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机制探析

2016-03-21李吉彬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

李吉彬

摘 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机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需着力构建管理机制、动力机制及保障机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细落小落实。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本文系2015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5-D-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机制、途径及方法是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在高校中如何发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从而进大学生的脑,入大学生的心,让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技术性很强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安排之外,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涵盖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通过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资助育人等途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管理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的构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融入的科学化、常态化及长效化。

1 构建管理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是指融入工作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通过加强管理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牵制,达到统筹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方案的目的[1]。具体而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主题教育、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管理机制如何构建,具体而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协调机制、控制机制、整合机制。

(一)协调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学生处、团委、党校、宣传部门等相关机构的协同配合,促使校内教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和要求在融入日常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以有序运行。融入的协调机制强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状态,以及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在融入的协调过程中,使各要素从内容到形式形成相互耦合、相互渗透和相互协作的格局。在运行阶段保证运行的各个阶段相互衔接、提高实效。同时做好校内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协调,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控制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就是对融入过程中各种教育要素的观察和修正。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运用各种控制手段,有计划地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修正,约束学生行为,促进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上的步调一致、内容上的相互渗透及系统资源的相互整合。

(三)整合机制

在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过程中,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未能形成合力育人的工作格局。整合机制的构建着力解决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合考虑教育的整合问题,即通过整合,兼顾横向要素和纵向进程形成融入合力,调动校内各教育要素,发挥最大作用。具体整合的路径上需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领导整合。各高校党委要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将其列入学校自身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中,重点开展。二是发挥典型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高校应突出抓好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来的典型,重点做好舆论宣传和引领工作,充分发挥优秀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三是重视融入过程的横向要素和纵向进程,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在空间上形成联动机制,在时间上形成首尾衔接,按照系统论和合力论的相关理论,探究融入工作新模式。

2 构建动力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构建中,动力既是保障融入效果的内在驱力和外在动力,也是大学生成长需要的必要助力。动力机制的构建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团活动、就业指导、主题教育等途径来激发教育主客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融入过程中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结合。整个动力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

(一)评价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外部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内部需求。然而,大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他们的评价反馈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建立健全融入的反馈评价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清融入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提升融入实效。在融入过程中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融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督促检查,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大学生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好经验好做法,对于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及时改进和完善。在整个评价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自评与他评的关系,对于教育主体而言,要及时思考总结开展活动的效果,对于教育客体则要主动参与评价反馈中,献言献策。

(二)激励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入激励机制,是有效激发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对融入工作产生有效激励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通过报告会、表彰会、座谈会等形式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进行有效激励,将鲜活生动的例子展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激励他们自觉践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政策支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统一起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融入的激励氛围,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互动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多元参与、共同陶融的互动系统,需要创造条件构建起教育主客体、家庭与学校间彼此交流沟通的渠道。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多媒体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效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依托新媒体优势,充分发挥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网、户外电子屏、官方微博微信等校园媒体资源,构建立体化的互动渠道,引导大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过程中所感所悟进行交流体悟,增强教育主客体间的互动及教育客体间的交流。学校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让家长同步了解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做法和进程,增强家校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融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构建保障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科学的常态化的保障机制为支撑,围绕强化制度设计、健全领导机制、优化德育队伍、改善育人环境四方面进行构建。

(一)强化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需要一个逐步培育的过程,这就需要高校强化融入的制度化设计,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价值导向。一方面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和意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富有操作性的制度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集体行为准则和各项具体管理制度中。另一方面要将制度建立与学校长远规划相结合,要建立在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

(二)健全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是指通过科学分工,明晰领导职责,建立有效的领导方式,以确保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作,需要融入的各个环节、各个途径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融入效果的最大化。高校要重视建立融入过程中的全员联动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总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可以尝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由党委书记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主任,学生处(工作部)、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委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把握总体工作方向,制定相应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各部门有效的开展融入工作的有序推进,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融入格局。

(三)优化德育队伍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坚队伍,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2]。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无论是党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就业指导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教育等,几乎都是辅导员在具体开展和执行,他们在融入的过程中对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具有规范和示范作用。高校各类管理服务人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从融入的教育主体来说,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育队伍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围绕辅导员队伍内涵建设的要求,加大对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扶持力度,在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及日常管理中给以政策倾斜,同时加大辅导员队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严格要求,切实保证辅导员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自觉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和服务学生之中。大力扩宽培养渠道,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研讨,创设辅导员、各类管理服务人员交流沟通的平台,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改善育人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环境是有机的统一。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产生积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改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学风和教风来保障。一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实现融入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二是改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通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进寝室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三是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融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程来抓[3]。四是优化校园、教风和学风。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它对于学生行为的养成具有无形的同化影响,高校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调整校风校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同向性,发挥其促进融入效果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7.

[2] 骆郁廷,储著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整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8.

[3]何育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