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

2016-03-21张爱朋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伏尔加河纤夫多模态

张爱朋

摘 要: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对口语、文字、图像、图表、颜色、音乐等所有符号资源的分析。在多模态符号学的视角下,每种模态都是符号资源。画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是多种模态并存的载体。本文将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加以分析。

关键词:多模态;图像;艺术作品;伏尔加河;纤夫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符号学是一门关于符号与意义显化的科学。模态是物质媒体在社会长时间的塑造下而形成的意义潜势。多模态指的是语言与其他各种符号资源在共存的环境背景之下来共同建构出意义。多模态话语包括语言、图觉、声觉和感觉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互补的,也可以是非互补的。多模态话语代替单模态成为主流,生命力不可低估。即为叙事图像

多模态符号研究的基本途径中最具代表性的是K&V(1996)的“视觉语法”。图像的概念功能所起的作用是再现。根据图像的再现功能可把图像细分为叙事性图像和概念性图像两大类,其中叙事图像主要以展开的动作、事件以及变化的过程、瞬间的空间安排为表达内容,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即为叙事图像。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视角,它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學者、专家尚且不多,所以,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的潜在研究空间相当大。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解读分析世界名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种新的理论框架去认识更多东西,提高自身的多元识读能力。

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幅简述

经典歌谣“头顶青天,脚踩石滩拉,了一船又一船……累死累活是拉纤的男子汉。”深刻而又真实的唱出了纤夫们的苦难形象。纤夫的形象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经典素材,以不同的手法呈现在各种艺术绘画作品中,而这些作品中最为知名则是俄罗斯知名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俄国著名艺术家列宾于1870-1873年创作的艺术作品。27岁的列宾有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偶然发现河岸对面一群如同牲口般地在蠕动的人群,他走近时才发现那是一群拉着载满货物的大船的纤夫们。这与涅瓦河大桥上热闹奢华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对比,折射了社会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这便是列宾创作纤夫生活意念的源泉所在。为了真实反映纤夫的现实生活,列宾曾亲身去伏尔加河畔体验和感受纤夫的生活,并与他们成为朋友,在那里他收集到大量的创作素材,最终他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幅名作。

3 从多模态话语系统功能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描绘的河岸的焦黄、天空的朦胧、河水的浅蓝色,以及纤夫们的不断挣扎,对很多人的美好想象产生了影响。在这部作品中所有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中,有其独特的构图和色调。形体与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此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

3.1 再现意义

图画以单向动作为主,动作者和动作对象共同构成了单向动作。动作者为11位纤夫,而动作对象即为超载的货轮。动作者和动作对象共同创造出了一个表达语言中“拖”、“拉”等动词的动作过程。此外,画面中纤夫和船员们的目光各自注视着不同的方向,纤夫和船员的目光也构成了一个反映过程,正是这种目光所反映的内容给了读者更多的信息,它让读者将自身投入画中、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和解读画中内涵,并且拓宽读者视角。而这种设计方式正好产生了画中人物再现艺术作用的效果。

3.2 互动意义

为了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意义,艺术家们趋向于从特殊的角度和内容入手进行创作。作为一幅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性质的写实油画,画家列宾运用了不具有接触关系的提供信息的艺术方式。画家是在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来观察并记录生活,再现给观众时代的信息,这种距离感既显示出一定的客观性,也表明了图画的重点是关注画中人物事件以及纤夫枯燥劳累的惨淡生活。从社会距离角度来看,此画属于公共距离,画家的目的是为了结合环境去真切描绘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情。本画从正面平行视角描绘,不仅表明了画家对纤夫们的同情和关心,而且让给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画家尽可能地使观看者没有任何阻隔地去体会纤夫们的那种万千艰苦和百般无奈,自然地融入到画面中去。

3.3 构图意义

画面里11个纤夫处于画的左侧,一艘大货船位于画的右侧,因此前者表明的是已知信息,后者表明的则是新信息。观看者的视线依次从每个纤夫最后落到画中的那艘大货船上,将纤夫数量与货轮的庞大和重量构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纤夫们任务的艰巨,而纤夫们这样的工作作为已知信息看上去似乎是一成不变的,使观看者感到纤夫们的生活方式将无法改变。画上方是辽阔的蓝天,似乎象征着纤夫们对自由的渴望,而画下方的几只被沙子掩埋的破筐的形象与纤夫们的实际生活十分接近,揭示出生活真实残酷的一面。画中前方的河岸线和后方的河水平面线把画分成三个部分:河滩、河和天空,分别对应于纤夫的艰辛生活、船员稍好一点的生活和理想的生活。它们之间形成对照。纤夫们身上的纤绳把他们紧密地连接在一块,表现出纤夫们共同的悲惨命运。画中纤夫们和那艘大货船位置错落,达到了使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纤夫身上表达效果,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图画中重点描绘对象的印象。

4 结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一方面体现了不同学科发展的整合趋势,另一方面也对研究领域传统的理念提出了挑战。《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把纤夫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示在我们面前,用线条和色彩给人以最直观的冲击,让纤夫们的苦难生活在读者眼前一目了然。画面背景运用的颜色呈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天空、天气、空间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使气氛显得惨淡,增添了全画的悲剧性。本文在对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中不仅证实了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在图像层面上的可行性,也给图像观看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读画”视角。

参考文献

[1]代树兰.关注多模态话语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J].山东外语教学,2011.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3]李英武.列宾.拉直油画现实主义的纤绳[DB/OL].

[4]郑静东.多模态话语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以一幅普利策新闻获奖图片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8(2).

[5]朱永生.多模式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猜你喜欢

伏尔加河纤夫多模态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丰子恺送画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畔的聚会——记喀山的第20届IAO
元上都遗址
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纤夫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