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潭峡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2016-03-21洛阳市民办教育促进中心河南洛阳471002

地理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

邱 涛(洛阳市民办教育促进中心, 河南 洛阳 471002)



龙潭峡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邱 涛
(洛阳市民办教育促进中心, 河南 洛阳 471002)

摘要: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是师生发展的要求。龙潭峡地质历史悠久,资源种类齐全,景观雄奇独特,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是绝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龙潭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确定建设步骤;寻求景区支持;合理安排教学;规划实习线路。

关键词: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骤;实习线路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安龙潭峡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CJYC151203004)的研究成果。

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适用于中学师生对地理景观、现象等进行教学、实践、探究和考察的场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课堂。建设专门针对中学地理教学、地点固定且靠近学校的实践基地十分必要。

龙潭峡地处河南省新安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教学资源丰富,配套设施齐全,是绝佳的中学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于目前针对中学地理校外教学基地的研究不多,探讨龙潭峡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为今后的高中地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龙潭峡教学基地建设研究的意义

1.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校外学习,对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2.学科特点的要求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过程需要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强化对高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校外教学基地建设。

3.师生发展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和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地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将地理教学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有利于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校外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实践能力,提高其勇于探索和求质求真的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爱家乡的情感。

二、龙潭峡教学资源的区位优势

1.龙潭峡的地理环境特点

龙潭大峡谷,地处北纬34°36'至北纬35°05',东经111°53'至东经112°19'之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井乡西部,秦岭与太行山的过渡地带,黄河小浪底水库上游南岸。峡谷属于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深648米,宽210米,总长22.5公里,核心区长12公里;其中龙潭大峡谷景区前后长8公里,区域面积为3.5平方公里。

峡谷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216天,年平均降水量642.4毫米。生物物种丰富,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2.龙潭峡的地理景观特点

(1)地质历史悠久

这里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2亿年的中元古代。当时,华北地区是一片古老的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沉积层上升,形成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这一带山的主体。大约从240万年前开始,紫红色石英砂岩,又经过上升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侵蚀、风化作用,最终形成这里的红岩嶂谷群,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通过这种地貌可以探究这个地区悠久的地质演化史。

((22)资源种类齐全

峡谷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同时具有典型矿产、水文和植被等景观,是综合型地质公园,教学资源极为丰富。从自然景观上看,地质、地貌景观最为齐全,也最具特色。既有数百种古海底沉积、侵蚀迹遗波纹石、泥裂、交错层理等,又有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V型峡谷和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作用形成的磨痕、瓮谷、石龛,还有崩塌、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崩塌巨石、柱状立石、天碑、佛光罗汉崖、天书石等。地质遗迹与峡底水系、山顶悬崖上的树木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构成为完整和谐的自然景观。

(3)景观雄奇独特

在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景区的六大自然谜团、七大幽潭瀑布、八大自然奇观,组成世界上罕见的山水画廊。

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因其集幽、峻、险、奇于一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峡谷绝品”和“黄河山水画廊”的美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又有“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地学教科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美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教材中外力作用、河流地貌发育等相关自然地理和选修三《旅游地理》中的有关内容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目前,新安龙潭峡景区已建成黛眉山地质博物馆,有利于对整个基地概况的了解。在此建设基地符合教学基地建设的典型性和适宜性原则,因此,龙潭峡是绝佳的中学地理实践教学基地。

3.龙潭峡的交通及生活设施

龙潭大峡谷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北部,距洛阳市区70公里,仅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离郑州市180公里,距连霍高速新安出口45公里,同时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新安东西,246省道直达景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洛阳境内76所普通高中和355所初级中学,一般2小时左右可到达到景区。

龙潭峡景区有21460平方米的环保型停车场,5200米游客步游道及栈道,景区实现了安全监控全覆盖。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保证实习停车的需要和师生实习的安全。

洛阳境内中学到此教学不需住宿。但峡谷内干净、舒适、高档次的农家星级宾馆和别墅能满足师生住宿的需求。能提供独具特色的食品的农家餐馆,可满足师生的就餐要求。

根据中子注量率测量实验的特点和要求,直流增益在线测试系统采用典型的虚拟仪器平台测试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以计算中心为核心,下位机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经计算中心处理,将数据存储在文件中并在用户界面上实时显示。

在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符合基地建设的就近原则、安全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三、龙潭峡教学基地的建设

1.确定建设步骤

(1)理论引路

通过查阅书籍、期刊、网络等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地的建设提供基本框架和方法;了解龙潭峡基地教学资源的主要种类和特点,确定基地建设的内容与重点;学习课标和教材,寻找教材与地基资源的结合点。

(2)实际跟进

深入龙潭峡教学基地,实地了解基地的特点和路况等信息,探讨基地建设的基本途径、重点注意事项和校外实践课组织策略。

课题组成员探讨校外实践课的组织和教学策略;先期组织个别学校、个别班级到基地实践教学,并在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的方向;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整理、分析,充分发掘经验材料,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成熟的校外实践课模式加以推广。

2.寻求景区支持

由于龙潭峡基地地处龙潭峡旅游景区,景区地形复杂,游客较多,实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显然,基地的建设和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龙潭峡景区管理方的支持。为此,课题组成员多次到基地与景区管理者协商、探讨合作可行性与合作的具体细节。经过协商,课题组与景区管理方签订了初步的合作协议,景区同意挂教学基地的牌子。景区管理方与课题组一起确定了既有利于教学又相对安全的实习地点、线路和时间(教学时间为11月份到来年4月份的旅游淡季,课题组成员考察时间不受限制),景区负责对师生进行景区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培训,并为实习学生进入景区实行门票优惠等。景区管理方的支持极大地保障了课题研究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3.合理安排教学

针对课标、教材内容及高中教学安排,结合基地的教学资源,课题组确定了整个高中阶段进行2次野外实习。第一次在高一年级的上学期,主要内容为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和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重点是:地壳运动形成山地;海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与海水侵蚀地貌;河流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V型谷;风化作用与风化地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等。第二次在高二下学期,主要内容为选修三《旅游地理》部分,重点是:旅游资源的分类与

特性;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等。

4.规划实习线路

由于龙潭峡地形复杂,悬崖峭壁和沟谷多,水流湍急,实习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线路的选取遵守安全第一兼顾利于学习的原则。经过课题组与景区管理方的协商,确定了如下线路与活动内容:一起参观地质博物馆、熊猫馆(了解整个概况)——上行:六大自然迷团、七大幽潭瀑布、八大自然奇观(学生小组合作重点探索事先确定的题目,兼顾欣赏其他景观)——山顶(小组小结和小组之间交流)——下行:原路返回(师生共同进行案例探究)。

(责任编校:左秀萍)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
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探究
如何突出学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浅析如何提升中学地理教研工作有效性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关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