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网络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引导

2016-03-24许鹤姚海燕

关键词:热点大学生文化

许鹤,姚海燕

论大学生网络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引导

许鹤,姚海燕

网络时代,社会热点事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民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事件表现出广泛关注转发、强烈的情感表达、积极的线下参与等特点,应从提高道德素养、弘扬主流文化、畅通表达渠道、加强实践锻炼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

社会热点事件;网络传播;大学生

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网络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认知。

社会热点事件通常指在一定时期内,关注度高、反响强烈的焦点事件。它可能是影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事件,也可能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对追求新事物具有强烈愿望。相较其他群体,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更加频繁,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更高。以下就网络环境下社会热点事件的特点、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具体表现以及引导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环境下社会热点事件的特点

网络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共时性,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一)传播速度快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在时间上具有即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网络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瞬间实现。在手机短信、微信(群)、微博、QQ(群)、论坛、贴吧等信息平台上,有关社会热点事件的信息可以通过网友转发、朋友圈关注、网络评论等多种方式迅速地进行传播。

(二)波及范围广

网络传播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和强覆盖性的特点。只要有网络信号的覆盖,世界各地的人们几乎能同时接收到网络传递的任何讯息。

(三)民众关注度高

社会热点事件之所以“热”,在于它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兴趣和广泛关注。有关信息通过连续转发或反复炒作,不断升温,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尤其对有关国计民生的事件,人们的参与热情更高,参与态度更加明确。如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的价值5.7亿元的非法疫苗事件,波及到24个省份近80个县市[2]。这类事件直接关乎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一经曝出,立即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谴责、批判的声音充斥于网络众多媒体平台。

(四)社会影响力大

任何社会热点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会经过一个酝酿或持续发酵的过程。网络的迅速、广泛传播可能加速事件的连锁反应,扩大事件的社会影响。2016年3月30日,大学生魏则西在“知乎网”上记录了自己求医的经历,其中关于百度搜索莆田系民营医院等相关内容引发了人们对民营医院资质等问题的关注。不久后,魏则西的离世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部队医院承包体制以及医疗监管制度等问题的深入讨论和反思。

二、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具体表现

社会热点事件因其新、快、广等特点,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兴趣。

(一)广泛的转发关注

网络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大学生关注、参与、传播热点事件更加便捷而广泛。大学生常常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聊天等转发与分享热点话题,通过贴吧、论坛等参与时事热点的跟帖与评论。

(二)强烈的情感表达

大学生情感丰富,不乏理智,他们合理利用网络空间实现自我的表达。对于包括社会热点在内的大量网络信息,大学生会主动区分,积极关注或转发,甚至还会参与评论和跟踪评价。网络参与包含了大学生的态度表达或价值评判。他们或支持或谴责,或质疑或戏谑,或宣泄或观望,表达着内心的渴盼和希冀,展现着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希望社会制度更加完善,希望社会充满公平和正义,希望自我价值得到肯定。

(三)积极的线下行动

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事件往往不会局限于线上关注。参与社会热点事件时,大学生的线上情感表达与线下行动往往能够形成合力。他们在线上发起动员、形成舆论,在线下积极参与、展开行动。如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企图实施所谓“国有化”,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各地大学生反日情绪因此高涨,抵制日货的声音此彼起伏。一些大学生通过游行示威来表达对日本政府的不满与抗议,抒发内心难以平复的愤慨和对国土的热爱。同时,更多的大学生则是积极将这种愤慨和不满转化成努力学习的动力,希望通过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将来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三、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引导对策

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中,大学生表现出了鲜活独立的个性特征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社会阅历浅,容易受事物表面现象迷惑,加之媒体的煽动鼓吹,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将理论联系实际时容易产生困惑和不解。

(一)提高道德素养,养成自律精神

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众多社会热点新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该如何辨别选择?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汲取知识,锤炼品格。既要从理论层面上深化认识,又要在实践层面上向道德模范学习,从而具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养成向善向上的精神气质,形成自觉的道德认知和守纪意识,不断开阔人生境界和视野。

(二)弘扬主流文化,强化观念先导

主流文化是文化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或支配地位的文化,它从整体上规定着社会的精神生活,体现着时代的主导思想,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3]。当前,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应不断增强对主流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实践中唱响文化主旋律,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方向和积极作用,客观看待非主流文化的渗透,辩证地分析非主流文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冷静处理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在碰撞中所产生的问题,学会甄别、学会选择、学会成长。

(三)畅通表达渠道,及时进行疏导

大学生属于思维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群体,他们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4]。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有本领,在他们身上有知识的聚合、有智慧的闪光、有时代的激情。保护好大学生的这种特质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也需要高校不断畅通大学生情感表达渠道,并适时加以疏导。目前,各高校官方网站包括网络评论员的发声,更多是从正面进行舆论引导,代表了主流文化的发展走向,传递了一种正能量。但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非官方的渠道进行及时干预,化解大学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困惑与误区,消解非主流文化潜在的负面影响。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等社交平台,发挥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让大学生既敢于表达,又善于表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关注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认知,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四)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人生历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要经过实践的历练和考验。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参与能力需要实践锻炼。要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加强大学生实践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或社团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实践或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如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大学生创业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见闻,增长大学生的阅历,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大学生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在参与中成长。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2]山东非法疫苗案背后的反思[EB/OL].(2016-08-03).http://mt. sohu.com/20160331/n443017865.shtml.

[3]庞德英.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与和谐[J].长白学刊,2013(3).

[4]李爽.当前大学生参与网络热点事件的主体特征与主要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13(9).

(编辑:王苑岭)

C912.63

A

1673-1999(2016)12-0008-02

许鹤(1983-),女,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37)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姚海燕(1981-),女,阜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6-10-10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例”(AHSKQ2014D13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2015jyxm220);阜阳师范学院教研项目“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2014JYXM07)。

猜你喜欢

热点大学生文化
热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热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结合热点做演讲
大学生之歌
热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