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2016-03-21孟庆敏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团结激励班主任

孟庆敏

摘 要:班级是学校施加教育影响,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在校生活的最重要的集体。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创建一个健康快乐地成长班集体,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激励;团结;班主任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用智慧和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索的问题。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教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求,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应凸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例如,去年我带了高三一个班,开学不到两周,我无意中发现班里的学生对一位新老师的教学不满意,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简单、乏味。学生干部准备与同学一起请求学校换老师。获悉这一情况,我一方面在学生中多方调查,听取他们的意见;一方面找这位老师谈心,交流。结果发现,问题不在于老师的教学能力,而在于师生缺乏沟通,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我及时主动向学生指出问题所在,要求他们耐心配合老师的教学。渐渐地,学生们开始适应老师的教学,并慢慢喜欢上他的课。在今年的高考中,这个学科也考出了好成绩。

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角色转变,适应学生的不同要求。老师的知识结构需要及时更新,对于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要求应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与点拨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我接手过一个高一的班集体,班内学风很浓,凝聚力强,学生都有较远大的理想,可是“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电风扇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灯管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主题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们还在班会上倡议班会之后班内成立志愿小组,定期为学校、社会做好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德育工作是一项高度柔性的工作,但又是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的基础工作,尤其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德育工作的开展将流于形式。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德育工作开放体系,才能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此,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特定的文化遗产、种族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意识。因此,班级文化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相反,要让学生去吸收、理解文化遗产的精髓,去批判、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应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气息。无论哪个班级都应从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环境设计、班级内部管理着手,将班级建成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学生发展空间,凸显学生文化,以学生为本,使班级成为具有童趣的学生发展的精神居所。

总之,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班级文化的基本点,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合作创新的班级文化、具体精神感染的班级文化。

猜你喜欢

团结激励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发挥好党内政治生活“四大功能”
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班主任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