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式设计:一种对包豪斯理念的创造性发展
2016-03-22AppleStyleDesignCreativeDevelopmentofBauhausPhilosophy
Apple Style Design: A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Bauhaus Philosophy
撰文:王伟,蔡昕宏
苹果式设计:一种对包豪斯理念的创造性发展
Apple Style Design: A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Bauhaus Philosophy
撰文:王伟,蔡昕宏
[摘要]苹果式设计是对苹果公司产品设计的一个简称,它的特点就在于创新性、独特性和引领性,其核心人物是乔布斯和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苹果式设计在对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的继承和发展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禅宗思想,并使科技和艺术得到了更好的统一,一次又一次地变革了多个行业和产业。
[关键词]乔布斯;艾弗;苹果式设计;包豪斯理念;禅宗思想
[Abstract]Apple style design is one of the short for Apple’s product design. Its features are innovation, uniqueness and leading. Its core person are Steve Jobs and chief designer Jony Iv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Bauhaus modernist design, Apple style design crea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Zen thought and it made the science and art better unifled and changed a number of industries time and again.
[Key words]Steve Jobs; Joy Ive; Apple style design; Bauhaus philosophy; Zen thought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WTA4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4YBB084)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QNZT174)阶段性成果。
图1 包豪斯logo
哲学上有一个“范式”(paradigm)的术语,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一书中系统论述的。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1]我们将其引入设计领域,把苹果公司产品的设计,不叫“苹果设计”,而称作“苹果式设计”,以突显其创新性、独特性和引领性。苹果之为苹果,乔布斯之为乔布斯,正如俄国大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俄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时曾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苹果式设计”就是对这种说法最好的诠释,而且它是对包豪斯设计理念上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
一、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包豪斯(Bauhaus)(图1), 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端,已经成为现代性的一个稳定的象征,它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已经被公认为是走向现代设计教育的标志性符号。包豪斯学校成立于1919年,解散于1933年,期间经历了三任校长。开创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他立志在设计和教育方面和过去有所区别,试图建立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风格取代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复设计风格。他相信艺术家具有“将生命注入到机器产品之中”的力量,主张“艺术家的审美感觉与技师的技艺必须相结合,以创造出建筑与设计的新形式”。1928年,第二位校长汉斯·迈耶(Hannes Meyer)上任。与格罗皮乌斯等人倾向的艺术“表现主义”方法不同的是,迈耶更强调在设计中依靠科学,而不是艺术。他的功能主义设计方法不同于以审美直觉为基础的一切表现主义方法,而代之以从产品的功能和结构合目的性的相互关系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规律。迈耶的贡献是重视艺术设计的社会功能:艺术设计成为建造当下物质环境的组织力量。由于政治原因,迈耶于1930年被迫下台。接着的第三任校长就是提出了著名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设计原则的密斯·凡德罗(图2)(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他擅长把繁杂事务简单化,他的现代主义设计是纯粹从技术角度出发并注重形式和谐的设计风格,要求形式简洁单纯,摈弃装饰,没有任何政治指向。1929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物及其配套的巴塞罗那椅成为现代建筑和设计的里程碑。1933年包豪斯学校被迫关闭,他于1938年移居美国。