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剪纸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2016-03-21胡颖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间剪纸传承创新教学方式

胡颖

摘 要: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总结的智慧精粹,集聚了最朴实的思想情感,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民间剪纸传承方式通常是家族式的言传身授,单一传承导致民间剪纸发展缓慢,濒临失传。当前各种版本的美术教材中,都涉猎到民间剪纸的教学内容,丰富民间剪纸教学方式,对民间剪纸传承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民间剪纸的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民间剪纸;教学方式;传承创新

中华文化不唯有经史子集,书画琴棋等高雅艺术,更有扎根乡土,醇厚朴实的民俗文化。剪纸艺术可谓民俗文化的代表,来源于生活也超越生活。它呈现一个民族的生命繁衍意识、 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美学价值,哲学思考,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剪纸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一棵生命树,失之则将失去我们民族文化无价的珍宝。对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兴剪纸文化。为了让孩子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增进艺术修养,现在已将民间剪纸教学渗透到美术教学中,使这一民间传统技艺成为现代少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剪纸在美术课堂中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拓展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当前剪纸艺术濒临失传,可以大范围的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二是有效的进行开发利用,才能使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实现美术教学与课外资源的完美结合。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从剪纸的基本符号学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孩子们就可以剪出自己喜欢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构图上自由多变,不受时间、空间关系的限制,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心灵,使学生从小了解民间传统艺术,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教学实践证明,剪纸教学由于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剪纸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

1 剪纸教学从兴趣入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在学校中广泛普及,让学生易学、乐学,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手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在中小学的美术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剪纸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在众多的美术表现形式中,孩子们非常喜爱这种折折、画画、剪剪、刻刻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剪纸过程中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专心致志地剪刻,就是下课了他们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剪刀。

所以在现在的剪纸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运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我首先在课前准备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布置学生,用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去搜集有关图案的知识,初步了解图案的形式、题材和寓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让他们在查找的过程中激发对剪纸图案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在教学中我让他们互相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资料,享受资源共享的快乐。同时我还以学生为中心,选择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单个吉祥图案形象在黑板上展示,如鸳鸯、荷花、喜字、蝙蝠等,让学生按照自己要表达的意愿去选择相关的形象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吉祥图案,这有趣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而且很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从而更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学生创作结束后,我用激励的话语对每一组同学集体创作的作品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将他们的作品在学校的橱窗和纸艺教室里展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装扮了生活,美化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就更激发了他们持续学习剪纸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因为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失时机的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无拘无束的去创作,才使得剪纸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剪”与“刻”相结合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此,除了剪还可以刻,

于是,我便很辛苦的将纹样在A4纸上打印出来,让学生衬上彩纸用刀子直接刻,接触到更为复杂的各种风格的的民间剪纸纹样,学生都可以按照纹样直接刻,而且能够很好的完成。还可以重叠刻两至三张剪纸,这样学生可以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很快就拥有成就感。

3 教学民间剪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归纳起来,有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方式:

1、小组比赛式

通常在剪纸课的前几节,我都会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的剪制或撕制为教学内容,采取计时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快速的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工具材料的驾驭能力;

2、现场示范式

教师通过课堂上演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比如,教师示范多折剪纸,学生就能够直观感受到剪纸“事半功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临、变临学习式

比如教学剪纸十二生肖,在第一步印象剪之后,第二步,我给学生提供图片,挂在黑板上,学生对临剪,引导学生理解抓住形象主要特征的意义。第三步,变临剪,即让学生观察几分钟,然后将生肖图片拿掉,让学生凭记忆剪,记忆模糊的地方就自己随机创意剪。通过这三步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能力及创造能力。

4、剪纸写生

即是实物写生,如静物花卉器皿、静物、人物等,用剪纸的语言去表现。意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5、创新、临摹式

临摹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为了继承创新,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里成为临摹的首要基础,只有在创造力贯穿始终的基础上,在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基础上,选择经典的民间剪纸纹样,要求学生先将临摹纹样画在彩纸的背面,反复修改,尽量把形画准,满意之后,再动剪刀剪,意在使学生完完全全的领略民间剪纸的立意与构图完美的结合的创意思维,汲取最直接的艺术营养。才能真正将临摹的意义落实到实处,

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吸取民族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所以剪纸教学在我国的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让少年儿童了解和学习,这对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现代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就成了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华源远的文明创造不歇,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不会停止。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担负起民俗文化复兴的使命,让剪纸文化生机盎然,大放光彩,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民间剪纸传承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从图形创意的角度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