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楼梦》中宝钗的悲剧

2016-03-21高萍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完美意蕴悲剧

摘 要:曹雪芹用他一生的智慧和心血写成的《红楼梦》,向我们诠释了何为悲剧。而其中,宝钗那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悲剧中的悲剧”了。几近完美的宝钗最终独守空房,无人能真正欣赏她的美,更把美的毁灭表现到了极致。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宝钗的悲剧呢?

关键词:悲剧;意蕴;完美;毁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曹雪芹用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写成的《红楼梦》,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悲剧,什么是美的毁灭!《红楼梦》不像古代很多才子佳人小说一样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而是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的悲剧结局告终。它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能毁灭,而且,越美的东西,毁灭得越彻底。“黛玉忧郁而死,宝钗独守空房,惜春披缁为尼,湘云青春丧偶……大观园里,昨天还是群雌粥粥,转眼间,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像一片片落花、一朵朵流云、一颗颗陨星般玉碎香消。”①

曾看过一篇题为《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②的文章,很赞同作者的说法:宝玉与黛玉之间是没有婚姻的爱情悲剧,宝玉与宝钗之间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而这两种悲剧比较起来,似乎后一悲剧程度更为深刻。因为贾宝玉真正爱的人是林黛玉,他与黛玉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初次见面时双方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到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二人从小生活起居便在一起,加之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和追求,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了。宝玉对黛玉是绝无二心的,虽然他们最终没能结成连理,但至少他们互相深爱着对方,心与心之间是有着默契的。且宝玉在黛玉死后,并没和宝钗相守,而是出家去了。在爱情上,黛玉赢得了胜利,黛玉的美也已深深刻在宝玉心中,黛玉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宝钗却不同。在大观园中,宝钗也算得上几近完美的女子了。寶钗是美的,宝钗的美不单纯是外在或者内在的,而是二者的统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而她的美最终却彻底被毁,毁得让人心酸,她那没有爱情的婚姻可以说是王国维所谓的“悲剧中之悲剧”。

宝钗容貌出色,宝玉也曾为宝钗的外表而心动:“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有人评说“宝钗是一个靠服‘冷香丸过日子的‘冷美人。因此,曹雪芹对宝钗的闺房之外的环境是扣着‘冷、‘香二字来写的。对她闺房的描写,更主要是突出一个‘冷字。在她的有如雪洞的闺房中,无论是在床上所吊着青纱帐幔,还是在没有光泽的土定瓶上插着的几支清菊,都只能使人感到寒气逼人,感到这个‘品德端方,容貌美丽的少女的感情已被封建礼教完全冻结。”③对他的这番评论,我却不敢苟同。在我看来,“冷香丸”恰恰象征着宝钗的纯洁。我们知道,“冷香丸”的配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加上雨水、露水、霜、雪等。那四种花蕊均是白色的,白色本就是纯洁的象征。而雨、露、霜、雪是无色的,是晶莹剔透的,是干净的,给人质朴之感,并不觉“寒气逼人”,恰似宝钗那淡雅的外表。她虽出身于皇商巨富之家,却没有打扮得珠光宝气、妖艳多姿,而是“头上挽着漆黑的纂儿,密合色棉袄……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展现出的是一种天然而成的美,故脂披“太白所谓‘清水出芙蓉”。④

宝钗自幼习读“四书”、“五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她身上,亦有着许多传统美德。

她对待长辈孝顺体贴。在自己家中,“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母也喜欢她的稳重和平,为她办十五岁生日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喜者说了出来。”她并非借此机会讨好贾母,而只是一种尊敬老人、关怀老人的表现而已。

宝钗待人也是极为真诚的,她以她的真心对待她身边的人,她的真诚连黛玉都深受感动。对于黛玉在行酒令时的不慎失言,宝钗是晓知以理,动之以情。“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正经的看罢了,最怕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之后又说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不只对黛玉,还有对湘云等其他姊妹她也是极为关心的,她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比如她为湘云办的螃蟹宴,给黛玉送的燕窝,为刑岫烟赎回冬衣等等。还有宝钗哥哥从南边捎来的土特产,她分发时“一分一分配合妥当,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也有送顽意儿的。只有黛玉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了一倍。”就连赵姨娘都夸她:“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迅家童)

