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课堂弱势群体”

2016-03-21张姝英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弱势新课程群体

张姝英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因性格、基础、能力等状况差异而形成的“课堂弱势群体”。改善“课堂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使他们不仅避开向差的一极分化,反而能够向“强势群体”进一步转化成为了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弱势群体;转化:心理辅导;因材施教

所谓弱势,大体上有这么三层含义:一是他们的现实生活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况之中;二是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三是他们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处于弱势。结合教学实践,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产生“课堂弱势群体”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谈几点做法,与同仁共勉。

1 产生课堂弱势群体的原因

1、自卑心理、孤独心理、排斥和仇视心理导致课堂弱势群体的产生。在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重视和强调师生互动,鼓励和提倡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浪潮下,他们的心理弱势逐渐凸显出来,对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学习成绩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赏析的深入分析,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但那是几个所谓的“课堂强势群体”的学生在与教师之间实现“互动”,而“课堂弱势群体”们却无所事事:在课堂分组讨论时,他们无话可说;在练习巩固时,他们无从下手;在质疑释难时,他们无言以对。他们的上课时间很难过,可谓是度日如年,而他们的感受教师却没有注意到,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无可奈何。这是因为有些教师认为差生(课堂弱势群体)已是无可救药,,因此就对他们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如此下去,弱势群体们将永远是落后群体,永远无法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样怎能实现新课改所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既定目标呢?

2、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致使课堂弱势群体产生。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都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实施新课改过程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千呼万唤,“课堂弱势群体”就是动不起来;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思维活跃的“课堂强势群体”在动。然而当学生真的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起来后,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课堂上表面是热热闹闹,但很多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为活动而活动。尤其是教师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只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不仅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而且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课堂强势群体”由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师生互动中还有所提高和收获;而那些“课堂弱势群体”就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陷入晕头转向的尴尬境地。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的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课堂弱势群体”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这类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了、更活跃了,而那部分“课堂弱势群体”却因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而跌入更深的深渊。

那么,如何来改善“课堂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使他们不仅避开向差的一极分化,反而能够向“强势群体”进一步转化呢?

2 做好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

首先,在班集体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温暖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尽量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从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的角度入手,帮助他们敞开闭锁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其次,要掌握好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技巧。从他们的优点入手,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改进自己;再次,要做好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与他们一起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克服困难,最终能够战胜自己。第四,善于通过各种形式与他们接触、交往。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要让他们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帮助他们去认真完成这些任务,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要善于调动周围的力量,营造温暖的集体大家庭,给他们以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总的来说,这类弱势学生的最大困惑是缺少应有的关爱,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他们却显得无精打采,心理长期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教师必须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善待他们,关注他们。要经常性地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一旦发现他们有了困惑和难处,要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

3 教师要因材施教

针对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别设置不同层次和要求的问题,设计相应能力层次的问题,引导两类学生共同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及时给以矫正。由于“课堂弱势群体”的交流能力和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他们要循循善诱,切不可急于求成。尽可能的以我们的教学方式去适应两类学生发展的思维,以他们的发展为本。在策划有关课堂内容的学习活动时,充分考虑“课堂弱势群体”的思维状况和思维水平,尽量多的给予他们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尊重和鼓励他们的不同见解,引导他们的探究兴趣和需求,从而使他们由被动消极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忽视“课堂弱势群体”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既是对每一位弱势学生负责,也是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负责。当然,深入探索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强学习、工作、生活能力的学生,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弱势新课程群体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将弱势变为优势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为弱势妇女开辟阳光之路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