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洛阳中小企业的调研分析

2016-03-24刘建国

商业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洛阳市对策建议成因

刘建国

(洛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洛阳中小企业的调研分析

刘建国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根据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结果,发现造成洛阳市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主要体现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存在“金融歧视”,现有金融体系和信贷结构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银行贷款期限之间存在矛盾,中小企业自身素质难以适应金融机构信贷要求等方面。洛阳市应通过突出银行主渠道,提高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份额和融资服务功能;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管,促使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和阳光化;帮助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进入资本市场等方式实现多元化融资;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等措施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中小企业也应积极解决自身的问题,通过企业素质的提升增加融资的“话语权”。

[关键词]洛阳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2012年之后,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内地扩散,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受到了金融缺口问题的严重困扰,受世界范围的经济萎缩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以抽样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洛阳市中小企业进行了融资需求调研,这对我们在新常态下理解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所揭示的现象和原因对其它地区来说仍具有普遍意义。

一、洛阳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征

(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发展阶段不同,融资的迫切性及满足程度与方式都差别较大。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归纳后可化分成以下四类:

1.解困救急型。这类企业在生产正常情况对资金并无太大需求,但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等因素变化的突发影响,造成急需资金,以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和日常运营。例如,某农机制造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强,但2012年之后,受甘蔗主产区农机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所赊销的大批机器因为农户的农机政策补贴款不能按时到位,造成1000多万货款不能及时回笼,企业资金周转陷入困难,开工严重不足,企业生存压力大。这类企业属于资金运转不畅形成的暂时性融资困难,虽然占比不大,但对企业的影响较大。这类企业占比约14.8%。

2.求稳保本型。这类企业自身负债率低,生产平稳,能够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企业开工基本正常,对融资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属于融到资金就谋发展,融不到就维持现状。这类企业占比约11.1%。

3.拼搏发展型。这类企业目前的资产负责率已经比较高,资金调度时常紧张,甚至在特定时期或经营时段出现资金严重短缺,生产不能也不敢满负荷运转,企业时时处于难以为继的艰困境地,但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凭借企业家的开创精神一直在坚持。这类企业,由于发展意识强,对融资的需求也特别迫切。这类企业占多数,约占抽样比例的45.9%。

4.升级换代型。这类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技术比较领先和成熟,在细分市场上有较高地位,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或正在受到政府部门和金融单位的关注,融资渠道相对较多,正常生产和日常经营的资金并不困难,开始对融资渠道有一定选择,融资的目的正在转向资产扩张,融资的侧重点偏向于引进战略投资银行和战略合作伙伴,为满足上市特定条件做准备。这类企业约占11.1%。

(二)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结构

虽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多,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仍然维持着传统的资金来源分布:主要靠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向亲朋借款三种途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62%的企业完全靠自有资金,22%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5%的企业通过上市、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4%的企业通过员工内部集资。另外,27%的企业具有向投资担保机构或小额贷款公司借款的经历,也有38%的企业从未向银行贷过款。可以看出,自有资金、投资担保机构以及多元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如下表)。

洛阳市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结构表

在外源性融资中,银行信贷资金仍是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尽管由于银行的授信准入门槛高,抵押担保条件苛刻,手续繁琐,放贷时效差,但在选择融资途径时,95%的企业还是把银行融资作为企业首选,说明银行仍然是企业心目中融资意愿最高的选择。但银行贷款手续繁琐、贷款速度、贷款周期成为中小企业诟病银行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并不太关注贷款利息。根据本文调查统计,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排序依次是:①抵押不足;②信用不足;③找不到担保人;④手续繁琐;⑤银行贷款额度不足;⑥银行和担保机构服务意识差;⑦贷款利率和费用高,无法承受。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抵押不足、信用不足和找不到担保人是企业在办理贷款遇到的主要困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渠道融资受限制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我国的金融体制形成了以国有银行为主体,以总分行制为主要运营模式的现行银行体系,使银行信贷资金成为全社会资金的最主要提供者和分配者[1]。因此,银行信贷投给中小企业的多少,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况。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很多鼓励贷款政策,商业银行也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建立了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绿色通道,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信贷总额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高[2],但是这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层面和银行信贷操作人员层面的积极性不高。从银行方面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和其他企业一样,出现不良时,不能得到任何政策性补偿,从银行信贷人员看,在银行内部合规管理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程序要求没有多少实质变化,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上没有任何提高,对信贷人员的追究处罚条款没有任何减免,造成即使在企业经营困难的环境下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并没有增加,相反却出现下降的情况。

(二)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银行提供的服务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经常匹配结合不到一起也是造成银行融资渠道受限的原因。在银行看来,银行信贷更愿意投向大企业,大企业财务与管理规范,市场稳固,抗风险能力强,需要的资金量大,单笔授信成本低,综合收益高,而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正好相反,因此,在信贷偏好上银行更倾向于大企业而忽视小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的特征是自由度高,以销定产,由此体现在对银行资金需求上完全由订单决定资金的缓急与大小,往往表现出小、频、急特点,而银行是总分行制,授信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前、中、后台相互制约,授权有限的风控制度,从授信发起到授信执行,要经过层层把关,多道审批,客观上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放贷速度上很难与中小企业的节奏合拍。

