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03-21张岱岱
张岱岱
摘 要:懂得合作是一种能力和素质,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本文就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1 教师更新观念和角色是首要因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这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特殊的,有自身的特性,在教学方面,教师应当以课的启动和引导——创设合作情境——监控——评价这一顺序实施教学。
1、在课的启动和引导上,一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像是计算器、工作纸等,二是为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和目的以及注意问题等。
2、在创设合作情境上,教师是组织者,需要创设对合作学习有利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事项等。
3、在监控上,教师是引导者和推动者,教师需要有效地监督学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某些小组活动的效率明显低下。教师不能只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当小组成员间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时,教师应予以干预,进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多加鼓励。同时教师应不断巡视,与各小组相互交流信息,促进小组学习活动更有效率地进行。通过教师的这些活动,教会学生如何与别人合作,形成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②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维的教学者。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参与学生的活动,通过反复巡视,与各小组相互交流,反馈信息,得知其在思维上的优与劣,恰当进行提示和引导。
4、在评价时,教师是指导者。教师应当认真地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所获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等。在最后的时候,务必将学生发现的结论提炼与概括出来,进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为此,教师应当有效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涵义和实质,重新地定位和认知固有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好多重角色,且积极地参与,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 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当前的小组成员大都是根据座位组合,前后左右的学生是一个小组,这样太过简单,分工和清晰,进而不能够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因此,教师应当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
“异质”分组是指根据学生性格、能力、性别的不同,将2到8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这样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互补,有利于小组功能的发挥。因为各个小组是异质分组的,从而实现了小组之间的同质的,这有利于公平竞争。具体来讲,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解,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层次,即优、良、中、差,确保各个小组性别、人数和层次性的大致平衡,最后选择一名能力强的组长,当然,组长可实施轮换制,以使所有的学生有这个发展机会。
2、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原则
结合学习活动的要求,在小组中设置组长、汇报员、记录员、联络员。组长是协调和组织小组的活动,管控小组的学习情况;记录员是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且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员是为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联络员是联系其他的学习小组,实现组间的激励。当然,是能够轮换角色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每一个角色的职责,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评价多元化原则
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科学地评价合作学习,评价合作学习应当注重结果和过程以及个人和集体的统一。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更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评价能够推动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理想小组合作效果。
3 选择合作的恰当时机
当前形势下,通常是不单独应用合作学习的。往往是跟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教与授、归纳和概括等有效地统一起来才可以。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知识、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有效地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为此,在数学教学满足以下情况的时候,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应当将合作的时机把握好,结合教学的要求,适当地应用合作学习,以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价值、从而有序、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
1、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字教学中,不少的数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这就要求凭借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从而集思广益,挖掘集体的潜能。比如,教师在讲解“角的度量”的时候,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应用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探究发现怎样应用量角器,以使学生自主地探索和研究。在学习中,学生们都非常地积极,他们亲自动手,在测量的过程中讨论,并且记录他们的发现,再为全班汇报,如果存在争议,就互相地探讨,从而解决问题。
2、在重点、难点处开展合作学习
事实表明,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开展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的时候,这节内容中理解“1”的意义是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一些学习材料拿出来分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要求学生汇报是如何获得这些分数的,从而使学生突破“一个整体”,体会到将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整体平均划分为不相同的分数,使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是几份,从而让学生有效地理解“1”的意义。
3、解答“开放性”知识的合作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与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比如,教师在讲解完“乘除法简便算法”之后,要求学生探讨 25×36=?,有的小组学生是这么算的:25×36=(25×4)×9,25×36=25×2×18,25×36=25×6×6 等,有的小组学生是这种算的:25×36=25×(30+6),25×36=25×(40—4)等,这样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4 有效组织,合理调控
1、合作学习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的自主思考,如果学生不能够独立思考,那么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师在提问学生之后,应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只有在经过思考之后,才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进行深入地探讨。为此,教师小组合作学习中,务必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2、保证足够的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务必保证足够的合作时间,其中,主要有下面几个部分组成:学生的自学,形成自己观点的时间;小组成员发表自己观点的时间;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且形成一致见解的时间等。倘若缺少足够的时间,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3、协调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当激励学困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在小组内让学困生先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让学困生认真地听取他人的见解,然后动手操作,认真地探究这个过程。最后,教师需要重点地指导学困生,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
[2]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