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背景下的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

2016-03-21罗晓华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发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图书情报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着改变,这样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式也在信息网络中体现出来,构建完善的知识资源体系、深化图书管理工作对人们的知识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信息网络技术背景下的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的问题、策略进行探究,供行业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图书情报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图书情报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一直以来,图书情报工作致力于建立一个知识积累、信息传递的咨询平台。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无法适应现代人群的发展需求,纸质书籍面临着发展瓶颈。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着改变,这样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式也在信息网络中体现出来。

1信息网络技术背景下的我国图书情报工作发展特点

现代图书情报工作是一项集综合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技术工作,能够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系统化建设,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1)知识构建体系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图书情报中,纸质资料是知识构成的重要载体。经过了科学技术的带动,图书情报工作从单一的纸质管理发展到了网络、芯片、数码等电子知识体系。数字化图书情报工作成为了现代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标志着我国知识构建体系的多元化日趋完善。

(2)图书管理手段全自动

因为图书情报工作的流动性,图书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在逐渐的更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的重要手段。在图书资料的版权范围内,管理者要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便捷的查阅方式,实现“智能式”“全自动”的工作核心,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网络知识查询。读者能够在先进的数字化图书交流平台上,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各类知识,通过不同的专业、类型建立全自动的图书管理过程。

(3)知识资源整合的标准化

从图书情报工作的总体上说,图书资料信息的标准化是管理工作的保障。在发达的网络信息环境里,图书资料管理者能够运用人们所熟知的资源库、网站网址,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信息整合库,不断满足图书技术和知识信息的对接,实现资源整合的标准化。

2当前图书情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局限性

信息网络传播权指的是图书馆、阅读网站等媒介购买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后,以网络传播的方式向公众开放书籍阅读作品,实行网络化全球传播的模式。由于传统实体书籍的发行权利有所局限,数字书籍的阅读、传播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2)知识资源共享需求的增加

虽然我国拥有国家级、省市级多级图书馆,但欠缺妥帖的资源共享模式,搭建一个知识资源的需求平台是大家共同关注的。图书资源的共享是当今信息网络技术背景下的重要需求。这也要求图书管理者既要履行情报中心工作的具体职责又要担负起相应的业务工作。

3强化图书情报工作的具体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构建完善的知识资源体系、深化图书情报工作对人们的知识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网络化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形势,管理者要通过多项策略,进行全新的资源整合。

(1)完善图书情报工作的网络化

为了增加图书情报工作,管理者要通过客观的思维模式,进行图书日常管理工作中历史数据、专业信息的搜集。不断完善图书存储、借阅、浏览等电子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网络化的发展策略中,克服信息技术融合的发展劣势,对所整合的信息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

例如,通过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形式,对图书情报工作中设计的各类书籍、阅读次数等信息进行查阅。同时,在简单的检索服务中融入创新意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及时整理已经过时或废弃的资料文献。及时收藏重要的图书资源,过滤掉一些低俗、负面的图书知识,并对网络中无序杂乱的知识数据进行归纳,不断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效率,逐渐提高整体信息的使用效率,为使用者构建一个更加精确的专业知识结构。

(2)提高图书情报信息的服务质量

网络化图书情报工作支撑着高素质人才的发展。它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知识服务需求,提高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功能,管理者要通过建立知识数据分析库等方式,加快信息技术的延伸和推送。改变传统“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提高知识信息产业的运行效率。

例如,图书情报人员要运用敏锐的知识洞察力和分析力,评判当下流行的书籍的趋势,解析图书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短时间内对图书情报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图书情报人员要着眼于大局,将服务措施市场化、经济化,通过建立网络专题检索等信息深加工模式,提供适应读者需求的服务,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益。并通过拓展图书信息档案、科研知识解构、学术论文检索、电子书籍存储等服务形式,增加图书情报工作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3)充实图书馆各项馆藏知识资源

在一般的图书情报信息工作中,馆藏资源的收录主要有现实和虚拟两个部分,这也分别代表了纸质书本和现代数字化图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入并不代表要摒弃纸质资源,而是对两种知识资源方式的共同关注。

图书情报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大对纸质书籍资源的采购,及时做好图书更新购书工作,根据不同的时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数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制度建设,使图书馆能够拥有规范的数字化馆藏资源搜索库,不断完善电子图书、光盘数等网络信息服务。确保知识的存储适应读者需求,使自身资源始终处于时代发展中。

(4)建立“人性化”信息反馈机制

图书情报工作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大众的需求。当前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技术,管理者要最大限度的增加对期刊、文献等书籍的整理选购,让用户能够享受快捷精确的图书检索。除了这些专业服务,还要建立一套“人性化”的书籍检索方式,确保这套检索方式能够实现读者资源共享。

图书情报工作工作者要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媒介的传播方式,和读者搭建起密切的交流桥梁,从而更大限度的增加期刊的利用价值。例如,相关工作者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公开《致读者的一封信》等方式,征集书籍线索、探究阅读心得,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可以利用《图书信息调查问卷》等形式,利用网民投票、读者评价、绩效考评等形式,结合当前形势下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扬长避短,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实现读者群众的监督作用,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资源的渴求。

4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传播途径下,图书情报工作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重要载体,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基地,适应大众阅读、专业查询等不同形式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融合网络信息化发展技术,建立图书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增加图书情报工作责任感的基础上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工作效率,为我国知识文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克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2]郑建明.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3]郭莉.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与档案情报工作[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3.

[4]邓伟珍.信息网络技术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作者简介

罗晓华(1969-)男,汉,北京市,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工学博士,职员,馆员,网络弹性波成像等。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