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清丰方言单字调音高实验研究

2016-03-23魏汉杰

文教资料 2015年34期

魏汉杰

摘 要: 本文运用“T值法”归一10位发音人的基频,辅以“界域”和“斜差”策略确定其五度值,最终计算出清丰方言单字调系统:阴平24、阳平51、上声55、去声214。

关键词: 清丰方言 单字调 T值法

一、清丰方言研究概况

清丰古称“顿丘”,位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在河南省的东北部,为濮阳市下辖的一个县。按照贺巍《中原官话分区》(2005)以及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清丰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有关郑开片的方言研究多集中在郑州和开封两大地区。

清丰县所属的濮阳地区,由于偏于河南省东北一隅且濮阳的地级市建制形成时间不长,方言在听感上除了调值不同,与普通话相差无几,因此以往方言研究对该地区的关注较少。《河南省志·方言志》只是指出该地区的方言归属,并没有系统描写。《河南方音概况》(1982)描写了该方言所属的郑开片的声韵系统,虽然对濮阳地区的特殊语音现象也有一些零星说明,但终究不成系统。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研究濮阳地区方言的文章和硕士学位论文,其中包含濮阳音系研究。但多是运用传统的方言调查方法对濮阳地区方言的声韵调或是中古音的的分合规律进行客观的描写和说明。如翟富生《濮阳方言声韵调系统记略》系统描写了整个濮阳地区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2010)整理出了方言同音字汇以及音变现象。范凤青《河南濮阳尖团音初探》(2011)探寻了濮阳方言中所存尖团音的中古来源。直接研究清丰方言音系的是王永刚的《简记河南清丰方言声韵调系统》(2012),他同样是运用传统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有关清丰方言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并均采用传统研究方法,就笔者目力所及,尚未见实验研究清丰方言的文献。因此,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清丰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可以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对分析,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描写和阐释清丰方言语音系统;二是可以为方言志的编写提供语料参考;三是可将南师大语音实验室较为成熟的声调实验方法应用到方言研究的实践中,同时也通过研究实践完善之。

二、清丰方言声调实验说明

(1)录音时间和地点

录音时间:2015年2月25日至2015年3月3日

地点:清丰县清丰县城关镇(县政府驻地)及其辖区内,选择相对安静的室内。

(2)录音工具及录音技术指标

录音工具:HP笔记本电脑、Sony话筒、Creative Sound Blaster Live外置声卡。

技术指标:采样率为44100Hz,单声道。

(3)实验软件以及发音人

Adobe Audition录音软件、Praat语音分析软件、Excel 2007。

发音人选择的是世代居住于清丰县城关镇(县政府驻地)及其辖区内,无长期外出经历,且身体健康、口齿清晰的人。具体情况如下:

(4)录音字表

三、单字调实验

10位发音人的单字调基频值见附录。

由于每个人的发音情况都带自身的独特印记,且发音时所处的环境、氛围的不同,即使不考虑外部条件的差异,两个人读出同样的实验材料,在声学语图中必定会呈现或大或小的不同。此外,在声调实验中,男女发声的对比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可比性有局限。基频归一,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尽可能地消除外在条件及内在因素对基频数据的影响,增强人际之间可对比性,使得实验结论更加接近人们的听觉感知。

经过对清丰方言单字调基频的数据进行归一,我们得到了10位发音人的单字调T值。接着,我们将运用刘俐李提出的“界域”和“斜差”理论对声调格局进行规整,以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符合方言的实际情况,效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界域”策略是确定声调五度值时相对于“界线”规定的一种柔性处理办法。“界域”策略认为每种五度值的边界有|±0.1|的浮动区域。“界域”策略把T值转化为五度值的区间定义为:

