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安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2016-03-24张跃

商业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新型城镇化安徽省

张跃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安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张跃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15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安徽省15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性和具有层次性。由于历史基础、资源条件差异、政策因素等差异,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总的趋势是皖南最高,皖中次之,皖北最低。皖南中黄山市城镇化水平低,皖北中蚌埠城市化水平较高。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具有很强的历史依赖特征,结果造成强者日强,而落后地区很难跳出原有发展因素制约。由于内部结构因素等因素差异,城市化水平相近的地市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城市化发展政策。

[关键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主成分分析法;结论

安徽作为中部大省,但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偏低,不仅低于全国水平,还低于同等城市水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双重滞后制约安徽省经济发展。

目前,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中多以定性的角度分析城镇化的特点、内涵以及推进政策,国内也有以定量的角度研究城镇化水平。如唐志强基于主成分测度河西走廊的城镇化水平,张科静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创意的竞争力的评价等。然而,鲜有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测度,所以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便更好的测算安徽省城镇化水平。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非农人口增多和城市面积扩大,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人的全面发展、城市环境改善等方面。鉴于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评价城镇化水平,所以本文采用复合指标来衡量安徽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以新型城镇化内涵为出发点,以综合性、科学性、可获得性、数字化为原则,并借鉴国内外城镇化指标体系的经验,本文构建了五个方面(经济指标、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基础建设指标)共14项具体指标体系,为了尽可能诠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该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把握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认识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一)经济指标

城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因为政府的投入是城镇建设的原始基础,所以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政府投入的多少。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基础的建设,工业厂房的增加可以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反映,人均GDP是衡量城镇化进程中人民生活的重要指标。

表1 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二)人口指标

城镇化的直接结果表现为农业人口向城市聚集,就业的结构的变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市面积的扩张,导致非农人口比重增加、城镇化率提高、二三产业就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三)资源环境指标

由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以及废水废气的产生。但新型城镇化应该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本文从“建成区绿化率”、“污水处理率“方面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区域环境。

(四)社会指标

新型城镇化也应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发展才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所以要综合考虑到“失业率“、“每千人床位数”、“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数”。

(五)基础建设指标

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起点。环境的高组织化和物质设施的聚集是新型城镇化的直接表现,人们为了使自然环境符合人的需求,从而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改造,从而直接导致环境的高组织化。体现为大量建筑物、道路面积的扩大。

二、测度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了安徽省15个市作为评价样本,从《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查找2014年安徽省各省市的各项指标。因为本文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寻找相关数据时,统计年鉴并未直接给出,鉴于此,对于有些指标的数据是笔者通过计算得出的。考虑到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数量多、统计单位不同一,因此本文使用SPSS10.0将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主成分分析过程

利用SPSS10.0对标准化后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即可得主成分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表2),取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为主成分。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2可知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大于85%,即包含了原始数据信息的85.04%,因此,可以用前三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14个变量,分别命名三个主因子为F1、F2、F3。为方便对各因子负载作合理解释,对初始因子敷负载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市的每个因子的负载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得到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表3)

表3 旋转成份矩阵a

第一个主因子F1在城镇化率、非农人口比重、每千人床位数、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二三产业比重、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载荷较大,这7个指标是描述城市居民收入和保障以及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将这主因子命名为生活水平因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而且其内在的就业结构正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城市交通的不断改善是新型城镇化区别于农耕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

第二个主因子F2在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成区面积、失业率、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汽车数的载荷较高,这五个指标反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地方公共物品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其中包括建成区面积和公共交通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据此,将这个主因子命名为城市基础因子。

第三个主因子F3在建成区绿化率和污水处理率方面有较高的载荷,因为这两个指标都涉及到环境因素,所以,将这个因子命名为城市环境因子。根据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主成分F1、F2和F3各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表示的因子得分公式。

根据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主成分F1、F2 和F3由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表示的得分公式。