在此前一年,格罗皮乌斯等人也来到美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正是由于这批优秀的教育家和设计师的移居,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国才得以全面实现。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现代主义的政治性被消除,并在美国迅速与市场和产业相结合。在设计风格上,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的特点。在设计实践中,拓展了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在1896年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理念。同时,由于战后美国国力的强盛,这种风格引起西方各国以及日本等国的追随,逐渐演变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图2 密斯·凡德罗
然而这种国际主义风格已经背离了包豪斯当年所倡导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初衷。以密斯为例,在20世纪晚期,他把“少即是多”的理念极端化,演变为“极少主义”。此时,形式已不再从属于功能,为了实现“少”的目的,反而要以牺牲功能为代价来成就视觉要素,这就倒退成为另一种结构的“形式主义”,引起了当时一些学者的抨击和批评。这正如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只有当技术的高度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才能得以实现。在此之后,工作于博朗(Braun)电器公司的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提出了“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的口号,这也是对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许多设计,诸如电须刀、咖啡机、计算器、收音机、视听设备、家电产品和办公用品,都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一些经典产品设计的影子在后来的苹果产品中都隐约能够见到(图3)。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Jonathan Ive)非常推崇拉姆斯(Dieter Rams)“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的设计理念(图4),他和乔布斯,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苹果产品的每一个设计中去。乔布斯反复强调苹果公司的产品应该是干净而简洁的。乔布斯喜欢“简洁现代主义设计”(Simple and clean modernism)这个概念,并称赞了包豪斯设计风格的简单朴素。他希望能够更加忠实产品的功能和本性,造就科技领先、格调高雅、设计简洁、使用方便的产品。乔布斯认为,人们确实会是“以貌取物的”。“我们会把产品放在精致的包装盒里,让他们看上去纯白漂亮,就像博朗生产的电器一样”。[2]乔纳森也认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想要一件看起来自然、不可抗拒、简单至极的东西,你甚至都察觉不到它的人工因素”。[3]他和乔布斯认为苹果式设计思想的本质就是“至繁归于至简”(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并能够让产品达到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品质。
另一方面,原“青蛙设计公司”[4](Frog Design Company)的创建者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1984年为苹果公司设计的苹果II型计算机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该设计被称为“年度最佳设计”。艾斯林格提出“苹果产品的DNA中应有土生土长的美国基因”,有独特的加利福尼亚风情,好像“好莱坞和音乐一样,有一点叛逆,还有自然散发的性感魅力”。他的指导思想就是青蛙设计一直秉持的“形式追随情感”(Form follows emotion),这是对“形式追随功能”的继承和发展。至1983年“青蛙”加盟苹果至今,我们都能在所有的苹果产品上看见“加利福尼亚设计”(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字样(图5)。
图3 博朗产品与苹果产品的比较。这一张图,可以看出苹果设计对于博朗的借鉴与传承。
二、禅宗思想的创造性融入
禅宗是佛教的一支,严格地说,它其实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现象学,是我们的精神意识的一种外化。[5]“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人间性的。在中国哲学当中,禅宗最关心也最重视人的灵魂解脱。另一方面,禅宗对自然的看法,继承了佛教大乘空宗的心物观,认为心是真正的存在(真知),而把自然看空,自然成为假象或心相(心境)。”[6]这其实表现为一种把自然看成是“空”或“无”的境界。对乔布斯来说,生命一直是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青少年时候,因为养子问题,他不断追问,生命是怎么来的,亲生父母为什么要遗弃自己;而立之年,他又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抛弃,再次面临生命的幻灭感;年近半百的时候——对乔布斯而言是事业巅峰的天命之年——却要一次次地面对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乔布斯认为自己“已是一无所有,没理由不追随内心”。
