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微信平台建设实践
2016-03-22,,,
,, ,
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推动。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1]。微信为移动互联网中最成功的应用,截至2015年3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5.49亿,且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微信运营商依托其众多的微信用户,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体、企业等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推广平台,并且满足了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全方位沟通和互动的个性化需求。微信平台的建设是目前科技期刊发展的趋势,也是期刊应用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手段。因此,期刊编辑部希望借助微信拓展期刊的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1 科技期刊建设微信平台的必要性
科技期刊数字化是编辑部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快速、动态、实时互动,受众多等特点,为科技期刊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期刊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通过微信平台得到妥善解决。如期刊编辑部经常会接到作者打电话查询稿件录用和刊发情况,看似简单的咨询,但编辑有时也无法准确、即时答复作者。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后,作者可用手机直接查询稿件处理程度和进度,简化和编辑部沟通的繁琐程序。如之前作者要了解期刊的动态和通知需要登录网站才能获取,而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动推送各种资讯动态和通知,用户可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了解期刊动态,达到期刊有效传播的目的。再如期刊的一些指导性文档无法让作者方便及时地知悉,如投稿须知、论文范例、参考文献撰写体例、摘要撰写方法等,导致稿件频繁修改,无形中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作者可以自动获取这些重要的指导性文档。
目前大部分期刊微信平台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期刊的服务对象由多种群体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者群、读者群、审稿专家群、编委群,这些群体与期刊的日常工作关系非常密切。如果编辑部能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相关群体的互动和传播,将大大提高期刊编辑部的工作效率[2-8]。
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微信平台建设实践
2.1 微信账号的注册与申请
在申请微信账号之前,需要进行注册,按照指示要求填写邮箱、密码并激活,激活后需要进行账号选择。微信平台的账号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其中服务号偏重服务交互(类似银行、114,提供服务查询),认证后每个月可群发4条消息;订阅号偏重于用户传达资讯(类似报纸杂志),认证后每天只可群发1条消息;企业号主要用于公司内部通讯使用,需要先有成员的通讯信息验证才可成功关注企业号。如果想进行商品销售,建议申请服务号;如果想简单的发送消息,达到宣传效果,建议选择订阅号;如果企业内部员工、团队联系用,即对内使用,可申请企业号。从分类可以看出,科技期刊更适合订阅号,主要用于宣传期刊。《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以下简称“我刊”)根据发展和宣传需要,选择了订阅号。需注意的是,账号类型一旦确定是不能更改的,因此一定要慎重选择。
2.2 平台服务方的选择
期刊微信平台服务的主要内容是稿件、过刊文章查询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后台服务方至关重要。我刊网站使用的是某著名科技公司的采编系统,因此在建设微信平台时,首先就考虑如何实现与采编系统的对接。在咨询和比较多家微信平台服务方后,最后与其签订微信平台建设合同。该平台提供的移动终端文章查询、移动终端浏览文章、与WEB网刊数据同步等功能和服务,实现了平台数据和网站数据的无缝对接。微信平台后台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微信平台后台功能展示
2.3 信息推送内容的选择
信息推送是微信平台的基本功能,也是增强期刊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而信息推送的频率和质量是期刊微信平台运营好坏的重要标志。从前期调研的情况看,有的期刊较好地利用微信平台推送信息,如《中国中药杂志》几乎每天都会更新信息,推送与保健和中医药养生相关的文章和感悟,值得我们学习。但很多科技期刊的微信平台建立后就成为“僵尸平台”,几乎没有发布信息或者公告,反映部分期刊编辑部对微信平台重建不重管,而微信平台对期刊的促进作用恰恰体现在使用和管理上。
我刊是服务于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的学术期刊,读者群主要是各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师生、医院信息科、医院图书馆以及疾控中心信息人员等[9],因此我们对推送的信息作了甄别和遴选,信息内容本着正确、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原则。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我们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编辑和转发,让读者和作者及时了解国家科研相关政策。我刊微信平台信息推送见图2。
