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蛇串疮中药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16-03-24杜仲平冯道忠白仁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洛韦乳膏带状疱疹

杜仲平,冯道忠,郭 强,白仁琴,杜 渐

(1.华亭县中医医院,甘肃华亭 7441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蛇串疮中药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杜仲平1,冯道忠1,郭 强1,白仁琴1,杜 渐2△

(1.华亭县中医医院,甘肃华亭 7441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目的:观察自制蛇串疮中药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均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2组分别采用自制蛇串疮中药糊外敷与昔洛韦乳膏喷涂进行治疗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蛇串疮中药糊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蛇串疮中药糊外敷对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常规外用昔洛韦乳膏。

带状疱疹;蛇串疮中药糊剂;清热燥湿;解毒敛疮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皮肤病,属于中医学“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等范畴,为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 (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及精神状态,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高龄是其发生PHN的高危因素[2],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探索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引起学者重视[3]。

本院皮肤科杜仲平医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以清热燥湿、解毒敛疮为法,自拟蛇串疮中药糊剂,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经临床观察及患者反馈,效果明确,能缩短病程,并有制法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我科将16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服龙胆泻肝汤(临证略有加减)基础上,分别施以自制蛇串疮中药糊外敷与传统外用昔洛韦乳膏进行治疗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现将蛇串疮中药糊剂制备与操作方法及本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或住院病例162例,其中男88例,女7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0岁,带状疱疹病变位于胸背部77例,腰腹部23例,头面部31例,上肢14例,下肢10例,其他7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学参照《临床皮肤病学》[4],中医学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5]。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及西医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排除治疗前已使用其他中西药外用治疗或针灸、点刺、拔罐、棉絮火燎等方法者及不愿入组患者。

2 方法

2.1 病例分组

生:把左边3个2圈起来是6,在竖式中就是3和个位的2相乘,积得6,就在积的个位上写6,再把左边的3个十圈起来是30,在竖式中就是3和十位上的1相乘积是30,就在积中写30,再把两层积加起来,就是12乘3的积。

表1显示,按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编号,随机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统计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患者基本信息

2.2 药物配制

蛇串疮外敷药糊为杜仲平总结多年治疗带状疱疹经验的经验方,在本院使用多年,已形成较为规范的制备流程,现介绍如下。

2.2.1 处方组成 大黄、黄柏、黄芩、丹皮、人工牛黄、煅石膏。

2.2.2 制作方法 按3∶3∶3∶2∶1∶3比例精选6味药物,除人工牛黄外,余5味文火焙干共研细末,纳入人工牛黄后过120目筛,每装30 g药盒备用。

2.2.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内服龙胆泻肝汤,根据辨证结果略有加减。治疗组以自制蛇串疮中药糊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用昔洛韦乳膏疗法,操作如下:治疗组对患部创面及周围常规清洁消毒,将备好药粉取适量加温开水(蒸馏水更好)调成稀糊状,根据创面大小均匀涂敷0.2~0.3 cm厚,敷料块覆盖,纱布绷带适度固定即可,次日同法再敷,直至疮面干燥结痂脱落,皮损修复,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内服药物与治疗组相同,局部以3%硼酸溶液冷湿敷、外涂喷昔洛韦乳膏。

2.2.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痊愈:皮损完全愈合,痛痒消失,仅余局部色素沉着斑;显效:局部疱疹基本干燥结痂,偶有轻度痛痒不适;好转:局部皮损大部干燥结痂,但部分痂皮脱落慢,局部仍有痛痒但可耐受;无效:皮损大部变化不大,仍有糜烂结痂,局部疼痛无改善。

3 结果

在内服药物相同的基础上,2组分别外用中药糊剂和昔洛韦乳膏2个疗程(10 d)后,经fisher精确检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部位、损害程度、年龄、体质因素均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多见疱疹多、面积大、疼痛难忍,且病程达数月数年之久。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等范畴,认为其多因湿热内蕴、复感毒热邪气侵犯皮肤、阻遏经络;或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或年老体弱,病后气虚、血虚肝旺;或热毒过盛,气血凝滞;或受湿毒侵袭,湿热博结,阻于经络。毒火稽留血分,发为红斑,湿热困于肌肤则起水疱,血瘀脉络,气虚无力,血行不畅,不通则痛。

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多样,西医以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经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中医多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行气、活血止痛为内治大法,以外敷、针刺、拔罐、火燎、穴位注射等为外治方法[7]。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减轻甚至去除后遗神经痛是治疗关键,因此在带状疱疹初期就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发展。本方以清热燥湿、解毒敛疮为主要治法,所选6味中药大黄、黄芩、黄柏共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丹皮凉血活血,煅石膏生肌敛疮,人工牛黄凉肝解毒。6味中药共为细末,用温开水或蒸馏水配成药糊涂敷患部,取其清热解毒、燥湿通络、破瘀止痛之功效。选用糊剂因其直接与病位接触,可吸附创面渗出液使其干燥,起效较快,且易于换药与剥除,可达到药力直达病灶和吸附的双重功效。

方中大黄、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消炎,主一切肿毒、烧烫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上3味中药均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功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抗炎、抗溃疡、抗血小板凝集等多项作用[8]。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痈肿疮毒、跌仆伤痛,药理研究有镇静抗炎、镇痛作用[8]。煅石膏(无水硫酸钙CaSO4)生肌敛疮,治痈疽疮疡久不收口、烧伤等,药理研究有消炎镇静作用,能降低血浆中cAMP(环磷酸腺苷)含量及前列腺素 E2含量[8]。人工牛黄苦、凉,清心凉肝、清热解毒,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窍闭、口舌生疮、痈疽疔毒,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抗炎及抗微生物作用,外用能显著降低局部炎性肿胀[8]。以上6味合用即可起清热解毒、燥湿敛疮、破瘀止痛之效。

自制蛇串疮中药糊在治疗带状疱疹时优于常规外用昔洛韦乳膏,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干燥疮面,缓解局部疼痛,其制法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Gauthier A,Breuer J,Carrington D,et al.Epidemiology and cos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United Kingdom[J].Epidemiol Infect,2009,137:38-47.

[2]李红敏,闵仲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596-2597.

[3]崔长弘.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研究现状[J].疾病监测,2013,28(12):1030-1034.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5]杨志波,等.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0.

[6]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

[7]邓丙戌.皮肤病中医外治学[M].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 207.

[8]赵国平.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38.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双月刊)

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针灸》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国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特色疗法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为主,反映针灸机制探讨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实为针灸科研、医务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订阅之首选。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字0030号。

2017年《中国针灸》杂志每册25元,全年300元,邮发代号:2-53;《针刺研究》杂志每册25元,全年150元,邮发代号:82-171。在全国各地邮局均能订阅。

如当地邮局订阅困难者,请直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发行部联系。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电话:010-84046331,010-64089349。E-mail:zhenjiuguangfa@aliyun.com

R752.1+2

:A

:1006-3250(2016)08-1133-02

2016-02-13

甘肃省华亭县中医院院级科研项目

杜仲平(1961-),男,甘肃华亭人,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杜 渐(1986-),男,助理研究员,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理学、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临床与研究,E-mail: djtianlai@163.com。

猜你喜欢

洛韦乳膏带状疱疹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健康人体内伐昔洛韦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