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引进日文书籍类型的转变

2016-03-21徐悦欣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日文西学

徐悦欣

摘 要: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近代中国被迫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而其中较简单、快捷的一条途径就是翻译书籍。甲午战争之后,中国调整了引进西学的路线,由直接向西方学习转变为通过日本向西方学习,日文书籍的翻译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该阶段翻译的日文书籍类型和之前所翻译书籍类型有很大不同,主要是从技术和自然科学转变为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正相适应,体现了我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文;翻译;甲午战争;西学

我国在晚清时期沦为半殖民地,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上至清政府下至普通知识分子,无不主张引进西学。书籍的翻译作为引进西学的重要途径,备受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翻译日文书籍类型的转变,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阶段,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大量引进日文书籍的原因

(一)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近代以前,无论是在文化、社会或是制度方面,中国一直都是日本的学习对象,却很少向日本学习什么,直到清朝中期,还有很多中国学者不知道日本的具体方位。随着中日两国在朝鲜问题上矛盾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普遍认识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然而,许多中国人仍以“老师”的眼光小视这个“东瀛小国”,认为甲午战争不过是“狮搏兔”,必将自取其亡也。再加上对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成绩估计过高,力图通过此次战争,一洗前耻,重新树立清王朝“天朝上国”的地位。

然而结局却是人们没有想到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主权丧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人们开始反思日本胜利的原因,认识到只有先进的武器并不能换来强大的军队和国家。马关谈判时,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还表达了对日本改革成功的羡慕之情。 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也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对手的重要性,呼吁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变法图强。由此,中国走上了向日本学习的道路。

(二)维新人士的推动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维新派看到了日本的成功,于是萌发了向日本学习的想法。康有为在他的著名的《公车上书》中写到:“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1]而学习日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翻译日文书籍。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自己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指出译书是最便捷的道路。梁启超作为大同译书局的策划者,特别重视翻译日本书籍。他在《大同译书局叙例》中规定“以东文为主,而辅以西文,以政学为先,而次以艺学。”[2]流亡到日本后,梁启超努力学习日语,为他日后翻译日文书籍奠定了基础。并于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以该报为阵地,广泛翻译日文书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可见维新人士的活动,对翻译日文西学书籍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三)地域、文化、语言上的优势

中国和日本同处亚洲,一衣带水。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日本有着“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的优势。[3]中日两国文化同源,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交流史,在改革过程中对儒学地位都尽量维护,语言文字方面也极为相近,人们认为“东文东语通晓较易,文理优长者欲学翻译东书,半年即成”,且“泰西诸学之书,其精者日人已略译之矣,吾因其成功而用之,是吾以泰西为牛,日本为农夫,而吾坐而食之,费不千万金而要书毕集矣。”[4]因此,翻译日文书籍成为人快速吸取西方文明的捷径。

(四)留日学生的努力

拉开清末赴日留学序幕的是清政府在1896年派出的第一批13名官派赴日学生,此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派遣到日本留学。有史料记载, 1904到1905一年间,到日本留学的人数就增加了5000多人,东渡日本留学成为很多有志之士的最佳选择。他们到日本后,将日文书籍译成中文,并创办刊物来刊登。并成立了专门翻译日文的机构,译书汇编社的社长辑翼翚就是第一批批留日生中的一员,该社其他社员也多是日华学堂毕业生。他们宣称:“同人等负笈他邦,输入文明,亦不容辞。”[5]

2 引进日文书籍类型的转变

(一)甲午战争前自然、应用科学类书籍的翻译

鸦片战争列强的武力入侵,使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为抵御列强的入侵,中国 的知识分子及仁人志士认识到了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849年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60年出于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派提倡学习西学,并开始组织科学翻译活动,先后成立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译书馆等专门的科学翻译机构。此时译书自然侧重舰船、枪炮、汽机、冶炼与军事工程,并且旁 及自然科学,比如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与研究,因为他们是船炮技术仰仗的基础。例如徐寿与傅兰雅合译《化学鉴原》;华蘅芳与玛高温合译《地学浅识》等。另外还有国际知识,如《万国公法》、《各国史略》;外文工具书,如《汉法字汇》、《英文举隅》等,但这两类书籍较之前者很少。该阶段的翻译活动旨在强国,这种纯粹从器物层面翻译介绍西方科技,鲜明地体现出翻译活动的阶段性特征,但这种急功近利的翻译成果最终丧了失其实用性,洋务运动的失败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甲午战争后哲学社会科学类书籍的翻译