另一方面,禅宗对自然的看法,继承了佛教大乘空宗的心物观,认为心是真正的存在(真知),而把自然看空,自然成为假象或心相(心境)。这其实表现为一种把自然看成是“空”或“无”的境界。乔布斯将禅宗“无”的哲学思想应用到了苹果的设计中,如iPad本身就是禅的一种隐喻:略去了键盘、鼠标等一切附属,移动计算能力被简化到一个纯粹的屏幕上。这就像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是什么成就了苹果?《苹果模式》(The Apple Way)一书的作者杰弗里·库萨克(Jeffrey L. Cruikshank)给出了两个英文关键词“Jobs”(乔布斯)和“Cool”(酷)。后者直接影响了苹果的主色调:白色。乔纳森·艾弗认为:“白色,是一种中性的色彩,但它属于一种大胆的中性色。苹果公司一开始就与这种色彩密不可分。”乔纳森把苹果产品的白色看成是之前在设计iMac电脑时追求造型多彩的对立。他认为,“白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还是一种中立态度”。白色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是:产品不会支配使用者,不会像黑色的科技产品给人一种“科技”或“疏远”的感觉。在那个时候,“令人震惊的中性白色”成为所有苹果产品的一种新常态。
其三,禅宗美学讲究心斋坐忘、讲究澄怀味象。“心斋”、“坐忘”语出《庄子》,庄子所谓“心斋”和“坐忘”,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要人们从自己的内心中彻底排除利害观念。庄子把这种“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看作是人生的自由境界。[7]所谓“澄怀味象”,就是澄清心中一切已有之见,在心无旁骛的非功利状态下,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纵观乔布斯一生,他对东方精神、印度教、佛教禅宗以及探寻个人启蒙均具有浓厚兴趣,他追随并遵循着许多东方宗教的基本戒律,比如对“般若”的强调——通过精神的集中而直观体验到智慧和认知。
在设计方面,乔布斯尤其青睐日式风格,他一直认为佛教——尤其是日本的佛教禅宗——在审美上是超群的(图6)。他认为京都地区的花园是他见过的最美的设计,其设计思想也是直接来源于佛教禅宗。“他崇尚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这源自他作为一名佛教禅宗信徒对简洁的热爱,同时他又竭力避免陷入过度的简单而让产品显得冰冷,要使产品的趣味感得以保留”。[8]正因如此,乔布斯认为苹果产品的设计应是:“造型优美,但不能华而不实,同时还要充满乐趣。”
无独有偶,在包豪斯预科阶段,作为预科奠基人的约翰内斯·伊腾(Johannnes Itten),最喜欢基督教哲学和中国哲学。他认为促使人向外发展的科技进步,必须由人内在精神品质的发展加以补偿。伊腾要求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客观理解,进而到综合体现,并把这些思想成功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概括出预科的基本思想为“体现——发现——认识”三个阶段。
图4 原博朗设计师拉姆斯Vs苹果设计师艾弗
图5 青蛙设计 自制
三、科技结合艺术: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世界
当包豪斯在1923年为其师生的作品举行展览会的时候,格罗皮乌斯在他名为《艺术与技术——一个新的统一》(Art and Technology:A New Unity)的演讲之中宣布了学校定位的改变。伴随着“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的提出,一种新的工业设计专业也随之出现,他们均衡地掌握了现代技术及与之相适合的形式语言,以实证调查、功能分析以及正在形成的形态语义学等方法,综合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来。格罗皮乌斯认为:“事务是由其天性决定的。无论是一个花瓶、一把椅子或一间房屋,为了赋予它能正确发挥功能的形式,首先必须探究其本性,因为它应该完全为其目的服务,也即实际地实现其功能,同时也是耐用的、价廉的和美观的”[9]。“清晰的记号”这个概念也是基于这个传统,这个概念意指每个产品都要有其典型的形式特征,或其操作界面的可视化,并指向一个产品种类的特别细节。[10]
乔布斯也一直坚持产品的外形必须要好。他总是喜欢漂亮的产品,特别是硬件设备。工业设计是用户印象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看事物总是从用户体验的远景出发。所以,他不断改进,更注重细节的设计,“上帝就在细节之中”。乔布斯在苹果电脑窗口、文件以及屏幕顶端的标题栏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他希望Mac电脑上的标题栏能够更加平滑,再有些细丝纹。——“你能想象一下每天都要看着它是什么感觉吗?这不是小事,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要做得漂亮。“我想要它尽可能好看点,就算是在机箱里面的。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即使没人会看到。”对于乔布斯来说,要让Mac在性能和外观上都给人惊艳的感觉,每一个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11]“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舔一舔。”
以科技产品和艺术典范著称的苹果公司,最好地诠释了科技和艺术新的结合。产品形式的发展必然建立在产品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才有了苹果产品设计的惊艳。就苹果电脑而言,从麦金塔到iMac台式机、Macbook笔记本、iMac一体机、再到今天的iPad平板电脑,其形式和体积的改变,无不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息息相关。例如iPad mini看上去比较简单,外壳的生产工艺却十分复杂。它长方形的外壳由铝板挤压而成,再经机器加工,容差和抛光都恰到好处,边框的加工尤其细腻。不仅如此,iPad mini的背面铝壳还需要经过阳极氧化处理,使铝制外壳的纹理、色彩、光泽度以及厚度都要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以与产品设计保持一致。