图2 我刊微信平台信息推送内容
2.4 平台的维护与管理
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运行除了推送内容外,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也至关重要。一般期刊的管理和维护应由专人负责或者指定专职编辑负责,主要职责包括平台内容的更新、平台的开发、用户的管理和网站运营商的联络等。
我刊采取的是运营、维护和管理交由一人负责,优点是平台运营者和管理者是同一个人,对整个平台的管理比较熟悉;缺点是每次信息发布都需要运营者授权,一旦运营者换人,将会对平台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刊的微信平台维护管理后台如图3所示。
图3我刊微信平台的维护管理后台
3 科技期刊微信平台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从国内科技期刊微信平台建设现状来看,微信平台建设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微信平台账号的认证
一是账号类型的选择。从目前已开通微信平台的期刊来看,订阅号是首选。所以科技期刊编辑部应首选订阅号,这样可以保证期刊每天推送1条消息,有利于期刊的传播宣传。
二是实名认证。实名认证需要组织机构代码,对于多数期刊来说,只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机构,国家质检总局都会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如同机构的身份证。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军队单位出于保密需要无组织机构代码,而其主办的期刊如果要开通微信平台,就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如我刊是军队主管和主办的学术期刊,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在具体认证时,经与微信平台客服沟通、交涉,建议我们在需要提交组织机构代码的地方提供证明,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平台的实名认证。
3.2 微信平台的使用
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有效利用,可成为期刊发展的“助推器”,否则会变成期刊发展的“鸡肋”。从当前期刊微信平台的使用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专家审稿。这是对传统审稿方式的创新,期刊编辑只需通过手机或者计算机就能在微信上将稿件以图片的格式发送给审稿人进行审稿,而且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拓展,专家可利用微信的即时语音功能逐条对图片文稿上的标识之处进行意见阐述,便于他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审稿,从而提高审稿效率,缩短审稿周期。我刊现在仍采取网站审稿,如果专家迟迟不审稿,系统会定期催促专家审稿,有些专家对此表示不悦。因此,下一步我刊将启用微信审稿功能,提高审稿的效率。
二是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组稿和约稿。当前很多科技期刊仍采取电话、邮件或者面谈的方式向专家进行约稿,而部分专家事务繁忙,有时不便接听电话;电子邮件约稿效率又比较低,容易导致约稿或者组稿失败,会议当面约稿成本又太高。通过微信平台,期刊编辑部可以建立多个专栏或专题的微信群,邀请相关作者或者专家入群,及时发布期刊约稿信息,并了解相关稿件的写作进度,为他们提供相关帮助,从而提高约稿和组稿的效率与质量。
三是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稿件校对。稿件校对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与作者进行有效、快速的远程校对是科技期刊工作者们近年来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微信平台在文字、照片和声音处理等方面的优势适合校对所需的“面对面交流”的要求。我刊现在采取的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将稿件以PDF的形式发给作者进行终校,要求作者在稿件上进行修改,并按期返回,但有时有些作者未看到邮件,不能及时将校稿反馈给编辑部。采用微信远程校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9-12]。
3.3 微信平台的管理
期刊建设微信平台是一种发展趋势,但重建不重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在管理上期刊编辑部一般的做法是要么编辑部专人管理,要么专职编辑兼职管理。如果编辑人员比较充足,建议微信平台和网站交给专人管理,这样可以保证专职编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信息推送和完成稿件咨询、审稿约稿等工作。如果人员比较紧张,即使兼职管理,也需要其他编辑分担其他工作,保证兼职编辑有足够的时间管理微信平台,而不能只建不管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建设微信平台,导致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微信平台还可以实现期刊的全文浏览功能,考虑到我国期刊开放存取的现状,编辑部可尝试部分文章全文的开放获取,满足用户的需求。我刊编辑部已经在开放获取方面进行了尝试,下一步将实现用户使用微信便可浏览全文[13]。
4 结语
期刊微信平台的建设比较容易,但运营和管理却大有学问,需要期刊用户和编辑部的共同支持,才能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真正成为期刊发展的助推器。下一步我们将吸取建设中的教训,将重点关注期刊微信平台的功能开发和平台的管理,将我刊的微信平台建成用户的“信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