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03-21魏挺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艺城镇化队伍

魏挺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农村群众文化,是指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农村文艺团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者、管理者、推进者。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都市化、农村城市化,传统农民转为社区居民,为农村文艺团队走向规模化、团队化、品牌化打下了基础。

1 当前农村文化队伍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当前农村文艺团队的基本现状。

1、农村文艺团队中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当前农村地区文艺团体大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占75.8%,其中歌舞类,戏剧类文艺团体中女性比例又远远高于男性。

2、农村文艺团队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以凤山街道胜一村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农村文体团队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文化素质偏低。据统计,胜一村文体团队目前共有207人,其中大中专以上为8人,高中学历仅32人,初中学历为96人,小学学历的为59人,文盲为12人。二是身体素质差。据调查,207名文体团队中老年队员占了50%,一半老队员患有老年疾病,基本能生活自理,但不能参加重活的为35人,患有重病的为7人。三是基本上没有文艺特长。农村文艺团队参与的人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这些学员在学习力上、接受力上、行动力上和表达力上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问题。

(二)当前农村文艺团队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设施尚在起步阶段。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属于起步阶段,有些活动场地还在施工建设中,无法支持活动的正常展开。由于城中村场地限制很少有专门的场地供文艺团体演出,村民大多是利用村里空余的场地,农村文艺团体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和活动平台,缺少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艺团队参与的积极性。

问题二:缺乏经费投入,农村文艺团队工作热情难调动。农村文艺团队建设经费短缺是直接困扰农村文艺队伍发展的主要原因。

问题三:缺乏有效管理,农村文化队伍专业资源难整合。农村文化管理员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大多数农村文化活动室都配备文化管理员,但是大都为村委会成员或大学生村官兼任,有名无实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使得阵地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设施管理维护得不到保证,而那些有一定文艺专长和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的业余文艺骨干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 加强农村文艺团队建设的发展与对策

(一)创新机制,建立农村文艺团队建设的长效模式。

1、为农村文艺团队建设创造发展条件。党的十八大和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新型城镇化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各地相关部门也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工作的督促和考核评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文艺团队建设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健全领导机制、培育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着力打造具有城区特色的民间文化团队,把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建立农村文艺团队建设的培训機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市、乡镇(街道)、行政村(居、社区)层面构建三级业余文艺团队网络,为文艺骨干施展才华、参与文化服务构建了平台。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培训工作,完善现有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有效地提高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各地财政也加大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加大农村文艺队伍建设的培训力度。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3、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人民对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新型城镇化建设激励和带动了一大批群文创作队伍。如今,每个行政村都有了村班子成员、文艺骨干组成的文体指导员,也配备了村落文化员。不少协会和文艺骨干深深扎根在基层百姓中,积极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大批处于消亡边缘的特色传统文化也在慢慢复苏,其中很多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根植于农村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如余姚本地的姚剧、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随着“农民节”、“艺术节”、“文化节”的蓬勃开展而重新活跃起来。

(二)拓展思路,发挥农村文艺团队的作用。

1、变“小”为“大”优队伍,发挥精品团队的作用。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中,农村群众文化事业队伍是实现群众文化整体功能的保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锋队。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会管理、善经营、德才兼备的农村群众文艺团队。一是要加强对农村文艺团队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对基层文化人员的聘用、考核等采用严格的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严格管理,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才环境,吸引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群众队伍中;三是大力培养并发展民间文化队伍,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组建文艺小分队、文艺轻骑兵,坚持常年在农村开展以小型、多样、分散为主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2、变“浅”为“深”重培训,发挥文化品牌的作用。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农村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化团队越来越多,参与者也越来越广泛,人数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时,一定从群众生产、生活、思想的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农村特色体载、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实际的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从农民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入手,开展和创作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作品,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群众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如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开展秧歌、排舞等各种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有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增添农村文化氛围的作用。

3、变“弱”为“强”聚人心,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建构,要以“包容性”价值为引领,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为实现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通过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宣传队、文化礼堂建设,组织农村文化员和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既当享受文化大餐的“食客”,又当弘扬先进文化的“厨师”,使富有地方特色本土文化落地生根。实行以奖代补措施,指导培植优秀农民文艺队伍,为活动开展较好的队伍添置音响、乐器、服装、道具等。要通过文化引领,唤醒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形成“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氛围。

3 结语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用“文化平等”的目光,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作为重要任务,把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规划,以文化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凝聚大众人心、规范群体行为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农村广袤大地高扬起健康、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猜你喜欢

文艺城镇化队伍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