(三)银企信息不对称

就银行的融资产品而言,一方面,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银行的融资产品已经十分丰富,而且正在不断推陈出新,例如,针对企业产业链推出的贸易融资、国内保理、保兑仓,针对进出口企业的信用证贷款、保函、保理,针对企业招投标推出的招投保函、履约保函等,但中小企业内部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专业人才等原因,对银行的这些产品不了解、不熟悉、不会使用。另一方面,就中小企业而言,除了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之外,企业的发明专利、特许经营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也可以作为抵、质押,许多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信用贷款条件,但因目前我国尚无对无形资产的统一评价标准和权威认证,所以银行对上述无形资产的信用价值不明白、不认可、不接受。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融资对接的困难。

(四)缺乏可靠的征信系统

中小企业最渴望的是方便、快捷的信用贷款,而银行最苦恼的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真实可靠的信用评价体系。现行的人民银行向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的征信系统仅是一个企业和个人贷款的历史还款记录的数据库,还远不是一个集“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管理”为一体的完整系统[3]。信用评价环节缺失,加上许多中小企业的信息没有录入,使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没有一个统一评价标准,信用贷款就无从谈起。相反,民间借贷不需要严格的信用评价,贷款时效快,很多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融资,这也是近年来民间借贷活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地方资本市场

现行金融体系基本上以国有银行为主,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资本市场。虽然民营资本雄厚,民间手中掌握着可观的剩余资金,但地方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难以有效地引导民间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这些民间剩余资金除了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之外,由于有更好的投资途径,一些只好去从事炒楼、炒股、炒汇等投机活动[4]。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状况仍然存在,民间剩余资本并没有进入流通环节。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实现融资的渠道主要分三大类,一是银行信贷,二是融资租赁,三是资本市场。这三类当中,资本市场占比百分之五十以上,融资租赁占百分之二十以上,银行信贷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三十[5]。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这些融资渠道尚不熟悉。从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直接融资成本大且市场准入门槛高,目前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数量占比极少。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产权市场发展滞后,非常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间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虽然国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措施,但由于门槛较高,竞争激烈,难以形成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三、洛阳市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一)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存在“金融歧视”

从供方来看,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在信贷授信上仍存有体制偏见,认为给中小企业贷款不如给大型国企贷款有稳定收益,国有企业出现不良贷款可以核销而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出现过失则被问责的体制则加重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取向,导致银行借贷政策不能一视同仁。以银行为主要形态的金融体制问题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多数银行凭借自己在资金上的垄断地位,使得中小企业不能与其平等协商议价,因此,随意上浮贷款利率,还有理财产品的捆绑销售,大大抬高了企业融资的综合成本,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二是银行过于强调自身风险和自身利益,多方、多层增设抵押、担保条件,直接加重了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三是在贷款条件上,银行过于程式化,不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按部就班的多,创新的少,表现在不仅融资成本高,而且期限与方式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

(二)现有金融体系和信贷结构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洛阳金融体系发展逐步健全,已形成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村镇银行、外资银行、信托、租赁担保机构、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但现有金融体系和信贷结构并不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随着近年来国家信贷调整和银根紧缩政策落实,呈现正规金融战略收缩以及信贷资金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现象。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洛阳市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占比分别为72.38%和73.59%,而作为中小企业信贷主力的洛阳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规模占比仅达31.98%、29.76%,两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其定位和发展方向并不相称,这反映出现行的金融体系和信贷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是相背离的。

(三)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银行贷款期限之间存在矛盾

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居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经营可持续性风险较大,市场应对能力和自筹资金能力薄弱,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贷款需求期限较以往有所延长。在我们所调查的268家有贷款需求的企业中,贷款需求期限在1年以下的企业数占36.6%,贷款期限1~2年的占到60.4%。而在社会资金普遍趋于紧张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出于对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的角度对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往往更为谨慎,在上述企业中,有74家企业因“贷款期限不符合金融机构要求”导致无法得到贷款或贷款延后审批。在获得贷款支持的359笔贷款中,仍以短期贷款为主,其中226笔贷款期限为“6个月~1年”,占比为63%,1年期以上的贷款笔数有75笔,占比为20.9%。

(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难以适应金融机构信贷要求

从企业自身角度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经营业绩不稳定,自有资金较少,市场份额小等,存在经营高风险性。同时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正规审计,信息披露不透明,因此企业资信普遍较低。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致使其在与国企或其他强势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中,销售与服务的结算经常被采取票据方式结算,而中小企业本身资金困难,发放工资、交税等支出时,又不得不支付现金,不得已还要向银行贴现,而贴现利息有时几乎和贷款利息持平,因此,中小企业因结算工具的不可选择性,又一次背上成本负担,使企业资金问题进一步被放大[6]。此外,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贷款抵押物品或担保单位,由于多数中小企业规模经营小,投入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其土地、厂房大多采用租赁形式,可用作银行贷款抵押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设备和存货,即使银行愿意接受,折扣率也较低,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担保主要依靠关联企业互保形式。

