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战略下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
——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
2016-03-24谭文华
谭文华
文化强省战略下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
——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
谭文华
认为文化创新是实现福建省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了影响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不少传统文化技艺后继乏人、濒临灭失,现代文化技术对文化产业的融入度较低,文化技术的集成创新能力不够强。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技艺、开发和利用现代文化技术、增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等3个方面,提出了以技术创新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
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实现路径;福建省
在当代,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为“硬实力”即经济、军事、科技、资源禀赋等领域的竞争,也体现为“软实力”即文化、制度、价值观、对外政策等领域的竞争。因此,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要素的文化,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重视,福建省亦不例外。
福建省的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民间文化技艺后继乏人,导致部分传统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技艺逐渐灭失;尚未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福建省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对外文化交流、宣传还不够活跃,造成福建文化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还不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能充分激发福建省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福建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本研究立足于福建省文化强省战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主要是文化技术的创新,以推动福建省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一、文化创新是实现福建省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2006年1月通过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战略。2006年10月,福建省发布了《福建省文化强省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作出了具体部署。《纲要》提出,要“切实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推动海峡西岸文化繁荣发展”,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继承和改造传统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自主创新”作为文化强省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2009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在2011年11月召开的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提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扩大文化消费,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文化创新创造力度,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可见,福建省委、省政府已经把文化创新作为推动福建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毋庸置疑,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推动福建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将发挥更加突出的重要作用。
第一,文化创新是传承和弘扬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福建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例如:曲艺、石雕、根雕、陶瓷、脱胎漆器、漆画、剪纸、木板年画等民间文化艺术,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的很早就走向国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海洋文化、红土地文化、茶文化等,亦是颇负盛名。要将这些传统文化长久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通过创新的手段,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新。例如:在传统文化的内容中融入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元素,使传统文化散发现代气息;运用现代的形式和手段来表现和保存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够使之耳目一新并永久传承;利用高新技术等先进的手段推介、传播传统文化,使福建传统文化更进一步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等等。只有通过文化创新,福建传统文化才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为发展福建省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发挥其应有作用。
第二,文化创新是创造和发展福建现代文化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是指工业社会以来新出现的文化,在我国则主要指“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华文化。现代文化创新,一方面要通过形成新的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审美意识、文化思想体系等来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现代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来进行展现和传播。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对台工作前沿,福建省不仅有很多的机会引进国外和境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很多的渠道接触国外和境外的各种文化。因此,福建省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依靠文化创新,即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生发福建人自己的现代文化观念和文化思想,以及在与国外和境外文化的交流中吸其精华、取长补短,从而构建具有福建自身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把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应用于现代文化的展现、创新和传播之中,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福建省现代文化及其产业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支持和强大的文化产业支撑。
第三,文化创新是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1],与福建省自身历史比较,获得了很大增长,但与北京(2014年为13%)[2]、上海(2014年为12%)[3]、天津(2013年为7.5%)[4]等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全国这一指标(2013年为6.3%)[5]相比亦有一定的差距。从增长模式来看,福建省文化产业仍处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其文化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因此,福建省必须通过文化创新,包括文化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发展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的创新,即通过创新驱动来充分激发和释放福建省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和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二、从技术视角审视影响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因素
影响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因素很多,从技术的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少传统文化技艺后继乏人、濒临灭失,导致部分传统文化呈现逐步消失的态势。在福建省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福建省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卓著,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传统文化技艺后继乏人、濒临灭失,令人堪忧。例如,作为福州乃至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的脱胎漆器,目前仍以家庭式小作坊生产为主,规模小,且有志于从事漆艺的人越来越少,研究人员也日益锐减,加之从事漆器行业生产的艺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把他们手中的技术转化为文字形式传承给后人,使得脱胎漆器技术面临灭失的危险。福州软木画在国内也享有盛誉,但目前健在的软木画艺人均已是“古稀”老人,其中软木画高级技术人员只有3人,而掌握整个软木画制作流程的只有1人,稍微年轻的艺人都不愿意回到利润差的软木画行业中来,软木画技术也处于行将失传的境地[6]。福建省是全国曲艺品种最为丰富的省份,现存的地方曲艺品种有南音、闽剧、评话、伬唱、十番音乐、锦歌、南词、答嘴鼓、高甲戏、梨园戏、布袋戏、提线木偶等30多个,但目前福建的不少地方曲种濒临灭绝、失传,发掘、抢救和保护、传承濒危曲种,已成为福建曲艺界乃至文化艺术界的当务之急。福建霞浦民俗文化中的糖塔,也慢慢从主街道中“隐退”,沦落到路边小摊,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亦呈逐渐消亡之势。福建全省保存下来的民居古建筑很多,但省内掌握古建筑修复技术的人才并不多,一些相关的人才还要从省外去聘请,这样不仅增加了古建筑保护的成本,也使得部分民居古建筑由于年久得不到修缮,面临成为断壁残垣的危险。
第二,现代文化技术对文化产业的融入度较低,未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技术体系。现代技术渗透到文化领域,发展成为“现代文化技术”。现代文化技术的诞生,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手段从过去以手工操作、口耳相传等为主,转向了今天以自动机械和流水线、影视、激光、网络、卫星等声光机电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技术为主[7]。现代文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的传播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快速扩展。
