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点批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2016-03-23王健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3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教学运用

摘 要:圈点批注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书时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圈点批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时运用圈点批注能够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能力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模仿阶段、尝试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关键词:圈点批注;阅读方法;教学运用

圈点批注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具有很强的文学批评功能。唐代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出现了圈点批注的萌芽。南宋至元、明两代,评点之风盛行。有清一代,文学评点已融入文人的社会生活,随处可见。清人评点的形式多样,不但有评、注、眉批、夹批、尾批,还有圈、点等标志。 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在读书时都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都是阅读中的佳话。

对于语文教学,圈点批注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书时深入思考,拓展思维,培养习惯,形成能力,最终帮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教学时运用圈点批注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一、圈点批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学情调研的好工具。学情调研的方法有很多,问卷、访谈、测试、实验等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学情调研,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增加学生负担的优点。它不需要教师单独设计问卷、访谈提纲、测试试卷、实验方案等专门材料,课前预习、课上初读都可以采用。教师可以在学生默读课文时,通过课堂巡视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也可以在学生自读文本完成后,通过课堂交流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圈点批注随着阅读的进行自然完成,不会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充分利用好学生做的圈点批注,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例如,有位同学在学习《蜡烛》一课时,在第7自然段“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旁做了这样的批注:“说明德国的军事资源多,设备好,国家很强盛。”这个错误的解读说明该生并没有理解文中通过反复描写德国人的炮火来创设典型环境,从而突出主人公精神品质这一写作特色,而这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通过这一处圈点批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对圈点批注的不断练习,可以提高对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能力。例如有位同学在阅读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芦花荡》一文时,在第13自然段“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一句处做了这样一条批注:“小女孩很爱国,队伍的人多,侧面说明人多粮食不够吃。”这显然是个误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战争的残酷,两个女孩子小小的年纪就被迫在烽火狼烟中颠沛流离。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教师的点拨,该同学把批注改为:“十五、十三,两个尚未成年的小女孩就被迫在烽火狼烟中颠沛流离,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有了这一句,老头子对女孩子关爱、体贴的举动,她们复仇的行为才更容易理解。”一处小小批注的改进,体现了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

3. 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多读多写”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写”既可以在作文课上整篇、整段地写,也可以在阅读课上进行“微写作”的练习。两种方式互为补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执教《斑羚飞渡》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对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描写,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描写一下如果镰刀头羊会说话,此时会说些什么。这种教学设计,把“微写作”与文本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重训练。

4.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学生语文能力要想获得提高,必须要发展思维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时进行圈点批注可以促进学生概括、分析、推断、论证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质疑能力的提升。

5. 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边阅读边深入思考就是阅读的好习惯之一。阅读的同时进行圈点批注可以促使学生加强思考,使阅读走向深入,而不是仅仅“看字”或者是一般意义的看故事。思考是学生内在的行为,教师很难直接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通过圈点批注,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思考的结果,有利于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能力

学生的“圈点批注”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当面对语文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时,教学要有耐心。我在教学实践中是按照以下几个阶段来逐步提高学生“圈点批注”能力的。

1. 模仿阶段。这个阶段对于语文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可以认为是能力形成的预备阶段。对于语文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如果直接布置他们去做圈点批注,可能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甚至可能阅读完文本后,书上依然是一片空白。这时候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就格外重要。教师首先要讲清楚“圈点”常用的符号,然后在讲授文本时,精心选取概括型、理解型、评价型、赏析型、质疑型等不同类型批注的范例,要求学生在课本相应位置认真记录、仔细体会。

2. 尝试阶段。学生经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就可以进入尝试阶段。水平较高的班级可以直接进入这一阶段。这一阶段是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时自由进行圈点批注,凡有所得,均可记录,偶有妙笔,教师应予展示、鼓励。可由学生自己谈谈心得,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出这条圈点批注的,意在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交流方法、共同提高。

3. 发展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做出一些有价值的圈点批注后,就应该进入发展阶段,这是能力形成的中级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所谓“规定动作”,是指阅读不同文体时要各有侧重,圈点批注要紧紧抓住文体特点来进行。写人的文章,要理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哪些事,人物的特点是什么;抒情的文章,要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情抒发的方式;议论文,要找出观点和材料,诸如此类。“自选动作”,是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尤为可贵。

4. 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高级阶段,学生所做圈点批注力争求“精”。“精”是指圈点批注要“精要”,不需深入思考就可以做出的,这一阶段不必再做,只有深思熟虑之后有所发现、感悟的才把它变成圈点批注。“精”指“精细”,善于见微知著,发现文本细部的奥妙所在。“精”指“精致”,批注语言力求准确、精致,内容根据需要或简洁,或丰富。在这一阶段还要努力发展创新思维、质疑精神,想别人所未想,疑别人所未疑。

参考文献:

[1]马卫中,刘和文.清人辑选清诗总集评点考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简介:王健(1972—),男,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教学运用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