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疫苗事件”探析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2016-03-24颜晓乐
颜晓乐
从“山东疫苗事件”探析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颜晓乐
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折射出医药冷链物流是我国医药产业的一块短板,在严重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行业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创新滞后,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驱动力不足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健全医药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投资建设专业化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疫苗;冷链物流;医药产业
2016年3月19日,山东警方查出价值近5.7亿元的没有通过严格冷链物流运输存储的非法疫苗在国内24个省销售流通,其中包括25种儿童和成年人注射的二类疫苗。在疫苗流通销售的整个链条中存在避开冷链物流的违法买卖交易,让疫苗以意想不到的“快捷”和“实惠”畅销,最终被注入接种者的体内。山东疫苗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严重问题,给政府各部门敲响了安全警钟,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就此次疫苗问题,2016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来规范疫苗冷链物流。
近年来,伴随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鼓励支持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15年6月1日,随着新版的GSP正式颁布实施,对医药冷链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也与此同时提升了一个档次。这对我国医药物流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1]。亿邦动力网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医药行业产值约为2.5万亿元/年,医药流通货值将近1.5万亿元/年,并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由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前期投资建设成本高昂,企业的利润回报率比较低,为了开源节流谋取高额利润,投机主义行为日益泛滥。例如,疫苗流通的环节中存在虚构销售记录、未从正规渠道进货、未销售给正规医药机构、甚至是冷链运输环节没有严格把关等问题。处于冷链物流中的疫苗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从疫苗的生产、配送、仓储、管理直到最终安全注入人体内面临着层层挑战[2]。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医药冷链物流,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信息系统为平台,大数据为支撑,需要设计一系列冷藏冷冻方案,并通过相关物流设施设备确保疫苗、血液类制品等对温度要求严格的医药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注入患者体内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医药冷链物流比一般的物流更具柔性和协调性。高运作成本和高标准服务自始至终伴随着医药冷链物流整个过程,要求医药冷链物流不仅要保证流通环节的质量,更要协调好各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3]。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医药冷链物流还处于探索阶段,医药冷链物流的配送、监管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发展的时间相对短暂,专业化与标准化的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还未成形。此外,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散、小、弱、杂造成医药供应链依然处于多级分销模式,涉及原材料供应商、药品生产商、(省级、地级、县级)分销商、零售商和用户。过于冗长的医药供应链造成医药冷链物流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狭小,阻碍了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安全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生物制药专项计划的公布体现了政府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关注度进一步加大,这将有益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良性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发布的《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指出:预计2016—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年均扩容速度约为14%,其中以疫苗、血液制品和注射针剂为代表的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到药品总销售额的3%~8%,且上升趋势明显。目前,我国是世界疫苗产量最大的国家,2012年我国疫苗出口额为1 915.76万美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制药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35%的市场份额[4]。这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尤其是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渗透以及GMP认证和GSP认证的强制推行,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外先进的医药冷链物流企业陆续进入我国市场,给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二、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疫苗事件的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国家也出台了相关医药冷链物流的政策和规划,但是有关部门具体实施起来还需一定的时间。并且我国的冷链管理技术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
即使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给予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较多政策扶持和鼓励,但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短板造成的医药安全问题阻碍了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健康发展。比如,医药供应链管理的上下游资源整合规划战略不到位,监管机制欠缺,经营主体比较分散且规模不大,没有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行业集中度不高。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自律性,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忽视药品质量安全,这些不合格的冷链物流企业使规范的冷链物流企业的正当权益受到了冲击。此外,现有的一些标准是之前制定的,没有根据时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做出补充和更改,所以针对性不强和时效性严重滞后。还有一些标准仅仅是理论推荐标准实际上并没有执行。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各个省市在落实一些具体行业标准上存在差距。
(二)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随着冷链物流建设的推进,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冷链设施设备需求。由于资源和技术的限制,医药冷链物流长期以来重冷藏、轻冷运。医药冷链物流的关键在于低温环境,温度保证了冷链物品的质量,尤其是疫苗类的药品要求必须全程处于低温环境。要达到医药冷链运输必须具备储存疫苗的低温冷库、疫苗专用冷藏车、冷藏箱、并排速冻器等硬件设施。近年来,冷藏库容量增加迅速,但是冷藏车、冷藏箱等冷藏设备的数量增长缓慢,且受技术限制制冷效果不是很好。我国冷库总容量大概有700多万m3,但是大部分冷库主要是用于参与市场竞争的生鲜农产品的冷冻冷藏,政府管制的医药品类冷藏库很少。目前,我国的冷藏车大约4万辆,占货运车辆比率约为0.3%;美国冷藏车大约30万辆,占货运车辆比率约为0.8%~1%。我国人均冷藏车的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望尘莫及[5]。作为一个疫苗产量大国,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数量少而且部分老化严重,冷链不冷和冷链“断链”现象时有发生。在冗长的医药冷链物流流通过程中,有的运输商缺乏冷链意识,有时候会用保温箱和简易冰袋作为药品冷链的工具,甚至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使用保温效果极差的廉价冷藏箱或直接用泡沫箱作为药品保温箱,致使药品冷藏温度无法得到保证。
(三)医药冷链物流技术创新滞后
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主要包括制冷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散、小、弱的分布现状造成制冷技术参差不齐,运输过程中全程低温难以实现。据了解,有的物流公司通过人工感知来检测进货和出货时的药品温度,并记载药品的调运出入库数据,严重影响温控数据的连续性。此外,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系统网络建设不够健全,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环境下的监管技术落后难以实现对药品运输的全程实时监控和查询。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条形码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和客户信息处理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接口,RFID技术、EDI技术和GPS、GIS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范围有限,使信息的有效衔接和共享受到限制。
(四)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驱动力不足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受小农思想的束缚,大部分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多采用自产、自储、自运的管理模式。存在规模小、效率低、效益差、市场占有率低、管理机制僵化、秩序混乱等问题。在医药冷链管理中药品的物流环节亟待加强,如果整个医药冷链物流的可追溯性差,在途温度的记录和追溯将成为医药冷链流通环节的空白,导致整个医药冷链物流配送网络整体效益低下[6]。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是医药冷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专业化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需要投入高昂的建设成本,短期内利润回报率不明显导致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不足。所以,市场上专业化的冷链物流公司甚少,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尚未形成,难以满足多品种、高质量、大批量和多批次的医药冷藏运输需要。
