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

2016-03-23刘方圆

关键词:现代主义现代性现代化

刘方圆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

刘方圆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不同的社会、时代都会衍生出与其相对应的文学产物。称霸了西方文艺界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学现代性的典型表现。我国学界对西方现代性课题的研究亦可谓历史悠久,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绩。尤其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二者关系的研究,为现代性的研究工作取得进一步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一、学界对现代性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我国学界对现代性课题的研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初,我国学界就开始了对西方现代派的介绍、引进工作,这一时期的陈独秀、周作人、胡适、闻一多、茅盾、鲁迅等老一辈学者共同努力,拉开了我国现代性课题研究工作的序幕。直到20世纪30年代,对现代性的研究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地开展,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表现为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译介,包括一些重要流派、作家作品。如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1],是我国学界最早涉及现代主义内容的论文,在该论文中,象征主义首次被带入国内学界的视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动乱,再加上苏联对我国政治思想界产生的颠覆性影响,国内左翼势力不断壮大,同时,现代性、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等一系列相关词语和内容均被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一并成为“腐朽”、“堕落”的同义词,受到社会各界的猛烈批判,现代性研究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并就此停滞。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思想界等领域均施行兼容并包的开放策略,长久以来被囚禁的学界迅速掀起了一股研究外国文艺的热潮,现代性研究工作得以再续。不但如此,学界大量引进外国文艺思潮、作品,也迎来了我国现代性课题研究的繁荣期。除了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大量译介,这一时期的研究与早期零散式的引进工作相比有很大的突破,新时期的研究工作愈发注重对现代性的理论构建,在研究方法上也越来越成熟。[2]尤其是在钱中文、袁可嘉、李维屏、曾艳兵、盛宁、王宁、王岳川、赵一凡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研究现代性课题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相继发表、出版,如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3]、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4]、钱中文《论当前文艺理论中的现代主义思潮——评〈崛起的诗群〉兼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5]和《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6]成为新时期现代性课题研究的论文典范。还有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7]、盛宁《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对“现代主义”的再审视》[8],以及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9],这些学术专著无论是在内容设置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是我国现代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通过对各大网络论文库中的现代性学术论文的搜索,无论是从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可以看到新时期以来,学界对现代性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完成了由浅入深、由粗至细的研究转变。

二、从现代性到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性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们之间有着福祸相依的辩证关系。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的接连爆发,使得自然生态、人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各个领域的巨变促使现代主义哲学产生,并进一步滋生了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史,虽然并非只有现代主义文学一枝独秀,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派别的影响力能够与现代主义相媲美,在欧洲大陆刮起了一股长达一个世纪的文艺风潮,其影响范围更是辐射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对现代性、现代主义文学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不能撇开彼此独立来谈,尤其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阐释,必须成为现代性系列课题研究的首要工作。只有解决、搞懂了这一基本问题,研究工作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现代性并非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也正因如此,我国学界对现代性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代、一种意识;有学者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生活、一种组织模式;还有学者将现代性概括为一个字:“变”。集合国内学者对现代性概念的定义,笔者试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解说现代性。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我们将现代性分为前期现代性和后期现代性。对现代性从历时的角度进行词源追溯,可以发现,“现代性(Modernity)”一词源于“现代(Modern)”这个词,而历史上,古希腊语本无“现代”一词,“现代”一词的踪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拉丁文晚期出现的“modernus”,意指时间上的“现在”、“最近”,与“古代”一词对立,但就彼时词语的意义而言,明显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现代性、现代主义等概念内涵相差甚远。直到19世纪中后期,西方对现代性的使用开始频繁起来,在经历多次思想界的运动后,人们对“现代性”这一词语概念的界定渐渐稳定下来,用来专门表达特定的潮流或者运动。这便是现代性的启蒙阶段,我们称其为启蒙现代性,相较于后期现代性的概念内涵,此时的现代性更趋向于一个哲学概念。正是在现代启蒙精神的启发下,资本主义不断冲破传统,一路向现代化狂奔,人类社会步入一个新阶段。直到20世纪初,现代性的发展进入反启蒙阶段,结束了单纯性的现代性启蒙,转而开启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各种产物的反思和批判,甚至对其表示怀疑。

