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让我们坐下来说说话
2016-03-22赵钧
有过农业生产经验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果实往往又是新的种子,并带有各式坚硬的外壳。例如,我们熟悉的板栗,外面一层通常是锋利的毛刺,然后才是一层坚韧的栗壳,最后你所看到的才是栗子本身。国内社会责任报告在2013年的总体发展与历程,与这些坚果相比,如果想想会发现很多微妙的相似之处。
有过农业生产经验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果实往往又是新的种子,并带有各式坚硬的外壳。例如,我们熟悉的板栗,外面一层通常是锋利的毛刺,然后才是一层坚韧的栗壳,最后你所看到的才是栗子本身。这些保护层不仅有利于防止种子水分的流失,同时还有利于将种子的呼吸作用降到最小,以此提供最大化繁殖的机会。同样类似且非常有意思的还有我们经常吃到的枇杷,果肉虽然柔软鲜美,但枇杷子却很硬,而且油滑无比,稍不小心,就不知道滑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国内社会责任报告在2013年的总体发展与历程,与这些坚果相比,如果想想会发现很多微妙的相似之处。首先,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必须有全面、准确的公司介绍,一如具有鲜明物理特征、坚硬且全覆盖的外壳;其次,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还必须有清晰、充实的内容和框架,一如柔软鲜美、内涵丰富的果肉;最后还必须有强大、精炼的责任内核和责任理念,正如果肉所赖以依附和生长的果核。对于猎食者而言,从外壳到果肉,从果肉再到果核,可以说既是一个摄入食物的活动,也是一个重新播种的过程。而对于社会责任工作者和研究者而言,从公司介绍到内容框架,再从内容框架提炼责任内核,则既是一个组织社会责任工作的总结呈现过程,也是一个追溯和诠释组织社会责任的本源性过程。前者获取生存和发展,后者实现提炼和升级。
在上期我们通过聚焦第六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并刊发《责任的荣光闪耀时》一文表达了我们对于社会责任工作者和研究者辛勤工作的崇高的敬意。而这一期我们则希望能够通过借用果壳的比喻来实现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目的,以期能够展现国内社会责任报告在过去一年的总体发展概况,同时也希望能从结论入手预测2014年的热点所在。
与创新者为伍
作为组织社会责任的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社会责任报告生成的过程既与组织现实的、新近的责任实践紧密相连,同时又与组织内涵不断丰富、境界逐步提升的责任理念休戚相关;既需要围绕组织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探索和实践发展,又需要密切关注并紧扣所处社会的时代主题和行业热点;应该说,社会责任报告的每一次的编制都是一次实践的突破,是一次智慧的创新。正如要品尝坚果,就非得拔去毛刺,撬开外壳,得下很大一顿功夫才行。
在2013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不论是年度主题的拟定,还是履责实践的创新深入,抑或是对于指标的覆盖、对于框架的革新……都在现实地进步着。具体如报告国际标准参照上,我们看到ISO 26000的原则、主题开始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组织报告编制和设计中,结构逐渐完善,逻辑日渐清晰,组织对于国际领域社会责任主题标准的理解和应用日渐深入,得心应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此外,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最新版报告编写指南G4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通过主动学习和系统培训,并将指南的最新变化与要求融入到报告的编制中。
总体来看,根据我们的观察,过去一年,凭借着在议题创新,实践突破,标准融入等方面的深入与发展,国内社会社会责任报告正逐步摆脱起步阶段,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的优秀报告,而其中的大部分也顺利入选并获评成为金蜜蜂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与实践层面的突破创新相比,过去一年,作为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搜集者和研究者,我们也不断进行着尝试与突破,从呈现方式上,从分析方式上,从关注对象上,力求透过我们的视角和思考将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最新趋势和实践展现给读者朋友,如我们提出的新年红包效应、两会效应、上市公司效应,又如我们提出的南非德拉肯斯山脉—南非高原曲线,时间窗的概念等,正如社会责任工作的精细化发展需要更为突破创新的思路和人才一样,我们也一样能够紧紧握住时代主题与最新的实践,真正做到与创新者为伍,与责任为伍。
不只是精神,还是方法论
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正发自内心地相信,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负责任经营的形象,同时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同样大有裨益。于是我们也能看见并深切地感到,伴随着社会责任的精细化发展,其自身也并不满足于作为一种精神和象征存在,而逐渐与企业管理优化提升,与企业市场开发开拓等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成为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绩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作和方法论。
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一是社会责任报告的功能定位从信息披露的工具向利益相关方沟通和组织管理全面优化的工具转变,报告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倒逼机制正在初步形成;一是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逐渐由公益慈善的内核向责任品牌内核转变,社会责任成为组织打造和推进品牌建设工作的内在依据和评判标准。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国内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管理中的过程产物,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7.1%的报告披露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实现从“编写”报告到“做”报告的转变,报告对管理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近两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国内各种社会组织之间蔚然成风,并成为组织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实现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抓手。除了让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逐渐深入人心之外,以国家电网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还将社会责任报告提升到公司管理提升的高度推向深入,并对下属机构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通过对国家电网的分析进一步发现,相比于此间发布的其他报告,这些报告一方面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对公司社会责任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另一方面在遵循共同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的同时,也能根据公司的实际创新社会责任实践方式,强化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实现管理提升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这种变化,可以说既是国家电网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从“个别试点”转向“全面试点”的具体实践,对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普及推广和创新发展也有一定的示范。
在2014
对于不同组织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有一个共同要求,就是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对企业角色转变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
在此大背景下,伴随着新一轮经济贸易全球化带来的发展,也为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2014年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创新发展和突破革新,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的趋势令人振奋。
其一是4G时代(新媒体时代)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以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为标志的4G时代,组织被置身于一个更为公开透明的运营环境中。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异军突起以及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日益丰富,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周期、发布载体和呈现方式无疑都会受到影响。具体可能表现在发布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发布信息更为及时,主题性报告和临时性报告应该会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微信、微博等新的平台发布报告也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这些新的变化,我们在随后的报道中会进一步进行详细分析)。
其二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传播传递与管理应用。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完成是编制工作本身的终点,也是报告价值传播的起点。社会责任报告所诠释的责任理念反映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社会责任报告中提炼出的案例可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品牌化传播的主要内容,社会责任报告的视觉形象是企业传递负责任的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需要根据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的不同,选取适宜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手段,达成最大化的传播效果,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使企业和组织的责任品牌形象真正在利益相关方的心中形成感知和记忆。
其三是提升社会责任报告国际化水平开始提上日程。在新的经济贸易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商业语言。无论是伴随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还是外资企业的走进来,社会责任报告无疑为开展有效沟通和寻求合作共识提供了最好的载体,如果说此前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化还停留在“存在就是进步”的阶段的话,那么在信息传输愈加便捷、国际交流愈加融通的情况下,通过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化水平,向全球范围内的利益相关方展现我们主动沟通的意愿和对他们现实利益的关切,无疑将更加有助于我们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引领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编辑|赵钧 jun.zhao@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