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6-03-24高钧

商业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珠三角对策研究

高钧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高钧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区,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包括自主创新和需求共同推动模式、政府培育下的二次创新推动模式、政府主导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模式。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仍存在服务业所占比重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的问题。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建立熵权层次分析法模型,从而科学选择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行业。珠三角地区还应以其他地方为重点地带,以点、线、面梯度传递来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对策研究

2008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规划,要在2012年把服务业产值增加到GDP的53%,到2020年达到60%,并且要将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力度,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优先推动并全面加强粤港澳三地现代服务业的合作。

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区,尤其是其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我们还需要站在发展规律的高度,全面、理性地审视和分析每个城市所具有的禀赋条件,确立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策略,特别是应当避免因政策动因而再次导致服务业的产业同构,影响整个区域内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一)现代服务业的含义及国外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的“十五大”报告中。其后,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也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而截至目前国内外对现代服务业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界定和分类,因此,关于什么是现代服务业,不同的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定义。如李江帆(2008)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中以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的、实施现代管理方式的服务行业,或者说,是指技术含量高、管理模式先进、运行机制灵活、产品富于创新的第三产业部门1。庞毅、宋冬英(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2。刘志彪(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是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服务等,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3。

本文采用的是国内最广泛接受的概念,即十五大提出的:“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部门。”这一定义。

2.国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在西方服务经济文献中,虽然并没有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但是,目前我国倡导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都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各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不同,通过梳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自主创新和需求共同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和需求共同推动的模式是指现代服务业所在区域本身有较好的技术和人才基础,能够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换代;另外,所在地还面临来自上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大量需求,日益更新的需求将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创新。这一模式的典型是美国纽约——依托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领导者和最大受益者。

(2)政府培育下的二次创新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政府培育下的二次创新推动模式是指产业所在地原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并不突出,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培育,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一模式的典型是日本东京——依托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3)政府主导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政府推动下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模式是指在所在地区利用自己的固有优势,抓住国际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空间,由政府制定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形成地区支柱产业。这一模式的典型是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开发——依托其迅速发展的软件业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外包承接中心。

另外,还有我国香港地区通过外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即把原来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或者区域在转型过程中,将低附加价值产业外迁,留下的产业以高辐射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其服务的需求来自外来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

(二)珠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等九个地级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珠三角经济获得飞跃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地位逐渐提升。因此,在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珠三角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1.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但近年来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仅从表1.1就可看出,第三产业产值从2006年的9987.4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8191.7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8211.26亿元。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珠三角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2006年46.05%上升到2013年52.88%。而表1.2又显示,从2006以来,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逐步呈现出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格局,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逐步成为拉动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表1 珠三角务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比较广东省、珠三角的二、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与全广东平均数据相比,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见表1),2013年全广东的第三产业比重为43.0%,而珠三角地区达到52.88%。这说明珠三角九市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已走在了广东省前列。

表2 广东省、珠三角二、三次产业比重比较

此外,珠三角的第三产业已逐步发挥着“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从图1.1可看出,虽然二产对广东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居高不下,一直在50左以上,甚至一度高至60,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的波动一直较大。但面临外围经济波动影响时,珠三角的第三产业在维持GDP稳定增长方面的作用却显得至关重要。

2000年-2014年广东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图

2.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

(1)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较低

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应达到50%以上,但从实际看,珠三角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9855美元,但2013年服务业占比只有52.88%(表2)。这与珠三角工业化进程中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相关,珠三角工业发展未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缓慢,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发展层次低

目前,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较为突出,与优势产业配套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程度不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支撑力度还不强,难以与制造业融合,形成联动发展。

(3)人均服务业产品占有量不高,发展水平较低

除了发展规模较小以外,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还存在人均服务业产品占有量不高,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结果可知,虽然从总体规模上,广东省的第三产业产值为上海市第三产业产值的两倍多,但是从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来看,广东省却仅为上海市的二分之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广东省同样达不到上海市的二分之一,金融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更是仅为上海市的四分之一左右。

3.珠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价值取向

从总体上看,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发展格局,服务业逐渐发挥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但是,珠三角服务业仍存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升级,生产型服务业比例偏小,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不高,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有动力逐渐减弱,制造业面临的升级压力加大,经济的结构调整阶段来临,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带动了自身结构的调整,又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升级,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因此,珠三角未来的发展重点应当是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珠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驱动机制思考

(一)现代服务业主导行业选择的必要性

首先,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不可能在所有地方同时都取得增长,而只能将资源集中于某些地域、某些产业,促使其率先实现规模扩张和素质提高,然后通过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的双向作用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所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某些行业是有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支持。

其次,主导行业有利于解决目前就业压力沉重、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等国内焦点问题。传统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独具优势,而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加快发展有能力满足更大就业需求的新兴行业,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再次,主导行业有利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各国服务业之间的竞争程度随之加剧,产业综合素质成为决定其在特定时空内兴衰的关键因素。

(二)构建现代服务业主导行业指标体系选择

1.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相关解释

主导行业的选择是一种综合评价的过程,需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第一,能选为主导行业的现代服务产业首先要求已经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相当的产业规模;第二,选为主导行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对经济发展有引领性和导向性,代表着产业发展的趋势,应该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第三,主导行业一般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是经济体新的快速增长点,作为主导行业应该有较好的综合社会效益和发展潜力。这样,本文将从行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产业关联、产业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五方面来综合比较各个行业的情况,建立一个包括目标层、五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表3)。

表3 现代服务业主导行业选择指标体系

(1)经济效益

现代服务业中某一行业的经济效益从产值贡献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三个二级指标反映。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①产值贡献率=某一行业产值增加值/该地区整个产业产值增加值;