T值 0-1.1 0.9-2.1 1.9-3.1 2.9-4.1 3.9-5

五度 1 2 3 4 5

“斜差”策略是用于定义声调的曲拱形状,对同区异拱和异区同拱现象能够较为合理地进行规整。斜率计算公式为:k=yw-ys。

公式中的yw、ys为指定的声调曲线首点(ys)和尾点(yw)的T值。该公式表明声调曲线的斜率为首尾测量点T值的差。“当声调曲线为凹凸角拱时,分别以凹点、凸点和拐点为界分割成两条曲线进行计算。k值为正值时,曲线上升;k值为负值时,曲线下降。k值的大小和正负决定曲拱的形态。”①这一策略确定了k值为|0.5|作为语言学意义上区分平拱和凹凸拱的临界值,并规定了在同一层五度音区内,如果声调曲拱两端点的斜差均超过|0.5|,则定为凹/凸拱;反之,如果声调曲线在相邻音区的五度边界,其斜差在|0.5|以内,则定为平拱。

我们运用“界域”和“斜差”策略同时结合实际听感,对上述10位发音人的清丰方言单字调T值进行声调格局规整,得到了10位清丰方言发音人的单字调实验五度值。如下表所示。其中M1、M2、M3、M4、F1、F2的年龄区间为[65-75],M5、M6、M7、F3的年龄区间为[30-40]。此外,M代表男性,F代表女性。文中T1、T2、T3、T4分别指代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清丰方言单字调的实验五度值

石锋先生认为“在声调格局图中,调型曲线是依据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的,应该看做为一条带状包络的中线或主线。每一声调所占据的是一条带状的空间。”②由于10位发音人的基频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所以,我们将其T值平均,最终确定单字调的五度值。下表为清丰方言10位发音人单字调的T值均值图:

清丰方言单字调实验T值均值表

清丰方言单字调声调格局

我们同样运用“界域”和“斜差”策略对单字调T值的均值进行规整,得出如下结果:

现将实验结果与前述已有研究文献比较。下表前两行是位于濮阳市区南部的濮阳县方言声调;后两行是位于濮阳市区北部的清丰县方言声调:第三行是传统研究的结果,第四行是本文研究结果。

上表显示,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在调类与调型上一致,不同的只是各调具体调值。

首先比较清丰方言的声调结论,阴平和上声调值同王永刚的调查结果一致,阳平与去声曲拱相同只是音区略异。阳平实验值51与王文的42都是高降调,起点与终点各差一度。去声实验值214与王文的312都属于低凹拱,只是起始的下降和拐点后上升的幅度微异,正如发音人M4的324和发音人F3的323,虽然调值有异,但是在调型曲线走势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从实际听感上来说,可以归入同一个调类。实验结果印证了王永刚田野调查的结果。

再与濮阳县方言声调比较。本文实验结果同翟富生研究成果相比较,四个调类的主体走势虽然相近或相同,但在调值方面仍有微异。程相晋文除了阴平调值同王永刚的研究成果略有出入外,其余三个调类的调值则完全相同。位于濮阳市区北部的清丰方言与濮阳市区南部的濮阳县方言在调值方面的微小差异,进一步证明了濮阳地区郑开片方言在南北方向上,内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此外,濮阳不同地区的调类中,去声调值的区别相对较大,这样的差异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仍需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四、结语

1.清丰方言单字调的音高,内部虽然存在差异,但我们认为在主体基频走势大致相同,且听感差异较小的情况下,这些单字调调值的差别,只是相同声调调型之间,音高的不同,在调类上仍然属于同一类。

2.清丰方言单字调系统:

注释:

①刘俐李,等.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巴蜀书社,2007:19.

②石锋.实验音系学与汉语语音分析.南开语言学刊,2006(2).

参考文献:

[1]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栗华益.绩溪华阳话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俐李等.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成都.巴蜀书社,2007.

[4]石锋.《实验音系学与汉语语音分析》[J].天津.南开语言学刊,2006.

[5]石锋.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王永刚.简记河南清丰方言声韵调系统[J].文学教育,2012.

[7]翟富生.河南濮阳声韵调系统记略[J].殷都学刊,2000.

附录:10位发音人的基频均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