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16-03-21付佳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开发

付佳

摘 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倍受市场的青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乡村旅游与教育旅游相结合,从解析乡村教育旅游概念入手,分析乡村教育旅游的特点,根据泛学、亲景、主题等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理念。提出乡村教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以促进乡村教育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育旅游;旅游产品;开发

1 乡村教育旅游相关概念解析

1.1 乡村旅游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对象,进行观光、娱乐、度假、购物等的一种旅游形式。

1.2 教育旅游概念

教育旅游是一种嵌入式旅游形式,指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旅游者从事过夜或者一日游的旅游活动,其中教育是其出游的首要动机或者次要动机,包括成人学习旅游、国际(内)大学生旅游以及学生互访活动等。

1.3 乡村教育旅游概念

乡村教育旅游结合了乡村旅游与教育旅游等多种活动。它以乡村地域为活动场所,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以寻求愉悦的教育体验为根本目的,通过与乡村旅游吸引物实现信息的认知与互动,使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实现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发展,形成寓学于游的旅游活动。

2 乡村教育旅游的特点

教育旅游主要有教育性、针对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乡村教育旅游在教育旅游特点的基础上,主要还体现在乡土性、层次性、体验性等方面。乡村教育旅游的特征融合乡村旅游和教育旅游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活动内容具有乡土气息

乡村教育旅游以乡村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为依托,乡村地域广阔,人烟相对稀薄,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都市生活环境的差异,淳朴的乡土气息,多彩的民俗文化为教育旅游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乡村教育旅游活动内容来源于乡村自然景观、田间农事活动、农家民俗风情等方面。

2.2 活动主体具有层次性

与传统的休闲度假游的游客不同,乡村教育旅游活动的主体主要由一批受教育程度较高或者更加渴求获取知识的游客构成。乡村教育旅游的活动主体主要集中为学生、青少年群体,尤其是来自学校组织或者城镇地区的家庭,以及都市白领群体与退休中老年人群等。旅游者既有年龄的差异,又有个体需求的差异。

2.3 活动行为具有体验性

乡村教育旅游是游客一种自我提升的需要,旅游者为满足自身的社会需要、智力需要、能力需要等方面,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比如让旅游者喂养鸡、鸭、鹅等家禽,体验做饲养员的感觉。让游客体验动物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帮助游客树立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通过寓教于乐的这种方式让游客进行一次心理的旅游。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农家情、购农家物、干农家活等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

3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开发

3.1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概念解析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可以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个角度来阐述。从旅游需求角度来讲,乡村教育旅游产品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观赏、参与、体验等近距离的形式来达到学习、认知、掌握某些乡村自然和人文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旅游产品。从旅游供给角度来讲,乡村教育旅游产品是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经营者凭借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的教育资源等,为满足旅游者不同教育活动而提供的服务。

3.2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开发理念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应以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反映旅游者在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教育需要,突出旅游产品的“以人为本”,可将乡村教育旅游活动主体细分为学生群体、家庭亲子群体、都市白领、老年群体等四大群体。根据皮尔斯旅游需要层次模型,主要包括五个层次需要,即放松需要、刺激需要、关系需要、自尊与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根据旅游者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着相应阶段的教育内容,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实现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精神上的满足。乡村教育旅游产品主要开发理念如下:

3.2.2 泛学理念

广义的泛学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学习,只要学习者愿意就可以通过适当的工具和环境适时地获取信息和资源,是终身学习的具体实施。是活到老,学到老。乡村教育旅游以乡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让游客从平面的书本走向立体知识,体验知识的价值。

3.2.1亲景理念

亲景理念主要从旅游者与景观两者出发,一方面是指空间上的近距离接触与联系,另一方面是指精神、情感层面上的相互贴近与碰撞。在乡村教育活动中,旅游者想要获得深刻、有意义的教育体验,须将自身融入到以教育为主线的旅游活动情境之中。亲景理念拉近旅游者与旅游活动各要素在空间与精神上的距离,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可以聆听、观赏、触摸、互动、体验等。

3.2.3 主题理念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在设计上还应根据不同类型、阶段、层次的旅游者,结合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旅游资源,形成差异的主题性的教育旅游活动。如针对学生群体,就知识拓展、能力拓展、素质拓展方向设置主题。针对中老年群体,乡村教育旅游活动可以设置养生、怀旧、传统文化等主题。

3.3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应以乡村教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者需求为前提,以旅游体验为中心进行开发、设计。

3.3.1开发主题资源型旅游产品

以乡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针对不同的旅游群体设计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主题的互动性活动,使游客通过参与活动而了解该地区的文化,获得愉悦的教育体验。如乡村茶文化之旅,以茶文化为旅游活动主题,利用乡村农作物中的茶叶资源,游客与当地茶农、茶商、讲解员进行互动,尤其是将茶文化内涵渗透到具体旅游活动项目中,使游客通过茶叶的栽培、采摘,茶叶的制作加工,品茶以及副产品介绍等环节获得教育意义和价值。又如一些古朴的村落,可以以民俗风情为主题,从农家美食、农家院落、民间装饰、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族服饰等向游客展示乡土民俗文化。

3.3.2开发市场需求型旅游产品

旅游者在旅游需求上有不同的侧重,一般主要围绕回归自然、求知、求新、怀旧等几个方面,乡村教育旅游根据不同客源的教育需求来设计旅游产品。由于青少年自身发展阶段的特征,出游以满足智力发展需要为主。针对这类旅游市场需求,主要以教育农园形式开展。如农作物的播种、育苗、采收、加工等体验活动。普及农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针对家庭亲子市场,由于家庭结构的存在,乡村教育旅游产品通过亲子旅游产品来实现家长与孩子间教育意义的互动。如亲子沙包、捕鱼、田间劳作、厨艺大比拼、寻宝等活动。针对中老年旅游市场,出于关注身心健康和自我满足的需要,主要设计健康养生、怀旧功能的旅游产品。如修禅悟道、品茶、药膳、温泉疗养等。

3.3.3开发情境体验型旅游产品

这类旅游产品主要针对城市人群,利用城市与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差异,通过设置情景体验活动,使旅游者在参与乡村生产、生活环境过程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能力。情景体验型旅游产品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农民的生活、情感体验。让游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当农家人、享农家乐,体味淳朴的农村生活。在乡村教育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通过旅游观赏、旅游交往、旅游模仿以及游戏等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在旅游观赏时,旅游者通过自然山水、乡土风情、竹林花海等产品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情景式的教育,通过感官来刺激内心从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实现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旅游交往主要体现在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及旅游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丰富游客人际交往和社交文化的学习。旅游模仿是游客通过角色扮演,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知识与精神双重层面的教育体验。旅游中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和娱乐的双重功能。通过开展游戏,主要对游客的学习思维、认知能力、团队合作、意志锻炼起到教育作用。

乡村教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受到旅游资源、社会文化、市场经济以及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良性的科学的开发环境,有助于乡村教育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良珍.浅谈旅游体验中的教育体验[J].鄂州大学学报. 2007(07)

[2] 丁影.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09)

[3] 谭文列婧.国内教育农园的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基于农业文化功能视角[J].农家科技.2012(02)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开发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郑州方特游乐园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Brainstorming的旅游产品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