在科技和艺术的交叉点上,乔布斯秉持一种狂热的完美主义和积极的创新探索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世界,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这六大产业中的大多数都与工业设计息息相关。1977年推出的苹果Ⅱ代电脑,让人们从此认识到,个人电脑不一定非要是一堆废铜烂铁和电路板的拼凑组合,也可以是一件线条圆润、外观优美的艺术品。1984年推出的麦金塔电脑,一改当时电脑黑色屏幕、绿色或白色字符的传统,采用现今已普遍使用的彩屏显示方式。不仅如此,麦金塔电脑还第一次为电脑配备了鼠标,第一次采用了彩色图形界面系统,第一次引入了多种美观的字体,结合激光打印技术和强大的图形功能,推动了桌面出版产业的诞生,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1998年iMac电脑问世,使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电脑还可以是果冻型、彩色的、半透明的。iMac一改往日电脑外观非白即黑的映象,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科技与时尚结合的可操作性。2001年iPod的诞生,改变的不仅仅是产品造型本身,更是彻底变革了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式。2007年iPhone智能手机的创造性革新,融合了通讯、上网、音乐等多种功能,又彻底变革了手机的使用方式和造型,直到今天,iphone经过6次产品的迭代,依然是“消费者的最爱”、“手机中的战斗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iPhone出现之前,手机造型还是五花八门的,iPhone出现之后,就基本引领了手机行业的设计潮流。不仅如此,iPhone还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使我们在这个资讯时代,真正感受“世界触手可及”,也让我们的交往方式更加直接、频繁、高效、有所依赖。2010年 iPad的推出,再一次彻底变革了数字出版行业。尽管它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平板电脑,但无疑是第一款成功的平板电脑。在当初iPad发布会的最后一张PPT演示文稿上,一个路牌上标识着“科技”与“人文”两条街的交汇口。乔布斯着重阐述了他的人生理念,这一理念也在iPad身上得到了体现。苹果之所以能够创造出iPad这样的苹果式产品,是因为以乔布斯为核心的苹果公司努力融合了科技和人文艺术。2015年推出的Apple Watch,是否能彻底变革手表行业和智能穿戴行业呢?我们拭目以待。
图6 枯山水
《纽约客》专栏作家约翰·海勒曼在评价苹果时写道:“不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那样埋头于编程代码,也不像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那样精通数学算法,苹果已故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更像一个热衷于完美主义产品设计的风险投资者,一个沉浸于硅谷氛围下的工业独裁者。”正是由于有了乔布什这样的灵魂领导人物,有了像乔纳森·艾弗这样的天才设计师,有了苹果式设计对包豪斯理念的吸收和创造性发展,才使得苹果公司创立至今虽历经风雨,却依旧保持着鲜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尽管今天乔布斯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仍然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苹果公司的发展,鼓舞着苹果公司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注释:
[1][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2][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M].管延圻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5.引文翻译有微调.
[3][美]利恩德·卡尼.乔纳森传[M].汪琪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87.
[4] 青蛙设计公司成立于1969年,“青蛙设计”的名称一方面是以青蛙喻设计应具有的形态变化能力,二是创始人艾斯林格向他的祖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ulic of Germany)表达敬意。[5]日本禅宗,是镰仓时代自中国传入的大乘佛教禅宗宗派,由于获得镰仓幕府支持,形成日本历史上特有的佛教禅宗系统。
[6]张节末.道禅对儒家美学的冲击[J].哲学研究,1998(9):58-59.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4-115.
[8][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M].管延圻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6.引文翻译有微调.
[9][德]伯恩哈特·E·布尔德克. 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M]. 胡飞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7:33.
[10]同上.
[11][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M].管延圻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8-122. 引文翻译有微调.
王伟
博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管理
蔡昕宏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