F1=-0.049ZX10.033ZX2+0.195ZX3+0.159ZX4

+0.184ZX5+0.180ZX6+0.093ZX7+0.001ZX8+0.05ZX9

+0.085ZX10+0.175ZX11+0.052ZX12-0.034ZX13

-0.144ZX14

F2=0.307ZX1+0.287ZX2-0.97ZX3+0.01ZX4-0.47ZX5

-0.022ZX6+0.077ZX7-0.01ZX8-0.048ZX9-0.192ZX10

-0.032ZX11+0.119ZX12+0.289ZX13+0.074ZX14

F3=-0.066ZX1-0.029ZX2+0.173ZX3+0.065ZX4

-0.041ZX5-0.02ZX6-0.246ZX7+0.365ZX8

+0.387ZX9+0.052ZX10-0.049ZX11+0.136ZX12

-0.032ZX13-0.057ZX14

式中的ZX1、ZX2、…ZX14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各指标数值。

将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可得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公式如下:F=44.524%×F1+44. 524%×F2+15.311%×F3,安徽省各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和综合得分情况见表4。

表4 安徽省各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和综合得分

三、因子分析结果

由上表综合得分,将安徽省各市分为新型城镇化水平如下:

一级水平,城镇化稳定发展阶段:合肥市;二级水平,城镇化稳定扩展阶段: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三级水平,城镇化加速扩展阶段: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宣城市、安庆市;四级水平,城镇化低速扩展阶段: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池州市、滁州市、黄山市。其中,合肥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皖江城市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已初见成效,城市发展迅速,商业金融服务发达,人均GDP、消费能力均高,不断采用新技术,建立新部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城市基础因子和生活水平因子略著高于其他城市。

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这三个城市处于安徽省城市发展的二级水平。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铜陵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种全而闻名。这两个城市重工业发达,工业增加值比重大,二产业比重较其他城市显著偏高,工业化水平高,属于传统城镇化类型。芜湖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芜湖凭借交通和地理位置优势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梯度转移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各项指标都处于全省靠前的位置,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上,正是诺瑟姆曲线加速发展阶段。

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宣城市、安庆市城镇化起步较慢,新型镇化发展正处于人口加速转移阶段,工业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但从单项指标看出,在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略低,说明这几个城市第三产业优势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在失业率指标上淮北、淮南、安庆三市失业率在全省最高,蚌埠市、宣城市在每千人床位数这一单项指标上比较低,这说明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在城市保障和产业结构这两部分还有不足。还要进一步加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同时注意综合城镇化发展。

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滁州市、池州市、黄山市处于城镇化跨越阶段,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收入成为当地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地理位置缘故,再加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不足导致工业化水平低是黄山城镇化进程的障碍性因素。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池州市虽然人口总量和密度较大,但农业人口比重很大,城镇化率低。虽然近些年城市人口增加迅速,但总体任然落后,从单向指标看出,这四个市的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尤其低,说明这四个市主导产业是农业,因此目前处于城镇化初级发展阶段。

通过对安徽省15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安徽省15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性和具有层次性。由于历史基础、资源条件差异、政策因素等差异,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总的趋势是皖南最高,皖中次之,皖北最低。皖南中黄山市城镇化水平低,皖北中蚌埠城市化水平较高。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具有很强的历史依赖特征,结果造成强者日强,而落后地区很难跳出原有发展因素制约。由于内部结构因素等因素差异,城市化水平相近的地市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城市化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唐志强,曹瑾,张怀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河西走廊城镇化水平的测度[J].河西学院学报,2015(4):41-46

[2]姚士谋.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全,张勇,李苏宇.新型城镇化测度及统计评价——以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J].研究探讨,2014(12):43-47

[4]徐绍史.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工作情况的报告[R].

[5]张玉周,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河南城镇化水平测度[J].商业时代,2010(11):129-130

[6]冯尚春.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赵显周.基于城市化本质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J].北方经济,2007(7):58-59

[8]薛微.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张荣天.张小林.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13(2):91-97

[10]欧名豪.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5):408-412

[1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潘洪志]

[收稿日期]2016-02-16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法新型城镇化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