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教学设计

2016-03-22吴新炎李芙蓉

运动 2016年18期
关键词:心肺有氧耐力

吴新炎,李芙蓉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0)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教学设计

吴新炎,李芙蓉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0)

为提高大学生心肺功能,结合体育选项课的项目特征,对选项课的练习方式和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设计。第一轮优化教学设计在网球和羽毛球选项课中进行,积累提高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可行性操作方式和科学依据;第二轮优化教学设计在所有体育选项课中展开,最终使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体育课教学设计具有普遍性,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心肺功能;有氧耐力;公共体育选项课;练习方式;教学设计

以往研究主要是一些个别体育项目和方法如何改善学生心肺功能的研究,本项目主要任务是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但落脚点不仅仅局限于此,更重要的是项目后期在所有体育公选课中推广。优势在于普遍性改善学生心肺功能,不局限与具体的体育项目和方法。同时,把实证研究和后期的推广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到转化,然后再研究的实践理论体系。

1 心肺功能概念的界定

1.1 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体心脏泵血和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狭义上来讲心肺功能是人体对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能力,是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功能。整个过程,牵涉心脏制血及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使用这些氧气的功能。

1.2 有氧能力

肌肉收缩供能有氧气参与,或氧气参与供能占主导地位为有氧运动,因此有氧能力就是人进行有氧运动所能持续的时间和强度的能力。人体氧运输系统和组织利用氧的效率能力是人体有氧能力水平的决定因素,决定,2个因素能力的是人体3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理功能结构。人体心肺功能与有氧能力高度相关,有氧能力能间接的评定人体心肺功能水平。

1.3 心肺功能评价

心肺功能评价方法有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2种。直接评价法普遍采用人体最大摄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直接测量法在实验室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在测量群体心肺功能时,因为测试条件的限制,一般不适宜采用直接评价法,而是采用间接评价法。间接评价法是利用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高度相关性,以人体在有氧运动中的表现来间接推测最大摄氧量,达到评价个体心肺功能的目的。

间接评价法测试指标简单、操作性强,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适合于测量群体心肺功能。间接评价法常用的测试指标有台阶试验、1 000m(女子800m)跑、2 000m跑、3 000m跑、20m折返跑、12min跑等。有研究表明,20m折返跑和12min跑与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高度相关,评价大学生心肺功能准确性高。

本研究试验对象为群体目标,评价心肺功能的目的主要是判断干涉手段对增强心肺功能的有效性,属于定性评价,因此采用间接评价法可以满足研究需求。选用肺活量指数和12min跑作为评价心肺功能的指标。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设计理念

有氧运动是一种恒常运动,是持续5min以上还有余力的运动,结束后练习者没有任何不适体验。因此,从学情和项目推广出发,教学设计要考虑2点:一是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讲授,化解学生对长时间有氧运动的畏惧心理;二是干涉手段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生的本体感受,在学生的参与度上具备操作性。本教学设计理念在于,借助体育教学活动这一情景,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鼓励等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从认知层面主动参与练习,进而促进学生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的提高。

2.2 教学目标设计

有氧耐力干涉手段要达到提升学生心肺功能的教学设计假设,必须进行目标控制。有氧耐力干涉手段必须在体育教学目标范围内进行设计,使两者目标相互交融,高度统一。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对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一部分为干涉手段目标设计,以及两者的关联性,见表1。

2.3 教学内容设计

实验干涉内容包括12min快步走、12min走跑结合、递增强度8min折返跑、2 000m跑、间歇式移动练习和12min跑6种有氧耐力练习方式,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考虑的是操作性和强度的可控性。6种练习方式在上课周次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心理调控,采用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安排,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渐进的接受过程。6种练习内容可以根据体育课的具体安排灵活机动,课的准备部分、结束整理部分都可安排,和专项相关的内容甚至可以安排在课中。干涉内容的具体课次和课程环节见表2。

2.4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选定为肺活量指数和12min跑,其中肺活量指数具体标准参考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12min跑指标采用定性评价,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极差、差、稍差、好和极好5个等级评价。项目假设主要是验证在体育课堂上采用中低强度有氧耐力练习提升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可行性,12min跑定性指标完全可以满足实验设计,选用肺活量指数定量指标主要是评价假设成立后干涉手段对学生心肺功能提升的效果。具体评价方法采用重复测量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初测、复测和终测,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同一组重复测量的结果,评价干涉手段的可行性和效果。

表1 教学目标设计

表2 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教学设计上提升学生心肺功能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互交融、高度统一,实现双赢的目的。

3.1.2 教学设计上选用2000m跑等6种中低强度有氧耐力练习内容作为干扰手段,在教学周次上按照强度由低到高,操作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排;

3.1.3 教学设计上选用肺活量指数和12min跑为学生心肺功能评价指标,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心肺功能提升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即验证项目假设的可行性,也能评定干涉手段的实施效果。

3.2 建 议

3.2.1 要通过体育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明白心肺功能的重要性和长距离、长时间有氧耐力运动后不存在不良反应的原因,使学生参与教学实验主动性更强,有强烈的愿望提升自己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3.2.2 干涉手段中有8min折返跑和间歇式移动练习两种有氧耐力练习方式,在方法设计应该考虑结合专项的特点,比如说8min折返跑练习可以结合专项的步法进行折返跑。干涉手段和专项练习紧密结合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高,无形中提升了干涉手段的效果。

[ 1 ]王巧玲,等.有氧运动对普通大学生肺活量干预影响的元分析[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6(3):79-83.

[ 2 ]刘杨.高校学生有氧工作能力测量与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 3 ]陈嵘,王健,黄滨.三种心肺功能运动负荷测试的评价效度研究[ J ].体育科学,2005,25(6):52-54.

G807.4

A

1674-151X(2016)09-07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36

投稿日期:2016-07-06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391);湖北理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43)。

吴新炎(1979—),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心肺有氧耐力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