从共时的角度理解现代性,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社会现代性和文化上的审美现代性。社会现代性通常是指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在各个方面尤其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方面的变革。众所周知,它们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工业产值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发展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与此同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弊病也日益显露,包括现代化工业发展对原始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社会传统价值观瓦解,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伴随着尼采的一声呐喊“上帝已死”,人类以往的精神依托彻底崩溃,纷纷陷入迷惘;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心灵毁灭式的摧残,反现代性瞬间成为文化思想界的热潮。虽然我们从历时、共时两个角度对现代性进行了时间和维度上的界定划分,但在实际中,它们是彼此紧密联系、交融的,并没有清晰的时间划分。[10]

作为现代性的产物,现代主义同现代性一样也是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学界对现代主义的界定,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是相通的,通常认为现代主义就是19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系列与传统思想相背离的文化运动。与以往思潮不同的是,它历时久,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直到20世纪中叶,这场运动持续的时间长达一个世纪,直到后现代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现代主义才渐渐让出主流位置。流派多同样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主义不同于以往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它是众多派别的集合,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派等都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它们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丰富,意象比喻、表现象征、烘托对比,甚至电影中惯用的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也经常被运用到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去。此外,现代主义的影响之大,辐射之广,都是以往的文艺思潮无法比拟的。总而言之,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复合体、一种思潮、一种运动、一种文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舞台上承担着重要角色,而现代主义文学又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11]

三、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看其与现代性的关系

整合学界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关系的描述,我们大体可以将其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二者具有同源性,即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不仅衍生了现代性,同时也衍生了现代主义文学。科技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导致传统的思维方式再也无法与现行社会相适应,甚至产生了严重脱节;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精神摧残,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愈演愈烈,文艺家们只能无奈地寄希望于文学,试图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通通融入到文学的表达中去,并在文学世界里寻求摆脱社会危机的出路。而现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在批判、揭露社会问题方面明显批判力度不足,传统的文体形式、表达技巧也越来越不能适应于当下文坛,满足不了作家们创作的情感表达。就在作家们焦急、困惑、近乎绝望的时刻,新的文学救世主——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了,并迅速发展壮大,承担起将人类从现代性社会的发展困境中解救出来的艰巨任务。现代主义文学先后产生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后期达达主义、意识流派等多个派别,虽然各个派别在创作技巧上方法迥异,但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通过文学对现实社会的反射作用,试图解放压抑在理性教条框架中的人类。

以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百年孤独》为例。这部于1982年荣获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素来以小说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而闻名,马尔克斯也因此成为闻名世界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赖以生存的马孔多小镇为背景,以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为主线,再现了拉丁美洲的一段疯狂历史。《百年孤独》在表现方法上匠心独运,马尔克斯除了采用倒叙、隐喻、象征、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典型创作手法,还巧妙地将东方古老的神话传说《天方夜谭》以及基督教经典典籍《圣经》中的内容融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小说弥漫着一股古老的神秘气息,在视觉上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古今、虚实对话。小说中有同预言家一样参透生命意义的乌尔苏拉;有终日赤裸着身子,最后同床单一起消失的蕾梅黛丝;有整日闭门研究羊皮卷的阿尔卡蒂奥;还有每次出场必为全镇人带来惊喜的犹太商贩。通过对马孔多镇人民生命轨迹的展现,小说唤起了读者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价值缺失以及精神异化问题的思考。[12]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除了表现为同源性外,还表现为现代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超越性与反叛性。现代主义文学通过描写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这四种贯穿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揭露、抨击了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道德沦丧、人性虚伪等丑陋现象,对资本主义现代性体制下的社会秩序予以全面否定,这样一来,现代主义文学的反现代性本质表露无遗。众所周知,对现实的批判传统早在现实主义文学就开始了,但现代主义文学的手法与之有很大的区别,其批判意识以及运用手法极为抽象隐晦,现实主义作品忠于对现实的摹仿、再现,而现代主义文学则是通过运用意识流、象征、自由联想、表现等超现实手法,以及各种新奇、怪诞的文体表达方式,在产生独特审美效果的同时,加强了文学对社会的介入性。

