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自觉与档案文化建设

2016-03-21郭红晓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历史文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档案事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挪威档案学家列威·米克伦曾经说过:“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历史的世界”。而档案工作者作为档案文化的主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保存、解释、并传播着作为档案文化课题的档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档案文化,对档案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反省,即“文化自觉”,使档案事业实现伟大的复兴与发展。本文,笔者拟对文化自觉与档案文化建设的关系作一次探讨。

1 从档案的文化属性看档案文化自觉

档案文化既包括档案实体所承载的文化状态,也包括特定文化背景下、有着一定专业背景和档案意识的档案从业群体在具体档案行为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状态。

首先,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其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类活动的原貌,凝聚了人类的经验、知识与智慧,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称之为“档案客体文化”。

其次,档案的形成、管理和利用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发展过程,有学者称之为“档案自在文化”,这种自在文化是档案部门及档案从业人员对待档案和档案实体文化的写照,我们称之为“档案主体文化”。任何档案收集编研在内容上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价值趋向,都体现了特定时期特定群体的文化精神诉求,如近年来的科学发展观档案、重点企业档案、民生档案等。档案的制成材料、制作方式、记录方式、书写字体、文体格式等也是档案人为保存档案、传播文化、方便利用而自觉利用相关技术的文化选择。档案学术研究活动更是档案人进行档案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体现。所以,无论是档案本身还是档案业务管理,无不蕴含着对档案文化的理解。

“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并反复倡导的理念,他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应该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只有这样才能与各种文化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因此档案文化自觉也就成了上述档案客体文化与档案主体文化相互认识、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写照。档案客体文化是主体文化的本源所在,但其价值又需要主体文化来认知、保存、传播和发展。档案人通过自觉的、有意识的档案思维意识和行为方式实现对档案文化的超越性和引领性。可以说,档案文化自觉是一种持续的档案文化精神或文化理想努力的结果,是档案文化意识、价值观在档案文化实践上的集中体现。

2 文化自觉水平低下成为档案文化建设中的障碍

文化自觉一般先是在一个专业群体中得以实现,然后在社会大众中达成共识,进而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文化自觉”。从这一过程看来,档案文化自觉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首先,很多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价值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有用、有益的这一最浅显的认识上,缺少了对档案文化核心价值的认识,使得档案文化的影响力十分孱弱。在传统的档案意识和行为中,更多关注的是档案接收与保管,而对档案的开发、利用考虑的较少。

其次,作为普通百姓,缺乏对档案文化的认识。由于历史原因及档案本身的保密性质,人们对“档案”这个字眼充满了敬畏之情,对它的认识与价值知之甚少,这也导致了档案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往中比较消极和被动。在中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一位尼日利亚国家档案馆馆长层这样说道:“一个国家的每位公民都应从国家档案中获益。档案树立了公民的身份意识,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我们过去的有用的信息以及引人入胜的具体的史实,教育、鼓舞了我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因此,只有让档案走出“高墙大院”、褪去“神秘外衣”,并与其他文化相互交往、共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发展与繁荣。

3 提高文化自觉,促进档案文化建设

(一)挖掘档案独特的文化价值

首先,档案是对已经存在的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原始记录,它覆盖了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中国历史上的《史记》、《二十五史》等文化典籍的编纂无不是在丰富、真实的档案的基础上完成的,现代的人们通过对原始档案的学习研究,不断破解了很多的历史谜题,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做出了指引。这种最原始的、没有掺过水的第一手文化资源,是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利用的基础。

其次,档案文化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在古代,各国把档案视为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武器,曾把档案比作“插入鞘中的剑”,档案等重要历史文化典籍被视作实施政治统治的重要“武器”秘藏于皇家禁地的“石室金匮”之中,严加看管,由此可见档案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挪威档案学家列威·米克伦曾说过:“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历史的世界”。

(二)练好档案收集基本功

档案部门应积极地将文化自觉融入具体的档案行为中,科学地、有意识地做好档案材料尤其是档案文化历史资源的收集与建设,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好档案的征集、收集,同时做好保存与鉴别工作。贵州省黔南州和荔波县等档案部门响应国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号召,多年来负重致远自觉抢救古老的濒临失传的水族文字——水书,这正是基于文化自觉做出的收集行为。长春市在抗日战争中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历史脉络支离破碎,其档案部门为了弥补这段历史留下的遗憾,远赴日、韩、俄,征集与长春有关的档案历史资料。现在还有很多人奔走在档案收集的路上,为档案文化事业的建设和繁荣不断努力,这些都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三)开发丰富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

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要依托档案文化历史性、资源性的特点,在价值的取舍上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思想导向上要围绕当代文化的主旋律,在形式上要强调厚重感、历史感,使得档案文化产品具有特色和竞争力。以需求为导向,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开展编研活动,使老树发新芽,使传统的档案文化资源经久不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档案馆的资源。

(四)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人员和技术提高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档案管理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现今我们的信息化还仅停留在档案目录电子化的初级阶段。在新的环境下,档案工作人员应积极学习,在不远的将来切实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五) 加强宣传,塑造亲民形象

就有利于满足公众的档案文化需求而言,档案的载体及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改变传统档案在人们心目中的深锁“深宅大院”之感,将丰富多样的馆藏优势通过良好的服务质量、出色的宣传手段走进普通人民大众身边,让人们了解档案、学会利用档案,同时也想社会更好地展示了档案馆的文化地位与作用。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曾向社会公布了两批“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把深藏在全国各地各个历史阶段的珍贵档案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不仅仅是把它们保存下来。我们还可以采取建设数字档案馆、与媒体合作等形式,贴近公众,服务民生。

在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文化自觉”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曾一次次被那些看似固执的“档案行为”所感动。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档案工作者更应勤奋学习,积极投身于档案文化建设中去,为社会主义文化见者提供强大的动力。

作者简介:郭红晓(1984-),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历史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谁远谁近?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新历史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