在利用现代文化技术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福建省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现代文化技术在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更未能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技术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技术未能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产业。福建许多传统文化工艺品的生产仍然是以小作坊形式为主,采用的基本是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方式一般是“师傅带徒弟制”。不可否认,传统手工技艺可以使传统文化工艺品保持其原生态,但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相比,其生产效率要低,产品的精致性要差,规模效益也难以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福建省传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二是现代技术未能很好地支撑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福建省的现代文化产业中,如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产业,尽管也诞生了像网龙、时代华奥、吉比特、天晴数码、青鸟等一批网络动漫游戏公司,掌握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生产的产品行销英语、阿拉伯语等全球六大语言区,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多数从事现代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使用的技术基本上是即将淘汰的层次较低的技术,尚未将高新技术有效地融入到现代文化产品的生产之中,更谈不上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一些企业甚至以“山寨”他人产品为主要生存手段,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文化技术的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促进文化创新的技术手段较为单一。文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是指将不同的文化技术有机地融合、集成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技术。文化技术的集成既是指传统文化技艺和现代文化技术的集成,也是指各文化技术系统之内部技术的集成。在福建省文化产业中,文化技术的集成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文化技术之间的融合度还很低,或者说二者脱节比较严重。在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一些企业中,要么以传统拒绝现代,要么以现代取代传统,难以看到传统与现代两类技术的有机融合、集成。二是在传统文化技艺、现代文化技术等各技术系统内部缺少融合、集成。例如,在福建省从事现代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中,能够将机械、化学、光学、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多种现代技术融合集成的并不多见,多数企业满足于对现有简单的、单一的、低层次技术的应用,缺乏将复杂的、多元的、高精尖的现代文化技术要素进行融合集成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它们不愿意投入,也不敢承担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福建省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以技术创新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
第一,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技艺,提升福建省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传统文化是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来进一步夯实这个基础。无疑,这里的“发展”当然也内含了“创新”之意,或理解为在创新基础上的发展。一是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契机,进一步做好福建省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和全面摸底,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或不断完善福建省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规划,积极发掘、抢救和保护文物、重要文化遗产、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和技艺。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抢救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增加经费投入,提高行业待遇,吸引年轻人投身到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队伍中来,培养一大批传统文化技艺的接班人。三是组织编撰或进一步补充完善传统文化技艺目录,并将相关技艺以文字或口述的形式详细录载下来,以文字版(纸质版、电子版)或音像版等多种形式进行保存,这样更加便于后人学习、传承和发展。四是运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文化技艺,加强对传统文化技艺的创新。所谓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日的现代可能就是明天的传统。因此,要在传统文化技艺中适当地融入一些现代技术元素,这样既可使传统文化尽可能保留原有风味,又可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第二,开发和利用现代文化技术,提升福建省现代文化创新能力。现代文化是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未来。通过现代文化技术创新即开发和利用现代文化技术,来提升福建省现代文化的创新能力。一是不断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渗透力。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要突出高技术、高智能特征,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力争突破[8]。二是注重现代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注重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提升新兴文化业态的比重[9]。三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四是整合或利用省内外和海外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的相关企业、媒体、演艺团体等拥有的各种优质资源,开发、创新和利用现代文化传播技术和传承技术,发展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和传承体系[7]。五是积极引进省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的先进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最终转化成自身的技术优势。六是强化对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预见性,以创新思维和未来视野引领现代文化技术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要组织或联合相关咨询机构、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等积极开展技术预见工作,研判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方向,制定现代文化技术发展战略,以此来指导福建省现代文化技术的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福建自身特色的现代文化技术创新的新路子[10]。
第三,增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以多样化的、独特的形式展现、创新和传播福建文化。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各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为技术的融合、集成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广阔的基础,相应地,也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要通过增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通过搭建相关平台,加强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之间的技术交流,打破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文化技术之间的界限,加强两类技术(艺)之间的嫁接、融合,形成更多新的文化技术形式。二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利益驱动等,积极引导文化企业集聚,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或文化产业园区,并努力创造条件,加强集群或园区内各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文化技术的融合创新。三是鼓励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构建文化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内部的技术交流、技术协作与技术合作创新,大力促进各领域技术的深度嫁接与融合,增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以多样化的、独特的、崭新的形式更好地展现、传播和发展福建文化。
[1]严顺龙.福建省文化产业去年增加值占GDP的5.4%[N].福建日报,2014-05-11(5).
[2]李洋.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突破13%[N].北京日报,2015-03-12(6).
[3]2014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DB/OL].(2015-10-12).http://sh.people.com.cn/n/2015/0205/c347221-23807969.html.
[4]天津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5%[DB/OL].(2015-10-12).http://www.bh.gov.cn/html/ whcy/TJZX22819/2014-09-16/Detail_565060.htm.
[5]“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课题组.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J].调研世界,2014(10).
[6]张宇,林蔚文,钟红英.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R].福建美术在线专稿,2011.
[7]谭文华.技术进步与文化创新:基于技术进步视野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探析[J].理论月刊,2013(12).
[8]张燕清,龚高健.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12(2).
[9]林秀琴.创新发展思维,提升文化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J].发展研究,2013(3).
[10]谭文华.论现代文化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4(7).
(编辑:文汝)
G122
A
1673-1999(2016)09-0079-04
谭文华(1967-),男,硕士,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主要成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哲学。
2016-05-28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重点项目“文化强省下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JAS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