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职业化转型与教学创新改革探究

2016-03-21雷霖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创新高职

摘 要: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本应是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除外)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但当下高职院校片面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使大学语文课程陷入定位不明、大班教学、课时量少、教学方法传统等困境之中。大学语文课程要想拥有不竭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高职教育职业化转型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为高职生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岗位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职业化转型;教学创新

Research on the Voc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of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ei Lin

Guang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 College Chinese is a basic course, which should be a compulsory course among all the majors(with the excep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Major). However,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focus on skills training, ignoring College Chineses tremendous role on train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mprov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and qualities etc.. Consequently, College Chinese course is getting into serious difficulties such as location unknown, large classes, less class hour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wants to have inexhaustible vitality, it must b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transformation, deepen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job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 College Chinese; Vocational Transform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思考得最多的是大学语文如何进行职业化转型与教学创新改革的问题。目前,高职大学语文本身就面临诸多问题,如定位不明、大班教学、课时量少等等,笔者所在的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仅初等教育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而旅游管理专业仅开设了迎合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企图以此代替大学语文,对此很多老师都表示不赞同,认为应用文写作仅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课程,而技巧是可以速成的。例如教学生写一则简讯,只要讲授了简讯的五个要素,学生大致都可写出格式符合要求的简讯,但具体语言如何组织,是空话套话大话,还是言之有物,就要看一个人的语文功底了。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多数大学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无精打采萎靡不振,课堂死气沉沉,偶遇“表演”得好的教师,有一些学生会认真听一下,但总的来说,师生相互评价都不太高,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不用功,而学生反馈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此外语文还涉及写作教学,很多孩子从小被要求写日记、周记、大作文小作文——写得辛苦,但往往又得不到追求完美永不知足的父母和老师的肯定,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很难产生“我想写”的冲动,更谈不上写作的兴趣和喜爱了。既然如此,又怎能要求学生爱上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呢?

高职院校发展趋势要求公共基础课要为专业课程服务,有效与专业融合,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对此有抵触情绪,认为大学语文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就是让学生接受古今中外广博的文学知识、高雅的文化氛围的陶冶和滋养的,为什么要与专业相结合?怎么结合?一头雾水,只觉云深不知处。

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语文教育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中,大学语文就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在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忽略了能力的形成。从这个角度说,大学语文必须融入专业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关于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相结合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张永老师认为大学语文与专业相结合,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就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贾文胜校长所说的“用科学武装头脑,用人文养护心灵”。总之,语文课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营造平和谦逊的心态,最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1]。

其次,教材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当下大学语文的教材虽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但基本以优秀作品选读为主,可是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已发生了变化,这些作品真正能让学生有学习兴趣的并不多。很多学生反映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距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根本不能引发共鸣,自然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些优秀的作品虽然在特定的时代都有着自身的价值,作为学生理解过去生活的桥梁,适量选一些即可,或作为参考阅读篇目让学生课后阅读。好的大学语文教材还是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才能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可。

最后,大学语文不受重视,还有一些外在的原因。

当今社会重理轻文,而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声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正是这种功利性强的人才培养导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也重技能训练而忽略了文化熏陶,从而轻视大学语文的学习。

3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职业化转型与教学创新改革思路探讨

明确了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后,就应该思考大学语文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或者说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学语文怎样与时俱进地与专业相结合?又该怎样结合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伴随这些疑问再来思考大学语文在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操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

以前笔者一直以为这仅是高职语文老师应该明白的道理,不必明说,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即可。但现在笔者认为不仅要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而且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在教学之前花上一两节课时间向学生说明这一点。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不会像工科类的某些课程,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习了一个知识点或许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语文需要日积月累式的学习,而且学习的效果不会迅速明显地体现出来,它只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就如苏轼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有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自然会由内而外散发出独特的气质,或不卑不亢大方得体、或温文尔雅清新脱俗,这些都不是金玉其外就能展现出来的[2] 。

其次,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第一,教师要明白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否则就会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方园老师所说的那样“上课像老农锄地”、“把课本扒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所以,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语文学科本就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内容丰富而广博,如若教师知识面狭窄,只怕难以摆脱照本宣科的局面,也就谈不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华东师范大学张永老师认为,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笔者所在的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民族学生多,这些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有过多过深的理论阐述,应该多用生动性、趣味性强的白话与学生交流,做到深入浅出;同时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不能完全投其所好,但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入更多的资源,将学生带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中去。杭职院贾文胜校长在谈到教育管理时举了该院的一个例子,即杭职院近几年都没招聘过辅导员,鼓励专业课教师兼任班主任,认为这样有利于教师真正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也是对高职教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师更要做到这点。亦即人们时常说的教书育人,甚至育人比教书更加重要。教给学生的知识也许会被时光所遗忘,但学生明白的道理、养成的习惯却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第三,教无定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方法很重要,但教无定法。语文课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实践性强的课程那样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动手操作,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该用时仍然要用,但更应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内容探索更多的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在与兄弟高职院校教师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很多有经验的高职语文老师介绍了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好的方法,例如用多种方式诵读、聘任制小组合作学习等,还有工科常用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等,这些都不失为值得一试的好方法。当然,不管什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也好、朗读表演也罢,都应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而且不断变化创新,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重视社团的作用。

相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生社团,例如笔者所在的广安职院,跟语文相关的社团就有园丁文学社、雏鹰口才交流协会、梦之缘戏剧社等等,这些社团每学期都会组织一些活动。高职院校要充分意识到社团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的学习不仅在课内,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功夫要花在课外。我想如果让学生课后去阅读一篇戏剧作品,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读,但如果让一组学生去进行一个戏剧的表演创作,并在班内进行评比,相信大家就会很愿意去做这个事情了。此外,活动的组织者还锻炼了自己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及人际协调等多种能力,这些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第五,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

要重视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包括上课过程中和上课结束后两个阶段。在上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如果教师自以为把该教的都教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那就又回到了上文中所提到的“老农锄地”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是无效的,这样不仅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可能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不能给出好的反馈,就有可能引起教师厌教,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完全没做到教学相长。

传统的语文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后一般是通过作业或考试的方式进行巩固和反思。但这种方式单一而且远远不够。教师应尽可能用多种方式如调查问卷、电话交流、面谈等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习成果。大学语文毕竟是一门工具课,它是学习大学各门功课的基础,为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准备的,就像中小学语文是为高考、中考服务的一样。既然是工具,那就要为专业学习服务,与专业相结合。如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语文作业,可要求学生将其当成艺术品来进行设计,要有视觉美感,可把作业本做成作品集子;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语文作业,可要求学生将自己旅行的照片配上文字,集结成集……

4 结语

当今高职院校多重技能轻人文,大学语文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融入专业给学生以人文素养的熏陶、感染,但这种融合、改革与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体大学语文老师共同努力,顺应时代洪流,改变传统观念,领会高职教育理念,从各个方面对高职大学语文进行深度变革,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洪波.高职《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培养探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10(6):67-68,73.

[2]钟素梅,郑珊珊,林姗,等.浅议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2):78-80.

作者简介

雷霖(1981—)女,四川广安人,大学本科,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创新高职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