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实践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影响研究

2016-03-21关婷武锡铭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研究生创新

关婷 武锡铭

摘 要: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固有的传统工作模式,挖掘创新的工作思路,有利于人才的培育和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社会实践就是契合研究生群体成长需要和研究生教育体制需求而产生的创新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年,成绩显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研究社会实践对研究生教育与培育的影响研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创新

1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伴随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研究生群体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人才教育,也是为我国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生社会实践正是创新研究生培养之路上的探索之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多次提出教育要加强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做到有计划、有规范、有考核,形成长效机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研究生社会实践对研究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2 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根据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对在校研究生制定的有目标、有计划的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参与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的活动。广大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识国情、长才干、开眼界、受教育,做贡献。

目前研究生社会实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第一,参观调研。参观调研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最传统方式,也是较为普遍方式。这种社会实践需要研究生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利用寒假、暑假、周末组织研究生到企业、村镇参观调研,不需要参与生产活动,最终只需要提交调研报告或调查问卷,它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最初形式。第二,宣讲教育。宣讲教育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最为活跃的互动方式。它需要实践团队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服务对象的需求,然后通过精心准备以宣讲团、服务队的形式到实践地点进行宣传教育,以达到传播、普及科技知识的效果。第三,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最高形式。它需要实践团队多次或长期驻扎在服务地点,有针对性的就某个领域选择课题,在专家或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小试和放大实验,最终解决关于科技、环境、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3 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淡薄 参与热情不高

目前,部分高校对于研究生社会实践仍停留于最初的活动形式,往往延续本科生阶段参观调研传统模式,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

2、保障体系不全 实践体制不足

研究生社会实践经费往往出自于学生管理经费,没有社会实践专项经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实施效果。另外,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基层团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但只局限于学生活动,并没有纳入到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缺乏约束力。

3、创新性不够 实践流于形式

由于很多高校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缺乏重要性认识,只是应付于上层团组织部署的工作任务,而消极的态度完成研究生社会实践,这就造成了缺乏思考,不具创新性,流于形式的结果。

4 社会实践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作用

1、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研究生这一群体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学习环境缺乏与他人合作机会,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社会实践是一项团队活动,它需要通力合作,为某项课题或某种目标的解决和实现而共同努力。在社会实践中,从选定服务对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实践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研究生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文字能力和科研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研究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有效的提升了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加强科研转化能力 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生科研水平和智力支持。社会实践正是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的平台,也检验了高效培养研究生社会服务能力,有力促进高校探索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途径。

3、加强社会服务能力 提升奉献社会责任

研究生在校学习和实验过于局限,社会实践实现了将视角转向培养研究生的社会服务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加强学生们奉献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巨大作用。

5 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办法

1、探讨出社会实践创新方法 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打破固有的传统实践形式,开拓新的思维方式。社会实践活动可与企业、乡镇基层团组织、社会团体结对联建,相互促进。摒弃单一的参观、调研,演出等方式,转变为培训、咨询、支教、宣讲,科研生产等形式。研究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生产实习、科技竞赛,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爱心活动、科技帮扶、社会工作等多种形式,增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为了更好地开拓社会实践平台,应建立健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现研究生服务社会,社会服务研究生教育的互惠作用。

2、结合我校研究生专业特色 发挥科研业务能力

研究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感受自己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3、调动研究生参与热情 扩大活动宽度与广度

高校应把研究生社会实践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培养方案和教育体系中来,建立社会实践保障制度,健全社会实践奖励与惩罚制度,由专家、研究生导师,团委书记亲自指导并带队参加社会实践,为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解决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心理、技术,安全等问题。同时,鼓励大力宣传并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确保活动达到双赢。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以学校为主导、以研究生为主体、以企业、村屯、中小学为服务对象、以文化、科技,卫生志愿服务为内容的社会教育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提升思想意识,锻炼综合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的最好平台。

参考文献

1.高华.刘洋.张茂仁《创新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探索》,《学理论》2015(11)。

2.陈闻《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考》,《社会科学家》2009年3月,第三期。

3.李蕾《浅谈如何建立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

4.程翠玉《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5.朱若晨《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决策与信息》2015(12)。

6.陈大勇.冯佳文《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重庆大学学报》2013.19(6)。

7.刘兵《研究生社会实践综述》,《世纪桥》2012(5)。

8.李欣军《研究生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32(1)。

9.李龙翔.李晓龙《研究生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创新模式探索—以同济大学党员博士团“红旗渠上行”暑期社会实践探索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10.杨方海.项丹《依托学生社团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以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中心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5,(5).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研究生创新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