(五)经营理念落后缺乏专业性人才
受我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医药冷链物流管理思想太过保守,还停留在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阶段,且缺乏系统观念和意识。在医药冷链物流市场中,企业更多关注营销层面的战略管理而忽视物流层面的战略意识。企业规模较小,物流运作效率不高,同质化服务现象严重,管理方式较粗放。冷链物流协会对市场的掌控、监管和调节能力微乎其微,不利于冷链物流协会树立公信力。此外,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落后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由于药品具有易变质、高价值、高时效性等特性,所以医药冷链物流人才需要具备冷藏技术、供应链物流、药品和物理化学等专业知识。我国高校和相应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很少,很多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胜任医药冷链物流的工作。物流人才的稀缺成为阻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促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医药冷链物流的高时效性、高附加值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着眼于世界发展潮流,立足于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良性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健全医药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政策导向将使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标准是可靠性的前提和监管机制的保障,有利于消除行业发展壁垒,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除了要在理论上确保标准的完备性,还要考虑到标准的可执行性,所以要区分强制性标准、基础性标准和通用性标准,以确保标准顺利执行。政府应积极鼓励各省市建立冷链物流行业协会,确保行业内部冷链物流标准的一致性,减少落地的差异性,打破各自为战、小范围合作的现状,促进物流活动顺利开展,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应对跨境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挑战。在构建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时,要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滞后的现状,除了要加快制定医药冷链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外,还要逐步完善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相关法律,将标准的漏洞降到最低,提高冷链物流市场的准入门槛,紧跟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步伐,促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
政府要积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尤其是财政上的支持力度。国家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创新制冷技术使冷藏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运输设备朝着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医药品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医药冷链物流运输设施设备的相对独立性。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可以与其他行业在资金、技术研发和销售方面加强联合,实现医药冷链物流的冷链运输装备的更新换代。同时,尽量避免造成过剩的冷链物流能力以及无法满足冷链需求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市场发展机会的丧失。此外,一个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与新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可以将新兴电子信息技术与医药冷链特点相结合完善冷链温控与检测技术[7]。比如,医药冷库中心要引进药品温度电子监控、冷藏箱配置等先进的物流服务技术,借助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讯技术、EDI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和温度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交互传递、货物跟踪并对药品的全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使药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三)投资建设专业化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
药品尤其是冷冻冷藏药品具有复杂性、高价值性和高时效性,对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要想实现全方位辐射全国各个地区的运输配送服务,光靠一些企业自建医药冷链物流满足不了需求,必须投资建设专业化、标准化和多功能化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是针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需求产生的,可以通过对超温药品检测和处理系统进行实证分析,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物流流程中的断链,以此提供专业、高效、快速、便利的冷链服务[8]。据新浪财经报道,《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指出要构建医药电商全程冷链的追溯体系。医药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软硬件基础设施、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必然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保证高效率和高安全度的医药冷链物流。因此,政府、企业以及行业组织协会需要通力合作。政府可以给予相关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并聘请专业人士对企业进行医药冷链知识培训;企业除了投入基本的资金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更多的人才和技术;行业组织协会主要起着协调和监督的作用。
(四)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企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最低为战略出发点,通过重组、兼并来整合优势资源,中小型医药企业和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要展开积极的合作,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粗放式管理过渡到精细化管理,实现医药冷链物流全程可视化的溯源管理。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医药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申请将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创新其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教育机构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的冷链物流专业,同时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冷链物流专业涉及的学科甚多,为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需要加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高校自身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可以派遣教师去冷链物流公司挂职锻炼或者聘请冷链物流企业高管去学校举办讲座。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医药产业越来越备受关注,人们的医疗安全保健意识也随之提高。医药冷链物流作为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短板,需要社会各方面联合来克服。首先需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其次要投资建设专业化与标准化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最后企业自身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正确的经营理念,培养专业的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促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良性健康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蔡改成.新版GSP将促进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J].产业观察,2013(5).
[2]KUMRU O S,JOSHI S B,SMITH D E,etc.Vaccine Instability in The Cold Chain:Mechanism,Analysis and Formulation Strategies[J].Biological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2014(5).
[3]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4]陈宁.国外现代医疗冷链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技术,2014(6).
[5]袁学国.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
[6]唐洁.医疗机构冷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淮海医药,2012(4).
[7]陈怀冰.冷藏药品冷链各环节温度监测技术技术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探讨[J].海峡药学,2010(11).
[8]PARRAGA L P,GóMEZ-LOBóN A,RUNNENBERG I G,etc.Thermolabile Drugs:Operating Procedure in the Event of Cold Chain Failure[J].Farmacia Hospitalaria,2011(4).
(编辑:唐龙)
F252.2
A
1673-1999(2016)09-0044-04
颜晓乐(1992-),女,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