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锥”杨国宏
2016-03-22○文/赵云
○ 文/赵 云
“小改锥”杨国宏
○ 文/赵 云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的杨国宏痴心于技术创新,是领导眼里的“小改锥”、同事眼里的“技改大师”。
●不把困难解决,杨国宏就决不放弃。 供图/赵 辉
大漠深处,云烟万里。茫茫戈壁之中有这样一个人,被领导称为“小改锥”,被同事称为“技改大师”。
他就是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采油管理一区维护班长杨国宏。
20多年前,杨国宏从河北跟随支援边疆建设的父亲跑遍了天山南北。技校毕业后,子承父业,他又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河畔的塔河油田。
20多年后,这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凭借自身努力逐渐从当初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革新能手。
选择了就不后悔
“小时候经常到油田上探望父亲,受油田的熏陶,我从小就想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石油人。”杨国宏说。
因此,在钻井机械专业毕业后,杨国宏放弃了都市工作机会,踏上了父亲的足迹,成为一名西北石油人。
选择很容易,工作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刚踏入油田,现实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杨国宏毕业后被直接分到钻井队,从事柴油机司机工作,吃饭不定时、工作满地跑。一个月下来,杨国宏脱了几层皮。
当时,杨国宏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他想起毕业时和同学打过赌:“选择油田决不后悔。”
“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决不后悔。我要沿着父亲的足迹,走自己的路。”杨国宏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名堂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从此以后,杨国宏先后在钻井队、修井队和采油队干了17年。
2008年,杨国宏转岗成为一名采油工。无论天寒地冻、炎炎酷暑,还是风沙肆掠、蚊虫无数的季节,巡井工都必须定时定点地到各个井口巡检,记录数据、取送样,调整设备工作制度,检查更换油嘴、压力表,不定期地装油、洗井、开关井。2012年,担任巡井班班长的杨国宏,感到肩头的担子就更重了。他负责管理全队32口集中注水井注水管网维护工作和近60口油井。以前是普通职工,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现在成为一班之长后还要担起一份责任。杨国宏因人而异,采取了集中讲解、现场培训和分散训练的培训方法,注重班员现场操作能力提高的培训方式,班组全体人员在短时间内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无一口油井因管理问题掉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班员都服他。在大家的支持下,杨国宏的工作干得更加风生水起。针对新增的32条注水管线的维护工作量,他提出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实现油井巡检与管道维护并行管理,合理地调动班员工作积极性,班组管理和执行力明显提升。
沿着父亲的足迹,杨国宏在顺利完成全年产量任务、成本任务的同时,所在的巡井班组还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被评为西北油田分公司2012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每一次小小的技改都能给同事和生产带来那么多的方便,自己挺有成就感的。”
不研究明白决不收兵
“我就不信这个邪啦,这个问题还能把我难倒?”这是杨国宏的口头禅。不把困难解决,他就决不放弃。
2010年,由于当时的抽油井口光杆发生断脱后,光杆密封器能够自动关闭油气流通道,阻截油井井筒内和地面管线中原油、天然气喷出井口造成污染,曾给采油现场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员工有委屈没处说,不爱干这个活儿。“这活儿得咋干呢?”经理陈伟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解决。
杨国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时而仔细地研究图纸,时而在地上画一些结构图埋头思考。最终他找到了窍门。在厂、队两级领导的支持下,杨国宏的第一个技术革新—防喷型高压光杆密封器“出炉”了。这项技术革新是将二级密封润滑腔上的倒流口进行改造,加入弹簧、阀座、凡尔球,弹簧、阀座、凡尔球与运行光杆接触,当光杆断脱后二级密封润滑腔充满的油气将凡尔球顶在二级密封压帽的下球座上,起到阻隔二级密封润滑腔及下部油气窜出井口的作用。
“防喷型高压光杆密封器的研制成功,降低了抽油机井口光杆断税井喷失控风险,延长了盘根的使用寿命。”生产一线员工李小领介绍说。
杨国宏的第一次技术革新获得了成功。初次尝到创新甜头的杨国宏,没想到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就能变成现实,还为同事们减少了很大工作量。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新热情,也让他真正踏进了技术创新这个领域。
杨国宏开始了艰苦的技改历程。技改没有场地,井场、大班房就是他创新的舞台;没有资金,他就到施工队伍的库房里,进行研究试验;没有材料,杨国宏就利用费弃的油管等材料进行改造。
为了使自己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快速捕捉科技信息并及时加以利用,杨国宏在家里和单位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机械原理常识》、《石油矿场机械》等书刊。只要一有空就随手翻看,见缝插针的学习。
“要说我最爱看什么节目,那一定是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因为它给我提供了创新的灵感。”杨国宏说。
在电视节目中,有时遇到能用上的技术,杨国宏总要在大班房里待上很长时间进行反复试验,有时一干就工作到深夜。
在一次作业中,杨国宏发现班组成员使用的油井注脂工具费时又费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他结合所学,设计了高效高压手动注脂泵。该技术是通过手动液压泵连续打压,活塞端面压力超过注脂管线压力时,密封脂被挤入阀门的密封空腔中。不仅节约大量作业时间、减少作业人员,还有效防止了事故隐患的发生,为油井的安全注脂提供了保障。
“每一次小小的技改都能给同事和生产带来那么多的方便,自己挺有成就感的。”看到自己改革的技术项目得到认可,杨国宏十分高兴。
在厂领导及采油管理区干部的支持下,截至2012年,杨国宏完成技改项目18 项,创效200余万元。
●每一次小小的技改,都能带给杨国宏满满的成就感感。。 供供图图//赵赵 云云
传授技术决不隐藏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杨国宏可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的手艺没有传承,那是做师傅最大的失败”。
2012年10月,采油厂以他名字命名的 “国宏技改室”正式成立。这是采油厂首次以职工名字命名的专项工作室。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技术创新中,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本着“为企业增效尽力、为员工成长尽责”的原则,鼓动全厂干部职工参与进来。
“杨师傅现在名气大了,会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他对我们会不会留一手?”对于他的出名,“国宏技改室”的成员及其他员工议论纷纷。
可杨国宏的举动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加入“国宏技改室”的人员大多技能单一,经验不足。为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杨国宏从掌握技能、生产试验、技术创新、传授知识经验与技艺等各方面入手,“竹筒倒豆子一样”,用3个多月时间全部传授给“国宏技改室”的成员和热爱技术革新的员工们。
巡井一班班长朱永宗想对盘根取装器进行技术革新,苦于对这个项目没有经验,研究了三四次都没能成功,打算放弃。杨国宏得知后,主动上门服务,给他讲解技术革新的方法、技术革新的注意事项,帮助他进行创新,同时在精神上给他鼓舞。
“没有杨师傅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项目,也许我就被关在技术革新的大门外了。”完成盘根取装器技术革新的朱永宗非常激动。由他改进的盘根取装器,将取装盘根的效率提高了三倍多,减少了关井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传授技术决不隐藏,这是杨师傅对我们的承诺,而他也是这么做的。”“国宏技改室”成员李小领深有体会。
李小领也是一名技术创新新人。经过杨国宏的耐心指导和帮助,现在他已经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技术革新能手,共完成3个项目,创效20余万元。
截止到目前,“国宏技改室”共完成涉及安全生产瓶颈难题、油井材料节支降耗等各类技术革新项目91项,先后提交生产经营管理建议并得到应用的有36条,累计培养技术革新骨干8名,为油田解决各类生产难题200余项,创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