以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著作《恶之花》为例。诗集由“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个部分组成。从第一部分“忧郁与理想”到最后一部分“死亡”,《恶之花》刻画了诗人精神探索的所有心路历程。面对现实,诗人感到迷惘与恐慌,于是开启了寻找心灵归宿的旅程。他来到大都市巴黎,目睹了畸形、变态的城市怪相,任人欺凌的乞丐,孤独无助的老人,庸俗丑陋的娼妓,不知廉耻的赌徒、小偷,甚至还有露宿街头的女尸。强烈的负能量压得诗人喘不过气来,在丑恶、残酷的现实世界里找不到安慰,诗人只好依靠酒精麻醉自己,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在恍惚之间来到了飘飘欲仙的天堂世界,这里有端着酒杯的绝世美女,还有拯救了世人的上帝……现实世界里缺失的一切美好都在这里得到了满足,然而,酒精的功效毕竟是短暂的,酒醒之后,他再次回到现实地狱。就在这时,诗人醒悟了,原来尘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徒劳的,唯有死亡,才是完美的归宿,才能救赎人的灵魂。诗人波德莱尔将现代社会背景下人类自我存在价值的缺失和迷惘,以诗歌的形式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将资本主义的丑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集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也是波德莱尔仅凭《恶之花》这一部作品就奠定了他在现代主义文坛绝对地位的原因。

综上所述,现代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欧美文坛的时代标签,自产生以来,与资本主义现代性经历了承袭和排斥、激发与抵制等多重辩证关系的发展历程。对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关系的把握,也成为我国学界对现代性课题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换句话说,理解、考察西方现代性,就要关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反过来,研究现代主义文学,必须将现代性纳入其话语体系,辨析二者的关系对深入认识、探究西方现代性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学界现代性研究的再审视

直到新世纪,现代性课题研究仍旧是我国学界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收集、整理目前已发表、出版的学术论文、专著,回顾近现代以来我国对现代性课题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虽然就目前已公开的学术成果的数量而言,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国内学界的研究视角始终停留在两个方面,即将现代性设定为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而对现代主义进行分期、分类阐发;或是从西方现代性视角出发,阐发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外现代主义作家、作品以及流派来阐述。这样看来,学界对现代性课题的研究视角仍十分局限,现代性似乎还没有真正进入我国的文艺理论研究体系。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论构建长期依赖于对西方学者理论成果的直接平移,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自身对“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这些概念的界定及其前后渊源模糊不清,更别说有理论突破。其次,一些学者胡乱地给现代性浇水、施肥,迫不及待地试图将现代性本土化,反而忽略了对现代性课题研究中一些最基本问题的阐释和辨析,胡乱地给现代性戴帽子。正如盛宁在《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对“现代主义”的再审视》中所说,“我们基本上没有做过多少理论的研究和学理上的考量,就径直把人家的结论端过来,充当了我们认识和评价的依据。”“从话语的层面看,你好像是和外部世界接轨同步了,然而在你的实际认识上却是一片接一片的空白,因为你对自己所使用的话语并没有多少知识和学理的支撑。”*参见盛宁:《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对“现代主义”的再审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23页。盛宁先生将一味、过度的拿来主义式研究导致的弊病很好地概括了出来。因此,应对目前的现代性研究工作进行一番再审视,回到现代性的原点,回到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学界的现代性研究才能有新突破,才能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J].青年杂志,1915(1).

[2]袁可嘉.关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三个问题[J].外国文学,1983(12).

[3]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5]钱中文.论当前文艺理论中的现代主义思潮——评《崛起的诗群》兼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J].文学评论,1984(1).

[6]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文学评论,1999(2).

[7]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盛宁.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话语——对“现代主义”的再审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0]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1](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2](美)弗雷德里克·R·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主权1885——1925[M].陈永国,傅景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叶利荣E-mail:yelirong@126.com

The Chinese Study of Relations between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and Modernity

Liu Fangyuan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

Abstract:Different social era could motivate its corresponding literature,just as modernist literature which dominate the West for nearly a century is a product of western modernization,and also a typical performance of literary modernity.Our research about western modernity has a long history,and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academic achievement;especially the study that relations between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and modernity has provided the condition for further breakthrough.

Key words:modernity;modernization;modernism;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收稿日期:2016-01-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50008)

作者简介:刘方圆(199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

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6)02-0041-04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现代性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