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提高大学生国学修养问题相关思考

2016-03-21刁婧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修养国学大学生

摘 要: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国学的精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学并挖掘其有价值的部分。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使命,提高大学生国学修养及其自身人文素质极其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国学;修养

1 “国学”的概念

“国学”一词,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国学即国故,就是本国固有学术的意思。”阎虹玉认为:“从广义上看,国学是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美学、音乐等各领域的传统文化体系;从狭义上讲,则指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及其价值取向。”2张立文教授总结性地指出:“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和文化载体,其间有哲学的智慧、深邃的洞见、豁然的启示、成金的点化,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宗教信仰乃至风俗习惯。国学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价值理想的理论依据,是重建新国学的累土基础。”

迄今为止,学术界也没有给国学下一个全面的定义。可见国学之博大精深。“国学”是一个不断演化充实的概念,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国学进行扬弃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2 国学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1、国学的重要性

基于以下几种原因,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

第一,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文明冲突论”正表明了各民族文化竞争甚至冲突的态势已形成。西方强势文化正在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侵蚀。中华民族必须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性,必须占领自己文化阵地,必须向外积极传播,必须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第二,儒学的现代价值,已被东亚的日本及“四小龙”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及社会安定所证实。当人们面对现实时,不得不去反思长期以来认为儒学无用有害的错误论调。

第三,国学被抛弃后,出现了道德沦丧、人文精神失落、思想空虚、信仰缺失等严重现象,至今找不到疗方,只有振兴国学,才能从精神上和文化上振兴中华,找回中华民族之魂,提高人文素质,充实精神生活。

2、国学的价值

1.知识价值

国学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衰落,但真金不怕火炼,历经坎坷的国学在新时期下显得更有魅力、更为重要。为当今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

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是常识层面,即国家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第二是学术技艺层面,即传统文化各门类各方面,包括地方文化、民间技艺、学术传统之传承。第三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学根本意义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如《论语》、《孟子》。

2.道德价值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国学中有大量“德”教的资源,其中蕴含着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仁、义礼、智、信”是塑造品格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当前社会普遍提倡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心法更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国学精粹的学习,会帮助人们打下一生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

国学是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重振国学。社会发展必须依靠一定的精神价值体系为之确立发展的正确方向。国学的振兴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力量。

3 提高大学生国学修养的意义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大学生,首先应学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提高国学修养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人格的塑造。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所体现的“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

《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加强学生的国学修养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将国学教育引入到当代高校教育体制中,将国学修养融入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构中,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高校所面临的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危机问题。

时至今日,“全球化”已是每一个民族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也不可能避免“全球化”国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早已受到西方的关注。孔子在英美国家排行榜中位列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首位,孔子学院亦在海外遍地开花。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国学以其不朽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国学素素养。

4 提高大学生国学修养的途径

1、当代大学生国学修养现状

就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对大学生国学修养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大学生对于“国学”概念认知模糊。主要表现在当代大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淡薄,国学方面的知识极其匮乏,仅有的相关知识也较为零散,缺乏要点。

(2)“国学文化快餐(如百家讲坛)”彰显了国学文化传播方式在现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学生,在获取国学知识方面也想用直观易懂、要点明晰的“国学快餐”代替晦涩的自主阅读。但“国学快餐”在商业化的炒作下,难免不被世俗化。

(3)就大学生对国学前景的认识,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对待国学的发展问题并不持有乐观态度。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含有明显的功利实用主义,他们更倾向选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专业知识。要确保国学在大学生中健康持续推广,完善机制建设是不可逃避的现实课题。

2、提高大学生国学修养的建议

(1)改变和提高思想认识,让大学国学教育受到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对事物的认识又是产生思想的先导。对于“国学的重要性”人们在认识上必须有一个新的改观。大学作为传承、创新文化的主阵地,及时有效地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国学的浓厚兴趣,从思想上重视国学,深刻意识到国学文化的传播对于实现中国梦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高校教师更要认真研读国学精粹,扬弃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作用,只有深刻掌握理解国学精粹,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2)社会要营造出积极良好的国学舆论环境

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各大社会传媒起到了不小的传播作用。我们要借助各类舆论载体,对国学教育研究的新趋势追踪报道,让全社会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学的同时,优化社会舆论,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媒体大力宣传,为学习国学传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学会辩证地看待国学

就“国学”来说,我们不能用全盘否定,也不能因其火热而一味附和,应在充分吸收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地发扬和壮大中国文化,让大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辩证的看待国学,辩证的汲取国外优秀文化,从而扬弃地弘扬和继承并创新的践行和发展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章太炎国学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1987.3.

[2]阎虹玉“.国学热”现象剖析[J].学术界, 1999(1)

[3]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作者简介

刁婧(1991-),女,山东烟台,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教育。

猜你喜欢

修养国学大学生
“垂”改成“掉”,好不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