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正反手技术分析研究

2016-03-21王云光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弧线站位网球

王云光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归纳法对高校大学生网球正反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网球正反手技术基本趋于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为推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球;正反手技术

1 前言

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网球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将网球课列入了体育的实践教学中,丰富了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富有活力、追求时尚,并逐渐成为网球群体中表现最具活力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对高校大学生网球技术进行统计研究,正确把握和了解大学生网球技术状况,分析的学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促进高校网球教学开展的主要途径。文章在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球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网球教学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文献法

在此期间,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2 访谈法

我们访问了部分高校老师和学生,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球技术情况。

2.3 问卷法

我们制作了《高校大学生网球正反手及发球技术分析》的调查问卷,并发到网上共收到问卷答卷53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有效率100%。

3 大学生网球正、反手技术分析

3.1 大学生正反手握拍分析

总的来说网球的握拍主要有大陆式、东方式、半西方式和西方式四种。

3.1.1大学生正反手握拍选择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正手握拍以半西方式为主,占39.62%;其次是大陆式、东方式和西方式,分别为26.42%、15.09%和13.21%;而反手的握拍以双手反拍为主,占66.04%;这其中又以上手东方式正手,下手大陆式握拍为主,占双手反手握拍的62.86%;其它组合上手为东方式正手,下手变换为东方式正手握拍、东方式反手握拍和西方式反手分别占到双手反手握拍的5.71%、11.43%、11.43%。单手反手占到33.96%,单手反手的握拍以东方式反手握拍为主,占44.44%,大陆式、西方式分别占38.89%和11.11%。

3.1.2正反手握拍特点及作用分析

目前高校网球教学中半西方式正手握拍是最为提倡的握拍方式,半西方式握拍能够使发力更加流畅,其带来的旋转的增加提升了击球的安全性。但是,我们看到大学生正手大陆式所占比例也很大,这与高校大学生接触网球时间短,大陆式握拍正反手无需切换握拍,但这种握拍打出的球缺乏旋转和安全性。单手反手中的东方式握拍的优点和正手半西方式握拍相似,在击球线路、旋转、步伐等方面自由性和灵活性大。关闭式站位是单反的理想站位,这样有利于从身体转动获得更大的力量来源。但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网球时间短,力量差,加上单反稳定性差,易受伤,所以双手反手的比例要更大。双手反手下手采用大陆式握拍较多,这样利于提升单手反手切削以及网前截击的手感,能很好的伪装反手放小球的意图,而且只需放开上手即可。

3.2 正反手站位分析

网球正反手站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中间式和关闭式四种。

3.2.1正反手站位选择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正手击球站位以半开放式和中间式为主,分别占39%%和36%,其次是开放式,占21%,关闭式占4%;反手击球站位中间式占43%,关闭式占35%,开放式和半开放式各占10%、1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可以快速回位的开放式站位运用比例较小,主要是因为开放式站位对初学者击球的稳定性和体会转腰发力不利,大学生控球能力不足,回球角度不大也是开放式站位运用比例小的原因。反手运用中间式站位能将身体重量作用在击球上,并提供很好的稳定性。反手关闭式站位比例较大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反手成为对手攻击的对象,向反手位横向移动能力的不足使大学生反手不能到位击球,切削球比例较大,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3.2.2正反手站位特点及作用分析

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站位是击球站位的最佳选择,这两种站位能在大范围快速的跑动中帮助球员快速回位,因为在正手或反手挥拍的过程中,身体自然的转动就刚好使身体侧身进行交叉步横向移动;中间式站位多用于对方回球出浅上前击球或者回击中路球,中间式站位能很好的把身体重量作用在球上,而且网球初学者能从这种站位上找到最初的移动意识并且有很好的稳定性;关闭式站位缺乏稳定性,如果有时间准备击球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关闭式站位击球,关闭式站位多用于球员陷入被动时正反手的切削救球。但是,这里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单手反手。单反由于特殊的击球方式,使用关闭式站位能更好地将身体重量及身体转动的力量作用在击球上。

