾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尽管在基础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及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继承推广行为,但是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完全可以在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得到延续与推广。其次,在正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形式之外,还可以开设传统服饰传习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光靠正规教育体制中的专业教育远远不够,毕竟资源有限,因此还需要政府联合相关教育部门充分利用青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资源,建立起更为广泛的传习所,营造浓郁的文化传承氛围,吸引年轻人参与进来。目前中国已有办传习所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例如,扬州由文化部门与扬州艺术学校联合开办扬州清曲传习所,为扬州清曲的继承与复兴、接班人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此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最后,还可以通过产学研联合创新,为传统服饰文化复兴积蓄动力。文化领域也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问题,需要与时俱进,融会贯通。传统服饰教育传承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洋为中用,对传统服饰进行改良,使其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特征,更好地与世界、时尚、市场接轨。如习近平夫妇参加荷兰王室的宴请着装,整体上保留本身中国风的同时,巧妙融入西方元素,可谓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典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服装协会的作用,将有志传承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企业、设计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起来,经常性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合力攻关,切实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

(三)通过社会氛围营造推动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

身处信息时代,必须要努力借助各种媒介力量,迅速聚焦和普及传统服饰文化,这是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常用且有效的方式。几年前一部《大长今》,韩国料理、中医深入人心,与其说是韩剧的成功,不如说是韩国人用中华传统文化内核来感动了中国人,应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借鉴。要将传统服饰文化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拍摄专题电视片,编写大众读物,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传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断提升中国服装品牌的形象,弘扬中华服装文化,在演艺主持、外事活动、电视剧等场合或场景中提供更多民族品牌服饰展示的机会。其次,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专题性活动普及和推广传统服饰文化,经常性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传统服饰文化能更好地贴近、融进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目前一些文化名人、学者中已逐步兴起穿民族服饰,如果能发挥这些学者、业内精英的影响力和学术造诣,多举办民族服饰设计赛事、展示活动、文化及审美讲解或是推广倡导,民族服饰文化必将呈现出全新的推广传承态势。同时还可选择立春、七夕等部分传统节日或时令来举行传统服饰穿戴和展示活动,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复兴传统文化和节日运动的初衷并行不悖。近年来,一些以“蒙学”、“国学”为基本教育宗旨和内容的民间教育机构,如北京金色摇篮集团旗下的全球连锁的“新中式教育”机构童学馆,穿汉服,拜孔子,诵国韵,习礼仪。在这种情形下,“汉服”一度被视为可以直接承载“传统”符号载体,而被提议定位“国服”。而扬州市也自2010年开始,在全市所有小学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项目,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读物列为必读书目,也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也必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要在当今全球化大潮中重新树立中华传统服饰的时尚话语权,必然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力、联手推进。只有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文化自信,把未来的挑战和对传统的重新诠释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运用各种有利途径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创造性的社会文化价值,才能让国民既体认到民族服饰之大美而乐于接受,内在意识到穿着传统服饰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进而最终实现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穿越西方、回到中国”的美好梦想。

参考文献:

[1]晏琦.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国民族服饰发展[J].才智,2008(1):181.

[2]左兰国、王玉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J].理论学习, 2001(8):40-41.

[3]袁云立.中国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分析[J].现代交际,2009(6):98.

[4]林涵.关于中国当前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J].河北学刊,1999(1):77-79.

On the Dilemm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ing Culture

Wang Shengjian

Abstract:A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is constantly confronted with several dilemmas suchas fading costume symbols, lack of culture protections, which raise intense discussions.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find an efficient wa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by focusing on analy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feasibilities bas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in China.

Key words:culture of traditional costume; dilemma; opportunity; revive; path

(收稿日期:2015-11-20;责任编辑:明月)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6.01.016

作者简介:王笙渐,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契机困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困境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