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汉语骚语与谚语等熟语的区别

2016-03-21李强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熟语俚语惯用语

李强

汉语骚语是熟语中一种独立的语类,它与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是有区别的。

1 汉语骚语与谚语的区别

“谚语,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辞海》,1999);“谚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总有训侮性和教育作用.这是谚语的根本功能所在。”(刘叔新,1990);“谚语所表达的意义是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传授经验、教训、劝戒的功能。”(王勤,1990)。我们认为区别汉语骚语与谚语的本质牲在于骚语的语义特征,只有抓住骚语的语义特征上的区别,才能从本质上把这二者区别清楚。因为从字数、节律、风格色彩以及语法构造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看,骚语和谚语都没有能从类别上区别开来的本质差异。汉语骚语和谚语都是以超四言为主的杂言体的口语风格的熟语类型。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表示判断或者更多的是表示哲理,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总结民间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和规律,是生活经验的结晶。它用凝炼的、通常是有韵律的或者富于修辞艺术特征的语言概括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方面的经验。换句话说,谚语是用形象化了的语言表达精辟的理性认识与经验。它寓有哲理意味、道德观念或者科学知识,包括含有理性教育意义,借以指导人们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关于谚语的这个特点,在熟语的语义特征上,我们概括为“说理性”。

如谚语:

春甲子下雨火烧山,夏甲子下雨水连天,秋甲子下雨五谷生芽,冬罩子下雨百鸟无食”、“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搭一九,黄牛满地走。

立春阳气转,雨水融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小豆拈。小暑天气然,大暑是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齐割地,秋分无生田。寒夏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潇洒冻,冬至不行船。小寒忙买办,大寒就过年。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海里无风三尺浪。

汉语骚语与谚语一样也是产生并流传于民间,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属于自我教育、自我娱乐于一体的民间文化形式,但它与谚语的在语义特征上有本质的不同,所谓言为心声,汉语骚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对整个社会体系的认识与评价,对真善美的赞扬与呼唤,对假恶丑的抨击与唾弃,对社会上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事物进行讽喻、鞭挞。在浩瀚的骚语海洋里,表现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汉语骚语尤为丰富。它是群众总体精神状况在社会层面上的反映,它以犀利的触角,指向时社会利弊,或褒或贬、或讴歌或批判,骚语的道德教化和舆论监督作用,对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骚语的这些特点,在熟语的语义特征上,我们概括为“描述性”和“批判性”,这与谚语的“说理性”有本质的区别。

2 汉语骚语与歇后语的区别

汉语骚语不同于歇后语,歇后语不论在主义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骚语存在很大的不同,很容易对二者进行区分,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是前后两部分结构方式独特,语义表达方式很特殊的一种词汇单位。汉语骚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构成,各个部分之间或表并列,或表选择,或表递进等关系,在语义上表达一种批评性意见,有讽刺的意味,具有“牢骚”的性质。本文主要参考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马国凡.高歌动《歇后语》,把歇后语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喻意歇后语,第二类是谐音歇后语。

喻意歇后语是“前比喻一后解释”,二者在意义上是比喻关系的歇后语。歇后语解释部分有“双层意义”,即字面义和引申义。例如:

大海里捞针——无寻处气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大热天穿棉袄——不是时候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在喻意歇后语的基础上,借助一层同音(或音近)成分,造成一语有两种解释的效果,这就是谐音歇后语。如:

荷花塘里着火一藕燃(偶然)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和尚到了家——妙(庙)

纸糊的琵琶——弹(谈)不得

打破沙锅──璺(问)到底

梁山泊的军师──吴(无)用

裁缝丢了剪子一光剩下尺(吃)了

从例子中可以明显看出汉语骚语与歇后语不论在语言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存在很大不同,很容易将二者进行区分。汉语骚语与歇后语的两个显著区别:第一,歇后语的语言结构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是比喻,也叫“引子”或“话题”,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注释和说明,它们的关系是“引注关系”,而骚语多由两部分或者多部分组成,虽然也有由两部分组成的,但它们或是并列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对联式结构关系,而不是引注关系。

第二,歇后语不以对某种不尽如人意的事物、现象进行较为深刻的揭露、讽喻甚至批判,而汉语骚语在这方面发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只要抓住这两点,汉语骚语和歇后语是很容易区别的。

3 汉语骚语与惯用语的区别

汉语骚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惯用语是一种具有形象性和比喻意义的惯用的定型词组。就其结构来说,它是词组,但在句子中,它却相当于一个词,运用比较灵活。惯用语大多是三个字,如:

背黑锅、喝高调、穿小鞋、抓辫子、戴高帽、放空炮、开绿灯、拉后腿、敲竹杠、翘尾巴、踢皮球、避风港、矮半截、坐轿子、耳朵软、没牙啃等。也有四以上的,但为数极少,如:摆龙门阵、后台老板、唱空城记、吃大锅饭、蒙在鼓里、穿一条裤子、打开话匣子、二一添作五、脸红脖子粗、陈谷子烂芝麻、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这些词组,大部分是动宾结构,也有并列结构、动补结构、连动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等。汉语骚语大多是单句或复句,是句子,不是词,也不是词组。如: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别人都夸我也夸,不吹不夸是傻瓜。

设个检查站,一年数百万。

有的惯用语根据需要,可以在结构成分之间插入词语。如“背黑锅”可以说“背上了黑锅”,“敲竹杠”可以说“敲他的竹杠”,“翘尾巴”,“翘起高高的尾巴”,“唱高调”可以说“唱起了高调”等。而汉语骚语的结构较紧,具有定型性(构词成分固定)、通俗性(流传于民间人们的口头之中)、音乐性(对称、押韵)等特点,一般不能任意插入别的词语。

4 汉语骚语与俚语的区别

俚語是不具训诲性同时又不文雅的俗语,《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王彦章传》中记载,“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俚语亦作里语、俚言,它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它是流传于社会民众中间的通俗简练、生动活泼、言不雅训的现成话。如:

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瞎猫碰见死耗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人怕出名猪怕壮。

驴唇不对马嘴。

汉语骚语是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一,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它与俚语都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但骚语作民众评价活动的特殊形态,是人们用于抒发感情、针砭时弊,它的反讽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语言幽默活泼,通俗诙谐,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现实性,形式不拘一格,语言质朴、精炼,三言两语就能反映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与俚语明显不同。如:

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

临时夫妻散的快,合同夫妻没有赖,老夫少妻必当怪,老夫老妻必挨揣。

工资基本不动,烟酒基本奉送,吃饭基本靠请,老婆基本不用。

上午跟着车轮转,中午围着餐盘转,下午围着牌桌转,晚上围着裙子转。

出则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住则豪华别墅,服务配套;食则山珍海味,烟酒全包;去则土产特产,大包小包。

可见,汉语骚语与俚语在语义特征上有很大的区别。

猜你喜欢

熟语俚语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