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体育“口令”,促进低段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2016-03-2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周晓伟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低段学生口令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 周晓伟



优化体育“口令”,促进低段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 周晓伟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话式、图示式、肢体式、音乐式、童谣式等多元化方式进行体育“口令”活动,为学生提供趣味及挑战性的活动内容,启发低段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掌握动作要领、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执行并内化规则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优化体育 低段学生

一、研究背景

1.常规意识不强

低段学生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大声组织学生活动,但学生却充耳不闻,相互推搡,玩得不亦乐乎。真可谓是老师累,学生“疯”。试想一下:这样的体育活动又怎么能达到锻炼目标?

2.执行规则能力差

现在独生子女学生较多,体育活动时常规意识不强,不能听从教师口令。有的学生喜欢没有纪律要求的游戏,在一些有组织、有纪律要求的游戏中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

3.教师语言指向不明

教师语言口令太复杂,不易学生理解,导致学生不知教师的重点是什么,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二、具体措施

1.利用对话式“口令”—— 接触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1)呼号式指令——提高规则意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往教学中,特别是队列练习中教师口令运用较多,但是动作要领和要求要穿插于口令与练习之中,由教师进行提示,而学生记忆不好,教师说一点做一点,并非学生不认真,而是不知如何做到更好。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练习易疲劳,兴趣不高。教师可以把动作方法与要求编成简单对话,利用呼号的方式进行指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和方法。

“队列”练习中,教师可以把各项要领编成短句,如教师说“立正”,生答“脚并拢”,师呼“向前看齐”,生对“向前看”等。通过喜欢的师生对话方式,学生会慢慢记清要领,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动作掌握快,既达到活动目标,又能培养规则意识。

(2)互动式指令——加强规则意识

游戏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选择一些趣味性游戏,使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特征与游戏吻合,然后在游戏中布置互动式短句,进行师生呼应。

例如,笔者在游戏《小小魔法师》对学生进行队列练习:

师:谁是魔法师?

生:我是魔法师。

师:大圆走。

生:1、2、1……

学生在笔者的口令中一个接一个地从四路纵队走成大圆。当听到“大圆变小圆”的口令时,学生又在各排头的带领下走成四个小圆。这样的队列游戏千变万化,教师可根据各班学生的能力进行编排、组合。队列游戏通过一些简短的对话口令引导学生不断变换队列、队形,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游戏的欲望被满足,参与积极性高涨,不仅有助于培养教生之间的默契,形成积极互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利用图示式“口令”—— 接受规则,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1)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可以适宜地创设和运用一些图示,把游戏规则表现在图示之中。例如,笔者在体育活动《快和慢》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练习快走和慢走,笔者在场地上填红颜色、较大的箭头,指导学生练习快走的位置,在其他场地画上表示慢的符号,指导学生练习慢走的位置。为了使学生感受快慢的节奏变化,笔者在快走与慢走的连接处贴上了代表不同爬行速度的动物的图画:乌龟代表慢,猴子等代表快。学生在这些图示和游戏情境的熏染下,不知不觉地就接受活动规则,产生活动兴趣。

(2)利用图示暗示活动规则

活动中,笔者通过暗示使学生接受图标带来的规则,乐意遵守规则。例如,队列练习中,“踏步走”和“齐步走”结合起来设置为道路交通场景,把口令变为图示信号。用三种信号板分别代表“红灯、黄灯、绿灯”。教师举起“绿灯”学生就会明白安全可以通过,并用语言解释“绿灯行”,同做“齐步走”练习。当教师举起“黄灯”时,学生就会想到可能有危险要注意,并解释“黄灯看”,做原地踏步。当笔者举起“红灯”时学生知道危险应停止,并答“红灯停”。通过简单的信号指挥,学生既能把生活实际与教学有机结合,又能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

又如《跑走交替》游戏中,教师举起“大路平坦”的图标时,学生模仿的“车队”会正常行驶,一旦笔者举起“山路崎岖”的图示时,学生就会明白路况不佳,易出危险减速慢行。学生通过信号内容的变换掌握应该采取的对策,起到提高生活的应变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作用。

3.利用肢体式“口令”—— 遵守规则,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

研究中,笔者提倡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利用肢体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遵守活动规则。

例如,体育游戏《交通规则》,教师在游戏前建立一定的行车规则,引导学生想象马路上的车辆行驶时怎样听从交警指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然后由教师做交警,用手势发出相应指令,使学生明白应往哪个方向行驶。游戏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的手势行驶,掌握方向,这样就能形成一定秩序。