四、化解洛阳市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建议

(一)突出银行主渠道,提高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份额和融资服务功能

银行仍然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主渠道,应加大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功能的改革,特别是要重视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尽快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实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并向银行机构推广使用。地方金融系统要为推动信用贷款奠定基础,支持、扶持金融中介参与银行融资产品的推介,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提供咨询服务;其次,在融资政策上建立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财政贴息机制和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损失补偿基金,引导和激励银行机构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向。继续举办各类银企对接会,推动银行信贷与优质项目的嫁接,提供银行家与企业家沟通的平台,开展对话,增强交流,互通信息。

银行要发挥信贷风险控制优势,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企业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等技术支持,共同加强担保贷款的贷后管理。在出现风险时,加大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追索力度,降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还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建立独立的中小企业风险定价、成本利润核算、信贷审批、激励约束、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和损失拨备制度,在考核信贷投放整体质量及综合回报的基础上,设立合理风险容忍度。建立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对中小企业当年新增贷款不良率在规定以内、没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客户经理,实行尽职免责。

银行系统应积极推进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加快业务创新,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款,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贷款品种,积极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和有特色的理财产品。借鉴国际贸易融资经验改进中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手段,探索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实行更为灵活的还款政策,缓解中小企业到期贷款还款压力。

(二)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管,促使民间借贷的规范化和阳光化,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

首先,对民间借贷进行准确定位,在法律层面上正确界定正当融资与非法融资的界限,对具有真实的生产性或消费性支出背景、利率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融资可视为正当融资。其次是开发民间借贷监测管理系统,拓展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功能,在人民银行现有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独立的民间借贷监测管理系统,并与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相连接,为各类放贷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全面扩大征信系统功能和影响力。第三,整合征信和金融统计系统,为金融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民间借贷信息,对现有的金融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升级,使之能够根据金融管理需要,从征信系统采集民间借贷信息,能够像信贷、现金收支报表一样,按月生成民间借贷报表,为金融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统计数据。第四,建立民间借贷的登记、管理、监测制度以及民间借贷监测管理指标体系,实行有管制的民间借贷利率,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依托民间借贷监测管理系统,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登记备案,实现对民间借贷规模、流向、利率等信息的实时统计分析,并以此登记作为处理有关民间借贷债务纠纷的依据。最后,要建立健全民间借贷发布制度,正确引导民间借贷活动和投向。基层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区域民间借贷情况的研究分析,定期发布民间借贷运行和风险状况,正确引导民间借贷活动投向有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三)帮助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进入资本市场等方式实现多元化融资

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上,建立一家由财政入股,多方筹资,政府引导,公司治理、市场运作的融资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时提供机器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筹措、建立政府信用增进基金,以便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提供信用缓释。引导金融类中介服务公司,发挥其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和推介中小企业,提前做好改制、财务辅导等基础工作,为以后中小企业在OTC挂牌、IPO融资、发行私募债券等做好准备。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股票融资、资产证券化、兼并重组、发行中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股权私募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应给予适当风险补偿,政府或银行业可以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的方式,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作为管理银行,市级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工商、公安、税务部门要大力支持人民银行征信数据采集,形成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评级机制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征集、咨询、评估和使用网络化。市级各商业银行应尽快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分类评级和信贷准入标准。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评级标准,扩大信用评级使用范围。积极组织商业银行运用信用信息系统,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给予信贷支持。同时,应严格实行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债权,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五)中小企业积极解决自身的问题,通过企业素质的提升增加融资的“话语权”

中小企业具有经营灵活、变化快捷的特点,因而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自身提高积累能力,以对市场变化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必须有一定量的资本积累,如果

仅有极少量的创业资本而把大量的资金需求寄托于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上,企业的发展也是难以持久的。中小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自觉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严格遵守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如实编制财务报表,及时、完整、准确提供财务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特别要树立诚信意识,增强信用观念和法制观念,守合同、重信用,按期归还贷款,自觉维护金融秩序。中小企业还要积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实行转型升级,使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2

[3]罗得志.中国银行制度变迁综述[C].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工作论文,2011

[4]王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8(5)

[5]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银行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Z].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02

[6]陈春霞.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现实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8)

[责任编辑:潘洪志]

Problems for SME Financing in the context of a"New Normal"Economy: a Case Study of SMEs in Luoyang

LIU Jianguo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he main cause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 SMEs in Luoyang is the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leading by banks. The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 and credit structure could not meet the financing demand of SMEs. The operational nature of SMEs has contradicted with the length of maturity of banks. The quality of SMEs could not meet the credit and loan demand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uoyang should promote financing share and financing services for SMEs via banks, enhance supervision over non-governmental financing to make it standard and transpar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help SMEs realize diversified financing by finance lease and entering into capital markets, enhance the credit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 the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mean time, SMEs should solve their own problems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enterprise quality for adding weight to the right of speech in financing.

Key words:Luoyang, SME, financing demand, problem, cause, countermeasure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服务创新研究”(132400410823)。

[作者简介]刘建国(1966-),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经济与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6-07-28

[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洛阳市对策建议成因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工程款超付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引吭高歌
惊天之举
花开富贵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