公式中,Ci表示i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Yi/Y表示i行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Li/L表示i行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这里我们以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代替。Ci越大,表明i产业在区域内的生产效率越高,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就较大。

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某一行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

(2)社会效益

①就业产值弹性=行业从业人数年增长率/行业产值增长率;

该指标反映某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行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越大。

②行业税收比重=分行业税收收入/第三产业税收总额;

(3)产业关联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之间以及这些行业与一、二产业部门之间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联。主导行业通过这种关联,带动和推动周围的一系列行业和部门进一步发展,并且通过这些行业和部门的传导产生对其他行业、部门的促进作用,形成广泛而深入的连锁反馈反应,一层一层地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4)产业优势

①区位商LQ=(Yai/ Ya) / (Yi/ Y)

区位商(LQ),是现代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是一个地区某种产业产值在该地区所有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占全国所有产业该指标的比重之比。

②专业化程度=(当地某行业增加值/当地三产增加值)/(全国某行业增加值/全国三产增加值)

这一指标描述该行业在区域内的规模化优势,反映了区域内行业的竞争情况。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行业的专门化程度高,相对规模较大。

(5)发展潜力

公式中,Ei表示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ΔQi/Qi表示i产业的需求增长率,我们以行业产值代替计算,ΔU/U为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②行业固定投资增长率=某行业本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上一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2.现代服务业主行业初步选择

本文根据珠三角经济发展特点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将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又进一步经过熵权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得出的的计算结果和权重向量,运用生成变量参数对来自珠三角九市及广东省近年的《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分析整理后得出珠三角服务业内部主行业的排序(表4)

表4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由上表结果分析,现阶段从珠三角区域经济考虑,现代服务业主导行业应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六个行业组成的主导行业群,第二层次是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三、珠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结合本文前面分析,珠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极,以珠三角其他地方为重点地带,以点、线、面梯度传递来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服务业的发展。

(一)第一梯度:广州和深圳

对于第一梯度的广州和深圳,应支持其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会展业和空港物流业,并且凭借两市在科技人才方面的积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同时支持发展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

广州和深圳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聚集性和辐射能力强的优点,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导全省乃至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潮流,把第三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培育,作为华南地区的国际商贸、金融和交通枢纽,广州、深圳两市具备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崛起的条件,今后要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引进新型管理模式和经营业态,改造传统的物流企业和设施,建设港口、机场、铁路物流基地,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配送、连锁、仓储、商务代理业的发展。

此外,以广州市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深圳市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为代表,会展服务业已打造出知名品牌,今后应加强粤港两地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交运通信等日益成熟的基础配套,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展销,提供特色展示的平台,为其他行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之成为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第二梯度: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

除广州、深圳以外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制造业比较发达,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是全省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区域。可依托自身工农业生产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的优势,在巩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采取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并举、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特别是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的方针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对于佛山、东莞、中山、珠海这些工业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则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物流业,会展业、专业服务业、技术服务业以及消费服务业等。

佛山要发挥制造业基础好、专业市场发达的优势,以物流园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等现代服务业园区为承载点,以产品研发、工业设计为主攻方向,打造工业生产服务中心。

东莞借助制造业发展基础,做大做强会展业,同时大力发展产品研发、设计、测试等等生产性服务业和融资、担保、出口、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中山可以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利用专业镇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推进设计、品牌营运、咨询业、营销等生产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

珠海要继续发挥海洋海岛和自然生态二大特色,发展旅游业,争取国际著名娱乐集团以及主题公园等大型

娱乐设施落户,打造“休闲旅游之都”,同时进一步培育发展会议展览、文化创意等潜力行业。

对于这类民营经济发达,尤其是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数量居多的城市,一方面,制造业企业服务外包现象逐渐增多,这客观上需要商务服务业的兴旺发达,从而为制造业的专业化生产、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创造条件。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发展商务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实现中小微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比如研发服务、技术指导、产品设计等等。大企业组建的企业工程技术开发机构,除了为所在企业服务以外,要逐步发展为本行业的其他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政府应大力扶持行业性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共享创新平台。与此同时,引入外资、鼓励外商投资构建一批有相当研发实力的应用型科研机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第三梯度:惠州、肇庆和江门

对于惠州、肇庆和江门工业处于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尚需完善的地区,主要是发展面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如旅游、运输、批发零售、酒店、餐饮、居民服务等,同时广州、深圳可将某些服务业转移至这些城市,以加快发展。

惠州要发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和1200万吨炼油项目的带动效应,促进石化中下游配套项目中研发、物流业的发展,利用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视听产品产业园的集群优势,加快数字信息服务业发展。

肇庆除了继续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即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外,还要加快形成现代物流、文化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门继续发展与摩托车、汽车零部件、五金不锈钢、食品、造纸等产业集群相配套的商贸流通业,如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

综上所述,珠三角各城市结合自身实际,认清形势,在现代服务业中分层次、有选择地确定与其优势相适应的主导行业,加以重点培育,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闫星宇,张月友.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6)

[2]赵美玲,陈丽珍,肖明珍.开放型经济下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服务经济,2011(2)

[3]林龙斌.上海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5)

[4]李宝仁,李鲁辉,李晓晨.我国区域间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比较研究——基于组合评价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9)

[5]许晖,万益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未来与发展,2009(7)

[6]时峰,刘辉煌.中国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

[7]刘玫,高睿,黄蕙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地区优势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7)

[8]申畅.黑龙江省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09(9)

[责任编辑:刘玉梅]

[作者简介]高钧(1962-),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物理管理。

[收稿日期]2016-01-1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珠三角对策研究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珠三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