活动中,教师还根据活动的需要采用学生能领会的指挥手势。例如,要求队伍绕过某个障碍物,笔者就用手在体前绕圈;要求学生靠拢,笔者就用两手张开体前合拢;要求形式停止练习或讲话,笔者就用两手打开做暂停手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惯成自然,学生只要一看到这些手势就知道要干什么了。既让学生完成常规的队列训练,又强化了学生的执行能力。

4.利用音乐式“口令”——掌握规则,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注重音乐的使用,让活动规则蕴含在音乐之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活动身体,融入活动情境,而且能通过参与音乐掌握活动规则。

例如,《快和慢》中,活动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的快走和慢走,因此笔者充分运用音乐手段,在创设图示的基础上巧妙融入音乐,使音乐的节奏正好与图示代表的节奏一致,学生在慢走的时候音乐节奏是缓慢的;快走的时候,音乐创设的氛围就是简洁、明快的,让学生轻松掌握不同节奏的走法。

此外,笔者还应在音乐中配上“口令”,两者巧妙结合,具有另一种情趣。例如,《好玩的报纸》,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和好朋友手拉手围着报纸听教师的口令做各种动作,使学生既对报纸感兴趣,又能主动讨论、探索报纸的玩法,同时又发展了身体动作的平衡与协调,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从而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5.童谣式“口令”—— 内化规则,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利用童谣导入是引发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一种好方法。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单脚站立动作时,根据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形象和叫声的特点,要求学生模仿雄鸡站立姿势,昂首挺胸,双臂后摆,单脚站立,同时念童谣:我是大公鸡,喔喔喔喔喔,叫醒小朋友,快来做游戏。学生做起来兴趣盎然,久做不厌。

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形象、有趣的童谣贯穿整个活动,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拍皮球》活动,为了使学生有兴趣进入锻炼状态,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原地连续拍球的动作,笔者设计“让皮球跳舞”的游戏情节,帮助学生控制拍球的力度,指导动作的同时唱诵童谣:我有一个大皮球,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一拍一跳真有趣。游戏中,通过语言提示和不断练习尝试,学生很快掌握了拍球动作。

三、成果与收获

1.促进了学生发展

(1)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研究中,笔者有效运用体育“口令”,一方面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常规,强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使他们逐步在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将这些规则迁移到平时的各项活动中奠定基础。

例如,体育游戏《我和球来跳舞》笔者利用音乐“口令”让学生掌握内在规则。笔者想出各种各样和皮球跳舞的动作,首先自己示范一段球操,然后请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动作可以做。学生想动作时,笔者播放了背景音乐,把原来平静的氛围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本次游戏虽然是在室内进行,但活动氛围不比在户外开展体育课来得低,而且能使学生遵守活动规则,音乐停,球和学生也就停。由此可见,体育游戏中有效地运用“口令”不仅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而且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活动规则,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2)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某学生面对障碍不敢跨越时,笔者给予鼓励:胆子大些,跨过去,相信自己。尽管这名学生做得不是很好,教师对他也给予鼓励和表扬。渐渐地,笔者发现这名学生在障碍前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终于可以毫不犹豫地跨过去。当学生在活动中做出危险举动时,笔者就以制止的目光和严肃的表情给他一个无声警告,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受到意外伤害。通过无声和有声的体育“口令”,学生在游戏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组织体育活动时充分运用多元化的体育“口令”,在活动中做一名有创意想法的支持者,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例如,练习跳圈时,笔者发现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兴趣渐渐不在跳圈上,转移到了拼圈,笔者立即进行调整,用肢体式“口令”把圈拼成一个图形,然后进行跳圈,学生看到后很快就几个凑在一起,有的拼出了花形,有的拼成S形。学生在自己拼的图形里跳得很开心。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及时发现、调整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提升科研实践能力

实践研究中,笔者和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讨论,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教案、创设学习环境、收集资料,从研究体育“口令”的多元化到教师的指导策略,不断研究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例如,《拍皮球》活动,有的教师编出童谣口令“球儿,球儿跟我走,一二三、三二一”这样的口令简洁、明了,而有的教师认为太简单了,可以编成“球儿球儿跳起来,跳到东、跳到西,跳来跳去真好玩”大家争执比较大,笔者认为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出的口令可以指向更明确些,最后“口令”编成“球儿是我好朋友,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反复的研讨实践中,教师的研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实践研究过程中,笔者对研究方案不断调整、拓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讨能力逐渐得以提高,科研意识增强,了解了运用多种体育“口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提升了体育活动中实践研究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向前.学校体育游戏的改编与创新[J].体育教学,2006

[2]王桂英.体育游戏与幼儿规则意识培养[J].教育文汇,2002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60

猜你喜欢

低段学生口令
高矮胖瘦
口 令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规范 合理 协同
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SNMP服务弱口令安全漏洞防范
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图形谱教学培养低段学生音准能力浅探
提高农村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究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