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性研究设置 引领高效课堂

2016-03-23陈嘉珂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效原则

摘 要:前置性研究设置在生本课堂中起着引领作用,它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获得课堂主动权。因此,前置性研究设置是生本课堂高效的重要前提。教师把握好前置性研究设置基本原则,掌握前置性研究设置的方法,让生本理念下的前置性研究设置发挥其强大作用,引领起高效生本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键词:前置性研究设置;生本课堂;原则;高效

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是生本教育的重要方法论。前置性研究设置正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生本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结合生本课堂实际,谈一谈对前置性研究设置的一些认识。

一、前置性研究设置的概念

前置性研究设置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学生是研究者,每个学生自学的深浅和效果是不同的,前置性研究设置是“作业倒置,学在讲之前”。但前置性研究设置不等同于传统的预习作业,前置性研究设置是让学生先做后学,对新知识产生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带着自学中的疑问和理解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教师在学生有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拓展,那么就容易完成或超越教学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前置性研究设置的“五有”原则

生本课堂的形式简单、根本、开放。前置性研究设置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操作要方便,教师设计问题要精致。前置性研究设置教师要做到心中“五有”:有整体、有阅读、有层次、有深度、有方法。

(一)有整体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曾说:“人固然可以一点一滴地学习知识,但一点一滴的知识是缺少整体生命的。”也就是说,知识处于一个整体状态的时候,它的生命力最旺盛。生本课堂遵循这种认识规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前置性研究设置的整体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其次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最后把握文章主题。如教学古诗,柳永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两首词都属于婉约词,整体设计“初探——再探——深探”三个步骤。而对讲授《项链》一文,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则整体设计“画人——探因—— 点睛”三个步骤。这样整体设计,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感情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可见, 教师备课时心中要有整体观,这样才不会把一篇优美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才不会把语文课堂变成“满堂灌”或“满堂问”。

从整体入手,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教师的前置性研究设置应当尊重这种规律。

(二)有阅读

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把语文分析转为语文实践,其中阅读就是语文实践之一。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特征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精巧,让学生广泛阅读。

例如,《一剪梅》词作前置性研究设置:网上查阅整理“一代才女李清照”。如:李清照生平,李清照与赵明诚,晚年李清照,乱世美神李清照,酒色财气李清照,李清照词作欣赏等。任选一个方面上网查阅资料,书面整理写出有关李清照的相关内容,不少于100字。

学生在前置性研究设置中学习,可以借助学校图书馆,利于网络等进行阅读,这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三)有层次

前置性研究设置层次性是指设计的问题不仅互相联系而且又互相区别,还要体现层进性。通常情况,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三个步骤:首先,整体感悟文章,把握情感基调,理清结构层次。其次,分析文章内容,探讨写作特色。最后,挖掘主题思想,开拓升华。诚然,这三个步骤的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设计问题要因文而异,重点不同。一般来说,设计这三个步骤,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有利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 四)有深度

生本课堂设置问题要能够体现思维深度、促进思维成长。前置性研究设置有深度是指能挖掘主题并升华主题,进行拓展。生本课堂的拓展升华环节,是在全面理解文本的前提下,进一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例如,《登岳阳楼》一文前置性研究设置:在挖掘主题开拓升华环节中,把杜甫和李白作对比。李白也登临过岳阳楼并写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诗人,但李白生活在盛唐,写此诗时,流放遇赦,喜悦心情融入眼前景物。杜甫则经历“安史之乱”,此刻漂泊流浪,同登岳阳楼,却是满目凄凉。他们因为处境和性格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不同。对比两人,学生容易理解杜甫的诗比李白的诗多了一层“忧郁”,这样设置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促进思维成长。再如《项链》的拓展环节:要求学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评价玛蒂尔德。这样设置问题以文本为基础,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主题。

(五)有方法

生本课堂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教育体制,学生总要应对考试。前置性研究设置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更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触类旁通”,进行知识间的迁移,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类文章的解读方法,最终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声声慢》一词设置三个问题:1.初读——认知文本:读懂诗词大意,初步把握诗人情感。2.细读——鉴赏文本:你读到了怎样的李清照?结合有关诗句分析。3.深读——拓展文本:鉴赏李清照少女、少妇、老年时期的三首词《如梦令》《点绛唇》《声声慢》,比较她三个时期的词,看李清照人生价值与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

前置性研究设置原则,做到推进阅读,体现整体观,层次性,注重问题的深度,还渗透方法指导。生本理念下的前置性研究设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引领高效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M].江苏: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陈嘉珂(1975—),女,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高效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