3.3 正反手引拍分析

网球正反手引拍方式有上弧线、直线和下弧线四种。

3.3.1正反手引拍选择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正手引拍以上弧线为主,占56.6%,直线引拍的运用也较多,占33.96%,下弧线引拍比例很小,占9.43%;反手引拍中直线引拍占56%,上弧线引拍占38%,下弧线引拍占6%。在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高校大学生的引拍特点是正手以上弧线引拍为主,其次是直线引拍;反手以直线引拍为主,其次是上弧线引拍。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正手击球以上旋球为主,反手以平击球为主,这很好的解释了正反手引拍方式的不同,也突出了上弧线引拍和直线引拍击球的特点。

3.3.2正反手引拍特点及作用分析

网球的引拍动作对击球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引拍动作击球后球的力量、旋转及路线不同,在实际运用中,上弧线引拍运用较多,许多优秀的网球选手均运用此种引拍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红土之王”纳达尔,上弧线引拍能保证击球前球拍低于来球,因此能够打出强烈的旋转。在职业网坛由九十年代发球上网打法转变为底线相持打法的今天上弧线引拍已经成为球员底线相持的首选引拍方式。直线引拍能够打出威力较大的平击球,但对上旋球的控制较差,而下弧线引拍较少运用,主要是其击球的效果不太理想,进攻的流畅性也不太好。

3.4 正反手击球分析

网球正反手击球有上旋球、平击球和下旋球三种。

3.4.1正反手击球选择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正手上旋球占55%,平击球占35%,下旋球占10%;反手击球中平击球占53%,上旋球占18%,下旋球占29%。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正手击打各种旋转球的比例较为合理,符合目前网球发展的特点,而反手击球平击球过多,下旋球偏多,上旋球太少,平击球过多反映了大学生反手击球的不稳定性,下旋球偏多表明反手常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加强反手练习与上旋球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提高反手能力的途径。

3.4.2正反手击球特点及作用分析

当今职业网坛是上旋的时代,上旋、平击、下旋相结合是职业网坛击球的主要特点。上旋球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了失误,但是打上旋球要以牺牲速度为代价;平击球速度快,加快了比赛的节奏,缩短了比赛双方反应时间,但平击球的稳定性差,容易出界下网;下旋球反弹低,运行时间长,能够为下一板的击球提供较为充裕的准备时间,一般是被动防守时或改变节奏结合战术组合使用。

4 总结

4.1 大学生网球技术现状

高校大学生网球正反手技术动作基本合理。其中正手握拍以半西方式为主,反手握拍以双手反手为主,这其中又以上手东方式正手下手大陆式为主;双手反手的握拍以上手东方式正手下手大陆式握拍为主,正手引拍以上弧线引拍为主,反手以直线引拍为主。正手击球站位以半开放式和中间式站位为主,反手以中间式和关闭式站位为主;正手以上旋球为主,反手以平击球为主。总体来看,高校大学生网球正反手基本趋于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和练习中加以改善。

4.2 大学生网球正反手技术改进途径

由于科技的进步,网球技术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球员打出了球速更快,更加旋转,更富于变化且安全的球。这也迫使大学网球教练员要更加紧密的追踪现代网球技术的变化,并把这些最新的技术与训练方法带到教学环节中,提升教学环节效率。同时也要把握网球正反手技术的相似性。因此,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要注意正反手技术的相互结合。可能学员在做正手击球动作时出现的问题在他们的反手击球动作中也会出现。及时地提醒、启发学员使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以便在他们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动作。在对网球正反手技术动作的纠正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错误原因而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在纠错时所采用的方法要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员所出现的问题,要使学员能深切体会到如何改变自己的击球方法才能打出更加完美的球。让学员清楚地了解到错误发生的原因,让他们自己慢慢去体会该如何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这样也可以加深学员对正确动作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易景茜.网球大力正手击球技术[J] .南京体育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04,(3);48-49.

[2]朱宏.高校大学生网球正反手和发球技术分析[a]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邱泉.目标管理在网球正反手击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法治与社会;2010年35期

猜你喜欢

弧线站位网球
You're my eyes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基于上衣袖山吃势分配方法的研究
建党百年说“站位”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浅析主变压器消弧线圈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基于定相增量法的消弧线圈新型调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