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6-03-23禹旭才刘怡希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禹旭才,刘怡希(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浅析微博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禹旭才,刘怡希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进一步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空,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与此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载体以及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着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微博素养,重点优化微博环境并酌情监管微博内容,是微博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举措。
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遇;新挑战;新举措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现阶段,高校既是我国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聚集地,更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当今时代,微博已经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并正式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此背景下,只有把握新机遇、正视新挑战、改进新举措,才能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 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一)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空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停留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无法满足高校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甚至“国内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互动的时代要求。微博的出现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首先,微博延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时间。例如,高校教师不再是单一的采用PPT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堂授课,开始使用微博上的“视频”功能进行网上授课。其次,微博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空间。就如近期刚在北京落下帷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高校教师就可通过微博,实时更新和发布与日常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使高校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动态。换言之,新媒体背景下,微博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网民必备的一项网络社交工具,它使“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成为高校中的常见现象。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纷纷进驻微博,每天不定时更新和发布国内外实时新闻资讯,打破了新闻广播受时空限制而必须准点、同步收看的旧模式。总之,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
(二)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为主要的教学平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场合中。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双方的交流构建了新的平台。第一,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搭建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浏览受教育者的微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也可借助于微博,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增强其有效性。第二,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创建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如受教育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微博上进行沟通,或者采取留言、评论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第三,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良性互动构建了新的平台。许多高校教师甚至高校领导都纷纷开通了微博,真正实现了与大学生的“零距离”交流。
(三)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由于诸多技术的限制和约束,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推行的是教育者“自我表演”式的灌输教育,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教育信息,信息接收途径非常单一[2]。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普及,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一弊端。其一,微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由“静态”走向“动态”。微博作为时下最受高校学生热捧的网络新媒体之一,给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实时关注和刷新国内外的最新时事和动态;也可以与高校教师、社会名人甚至国家领导人进行思想上的平等交流。其二,微博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化”向“立体化”的转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平媒、纸媒和面对面教学等为开展途径,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微博能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态于一体,恰恰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需求。综上所述,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探寻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将为我们创新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 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说法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3]。当前,微博正以其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提出了挑战:一,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提出了新挑战。微博的即时性,使高校学生一登录微博就能接收到各种或合法或非法、或健康或非健康的信息。如去年开始的“香港占中事件”,有不少支持“港独”的明星在微博上大肆传播和转发非法的、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如何抵御这种不良的“明星效应”给受教育者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他们面临的一项新挑战。二,微博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微博的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难以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如无法准确地判断高校学生是否接收并接受了不良信息;即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判断出高校学生接收不良信息与否,仍难以切断不良信息源。这种病毒式的传播,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代高校大学生已经摆脱了摆动接受者的角色,而是主动凭借自己的是非判断和情感认同进行价值选择。因此,如何面对并降低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有力挑战之一。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挑战
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首要保障因素。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日益多样化。但由于起步较晚,许多高校的校园网站建设普遍出现了速度迟缓、更新滞后等现象[4],不仅发挥不了其作为校园网站应有的功效,更满足不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的需求。不难发现,有一些高校的网站管理不够完备,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大部分都是直接提供内容,没有开展针对性的讨论;而且在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也普遍存在着信息发布不及时的现象。微博在高校中的普及,显然让校园网站、校报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高校中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都纷纷开通个人微博,不少高校的网站建设者也顺应潮流,开通了高校官方微博,用以即时发布相关信息。由此可见,微博作为高校中最受热捧的网络新媒体之一,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成了巨大挑战。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因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熏陶感染法、实践锻炼法、说理引导法、自我教育法、比较鉴别法以及心理咨询法[5]。联系高校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上述方法中的一种甚至几种,向高校学生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达到转变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目的。然而,如上所述,微博等传播工具带来大量繁杂信息,逐渐地脱离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控制,甚至出现不受控制的局面,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准确判别是否有不良甚至非法信息被高校学生所接收和接受,也就无法在随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地联系高校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进而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如在当前的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无用论”、“资本主义优越论”不时充斥着网络世界,也引起了我国高校部分学生的困顿与迷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
三 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一)着力提高微博素养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除了做好“教”与“学”的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与时俱进。在微博背景下,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能重视并使用微博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的微博素养。微博素养,即微博使用者操作、应用微博时应具备的相关基本素质,至少应包含两个层面:微博意识(意识层面),微博技能(技术层面)。针对当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意识稍显淡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6],我们认为,要想求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必然要从观念上重视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他们从行动上切实学习并掌握使用微博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笔者通过微博的“搜索”功能,发现不少诸如“湖南科技大学微博协会”、“湖南大学微博工作室”等各大高校的官方微博(以下简称“官微”)每日不定时地更新动态,与高校学生或者校外求学者进行“零距离”交流,不但有效提升了高校的影响力,也使高校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来。互联网迅速发展,“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显得苍白无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微博素养,才能使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重点优化微博环境
微博空间是虚拟的“乌托邦”,它消解了现实世界中的种种规则和秩序的束缚,对现实中难以找到宣泄方式和出路的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必要的自由[8]。高校大学生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微博环境中,往往会丧失理性的判断,沦为不实谣言的传播者和扩散者,从而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一方面,高校学生应有意识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作为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体,高校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转发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2012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不少“超自然”现象,在以微博为主要平台的各类新媒体上,“世界末日”一说一时甚嚣尘上;2014年,马航MH370的失事也被别有用心者用来炒作,在未被官方、军方证实前就得到了数以百万的转发和传播。此类负面和不实消息,只要我们稍加判断并客观求证,就能甄别其真伪,降低“随手转发”可能导致的不利社会影响。另一方面,高校官微账号应实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并鼓励高校师生进行沟通与互动。笔者认为,通过各大高校的官微,广大师生可更为即时地获取热点新闻、时事政策的网络地址链接,并在一个真实可靠的信息获取与交流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与互动。
(三)酌情监管微博内容
微博大环境之下的信息把关的宽松,以及社会组织信息不及时公开等原因,使许多负面内容应运而生,广为传播[9]。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持续恶化,当务之急就是酌情对微博内容实行科学的监管。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推广和普及微博实名制的力度。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为数不少的提案针对当前以微博为主的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上出现的“虚假”、“暴力”等问题频发的现象,提出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的方法。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应大力建设微博管理队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一来,高校学生使用微博的频率相对较高且对时下热门微博话题和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更为敏感,管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二来,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同龄人,在学生参与监管微博内容的情况下,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手段更利于在学生群体中实施和推广。
总而言之,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的崛起,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渠道、方式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王静.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2,(2).
[2]常旭.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国青松.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周萍.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王少飞.辅导员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8,(25).
[6]禹旭才,刘怡希.高校女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7]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9]毕研韬,殷娟娟.“草根微博”的特性与利弊分析[J].传媒,2013,(11).
[10]郑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校:余中华)
Three New Measur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the Microblog Age
YU Xucai,LIU Yixi
(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 411201,China)
Weib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It extends the new time and place,bulids a new platform and finds a new wa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t the same time,microblog is a new challenge to the subject,carrier and educational way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Therefore,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with microblog if we make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ducator's and eduacatee's microblog qual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optimize the environmet of microblog and supervise the content of microblog.
microblog;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new opportunity;new challenge;new measure
G641
A
1008-4681(2016)04-0132-03
2016-04-27
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编号:湘教工委通2015[39];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5B441。
禹旭才(1967—),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怡希(1993—),女,湖南宁乡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