宝钗为人是极其大度的。黛玉曾经对她心怀敌意,每每故意说出些刻薄她的话,但宝钗只装没听见,并不与黛玉计较。有一次,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碰巧黛玉的丫环紫鹃叫人送来小手炉,黛玉便借机奚落宝玉,对丫环说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反倒真心实意地对黛玉好。

除此之外,宝钗还知书达理、博古通今。无论对诗歌、戏曲、作画,以及理财治家,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医学药理也知之甚笃,“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难免有缺点有过失。宝钗也有她的不完美之处。当她听到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以及抄拣大观园时,她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冷漠。似乎她这个人太不近人情,但细细想来,她的这种态度也很正常。一来她和那些人关系并不亲切,再说就算她去同情,去可怜,终还是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可能改变那已成定局的事实。她仅仅是一个弱女子,她能做什么呢?

宝钗的婚姻,她自己根本就无法做主,她只能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并不想破坏宝黛二人,因为她知道二人的爱之深。不能说她不爱宝玉,但她爱的程度并不像黛玉那样深。“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里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这里,“幸亏”二字可以看出她对宝玉并不十分中意。当她得知母亲已经答应“那边”了,“她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独自垂泪”(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那泪不是喜极而泣的泪,而是悲伤的泪。可见,她对她的婚姻是相当不满的,毕竟她要嫁的是一个不爱自己的宝玉,和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过一辈子,她能幸福吗?但在当时那种状况下,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她反抗吗?如果在那时反抗,她就不是薛宝钗了。

总之,薛宝钗身上有着许许多多可敬可爱之处,她是几近完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哲理散文《花未眠》中有这样一句话:“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⑤为什么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种“哀伤”呢?海棠花因凌晨盛放,美丽芬芳,却很少有人欣赏,很少有人为之喝彩,故说是一种哀伤的美。确实,美是需要得到外界的承认与欣赏的。而宝钗的美表面上似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众人的赞誉。长辈们夸她稳重和平,湘云对宝钗的钦佩与敬重之情在大观园中也是尽人皆知的……只是细细想来,众人的欣赏是换不来宝钗的幸福的,毕竟对一个平凡的女人来说,丈夫、家庭无疑是最重要的。而宝钗却……宝钗是嫁给了宝玉,但后来宝玉出家了。他心中只容纳得下一个林妹妹,所以,也只得辜负这个宝姐姐了。其实,宝钗的悲剧是从《红楼梦》开篇就有预示的: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宝钗的最终结局是独守空房,作为一个悲剧女子,人们对她最多是报以同情的态度,但同情又能怎样呢?宝钗的美彻底被毁了,毁得不着痕迹。那么,是什么导致宝钗悲剧的呢?

“(《红楼梦》)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⑥宝钗的悲剧就属于这一类。宝钗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她时刻谨守封建礼教的教条,是封建礼教的顺从者。在我看来,封建礼教就像一柄双刃剑,宝钗的完美有她的功劳,但宝钗美的毁灭更有它不可磨灭的“贡献”。宝黛没有婚姻的爱情悲剧和宝玉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都是由封建礼教一手造成的。在宝钗的婚姻上,她是一个绝对的顺从者,她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顺从封建家长的安排。而这些“封建家长”明知宝黛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不赞同,为了他们眼中的“金玉良缘”硬要毁掉“木石前盟”,最终把宝钗的幸福往火坑里送了,宝钗成了封建礼教的殉道者。“从这一形象的毁灭中,可以看到封建礼教是如何地消磨人的个性,蚕食人的灵魂。”⑦而“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不仅哀悼美的毁灭,而且深刻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这是对封建社会和文化进行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精神的觉醒。”⑧

参考文献

[1]崔文良:《审美人生论》第12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周玲:《没有婚姻的爱情与没有爱情的婚姻——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2000年5月)

[3]苏洪昌:《论曹雪芹关于审美的观念》(《美的研究与欣赏》从刊)第87页,重庆出版社

[4]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第426页,南开大学出版社

[5]川端康成:《花未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4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第36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曹雪芹、高鹗 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北京第2版

作者简介

高萍(1977-),女,汉,云南玉溪,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改革及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完美意蕴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