20 世纪初,中国译书从西方转移到日本,同时译文内容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人文科学的译书快速增加并多于自然科学。这表明甲午战后,中国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意识中国不仅仅是在物质上落后于西方,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上乃至思想观念上落后于西方,也意味着洋务派“中体西用”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20世纪初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翻译的方向转向与政治制度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翻译的日文书涉及面很广,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又包括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这就说明,中国的近代化最关键的是实现政治体制的近现代化,而不不仅仅只是实现工业和科学的近代化。

该阶段所翻译的日文书籍主要包括一下几类:1.政法类。由于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政法类书籍成为当时翻译的重点,翻译的图书既包括转译的欧美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也包括日本近代思想家的作品。主要有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神》、卢梭的《民约论》、日本的《福泽谕吉政权论》、《物竞论》、《社会主义神髓》等。2.史地类。以日本历史尤其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居多,主要有《日本维新三十年大事记》、《日本维新政治汇编》、《日本维新人物志》、《日本维新百杰传》等。3.哲理类。19世纪末,进化论与西方哲学理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严复于1898年翻译出《天演论》后,各界人士争相来买,一时供不应求,多次售缺。梁启超对日文书籍的翻译也起到重要作用,他对康德的思想、三权分立以及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都有所介绍,对日译书籍传到中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日本著名哲学家井上圆了的大量著作也被翻译,如《妖怪百谈》、《哲学妖怪百谈》。4.教育类。清末废除科举,清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急需教育类书籍。1903年左右,大量的教育类书籍被翻译出,这些书籍内容主要涉及学校制度、教育理论、教育史、体育、家庭教育、学生培养等方面,中学教科书也是翻译教育类书籍的重要内容。

3 引进日文书籍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清末对日本书籍的翻译,在各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中国思想界、政治界、科学界、教育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转换,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详情如下:

(一)危机意识的产生。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峻局势, 对日文书籍的翻译唤醒了中国的广大国民。面临亡国的危机,留日学生有意识的选择史地著作中的亡国史翻译,他们认为亡国史更能让国民知道为什么国之将亡。该类书有叙述埃及亡国的《埃及惨状》。另外,也译有建国史来激励国民,如《十九世纪亚美利加之风云》,讲述了美洲的独立。

(二)促进了思想启蒙。日文书籍的翻译引进了会使中国传统思想产生重大变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知识,很多具有革命意义的自然科学理论,在深化中国人对自然科学理解的同时,又被作为变革中国社会的理论依据,运用于社会领域。进化论、民权说、革命思想、文明思想等通过日文书籍的翻译与传播进入中国人的头脑中。这对当时思想启蒙、制造革命舆论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播了立宪政治和革命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三)近代化教育的发展。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就认为只有多设学堂,开启民智,才能救国。清政府推行新政,教育改革也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重要举措。时人认为“今日中国之言革新者,不论保守党、进步党、急激党,莫不公认教育为当今唯一之问题矣。”[6]翻译出的大量教育类的日文书籍,促进了人们在教育上思想意识的转变。

4 结语

日文书籍的翻译,与时代发展紧紧相连,从洋务派时的实用技术为主到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学术翻译,推动了西学的传播,促进了近代社会变革和和人们观念的变迁,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我国的近代化。

参考文献

[1] 康有为.戊戌变法(二)·上清帝第二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53.

[2]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58、52 — 54.

[3] 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12册[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9738.

[4]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58、52 — 54.

[5] 译书汇编.译书汇编发行之旨趣载[J].译书汇编,1902(4)月3日.

[6]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分第二辑下册·论中国成就师范之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75.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日文西学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作为证据的足跡(mör)与它的证明力一以卫拉特法为中心(日文)
有关蒙古国西部卫拉特系集团的农耕与自我认同的预备考察(日文)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日文花样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智趣
襄阳市中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办西学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