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共危机中档案价值的实现
——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

2016-03-21韩亚洲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档案与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危机

韩亚洲(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论公共危机中档案价值的实现
——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

韩亚洲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当发生公共危机时,我们需要档案作为决策和救援的信息支撑。文章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阐明了公共危机中档案由隐性价值发展到显性价值,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文章最后说明了档案部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问题与启示,以及如何使档案在公共危机中发挥更大价值,使档案部门由边缘走向核心。

公共危机档案价值隐性价值显性价值危机思维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了严重损失,截至9月11日,该事件遇难者高达165人,另有8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30亿元。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为了配合有关部门快速开展救援、评损、理赔等工作,天津泰达档案馆总计调阅46个项目档案共404卷,拍摄建筑图纸5295张。泰达档案馆还为“万科地产”和“港泰汽车服务公司”等在事故中受损严重的企业提供了施工资料和竣工图纸,为企业评估损失和后期建筑维修提供了权威依据。

1 隐性与显性:公共危机中档案由隐性价值发展为显性价值

1.1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就是突然发生并威胁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1]。它的实质是危及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生存空间,侵犯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根据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公共危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例如火山、地震、旱涝灾害等;第二类是事故灾难,例如交通事故、矿难、环境污染等;第三类是公共卫生事件,比如食品安全、传染病的扩散、动物疫情等;第四类是社会安全事件,比如恐怖袭击、盗窃、抢劫等[2]。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3]。突发性,是指公共危机的产生往往突如其来、难以预料。“8·12天津爆炸事故”就是突然袭来,事先没有半点征兆。破坏性,是指公共危机对社会秩序、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不确定性,是指公共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形态往往没有规律,很难对其进行预测。

1.2档案的隐性价值与显性价值

隐性和显性是遗传学的概念,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借用隐性和显性两个概念,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部分[4]。隐性知识是指未被表达的,高度个体化、难以与他人共享而表现在行动中的知识,如个人经验、风俗习惯、人与人的默契等。显性知识是指被描述的知识,是客观有形的知识,可以用图表、公式等形式表达的知识,如产品外观、文件、数据库等[5]。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记忆,档案工作构筑、塑造和维护人类历史的记忆,这是整个档案工作的根本作用与价值[6]。借鉴波兰尼的研究,笔者认为,档案的价值可以分为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隐性价值是指蕴藏在档案之中,暂时还未被开发利用的档案价值;显性价值是指档案信息已经被解读,用语言、图表或公式加以表述,已经或将要内化为意识或外化为行动的档案价值。如果我们不对档案进行解读、不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那么档案发挥的就是隐性价值;如果我们对档案中的信息进行解读,将其转化为指导我们实践的参考,那么档案所发挥的就是显性价值。我们必须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将档案的隐性价值变为显性价值。

1.3公共危机是档案价值显性化的动力

档案价值由隐性价值转化为显性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契机,其中一个重要社会契机就是公共危机。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对每一份档案进行解读,使其在当下就发挥它的显性价值。所以,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份档案都具有显性价值,或者说大部分档案并没有显性价值,档案的价值更多时候是隐性价值。

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档案价值的发挥要以人的需求为导向,而促使人们需求产生变化的原因就是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公共危机的发生,主客观环境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降低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成了当务之急,这需要正确的领导决策和及时的救援措施,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真实可靠的信息支持,开发档案信息成了首要的选择。这时,随着对档案信息的解读,档案的隐性价值就变成了显性价值。可见,公共危机是档案发挥巨大价值的时机,是档案发挥价值最为紧要的时机。

2 台前与幕后:公共危机中档案显性价值的发挥

2.1台前人员的幕后工作

公共危机中台前工作是指奋战在第一线的人所做的工作,幕后工作是指以各种形式支援第一线的人所做的工作。以“8·12天津爆炸事故”为例,台前工作是指救援领导和奋战在第一线的消防官兵所做的工作;幕后工作是指辅助领导决策的智囊团、为消防官兵提供保障的后勤人员所做的工作。档案工作无疑是幕后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领导决策和消防官兵救援提供信息支持。

2.2档案在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的显性价值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7]。公共危机发生后,我们需要足够的档案信息来支撑公共危机的处理。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无论是领导者的决策还是消防员的救援都需要档案发挥显性价值。

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需要档案部门的配合。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为了配合有关部门快速开展救援、评损、理赔等各项工作,急需查询开发区距离爆炸中心3公里范围内40多个住宅(公建)项目的档案。为全力配合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泰达档案馆干部职工放弃休假的时间,加班加点,全面系统及时地提供了相关项目的档案信息。在此项工作中,天津泰达档案馆总计调阅46个项目档案404卷,拍摄建筑图纸5295张。此外,还为“万科地产”和“港泰汽车服务公司”等在事故中受损严重的企业提供了施工资料和竣工图纸,为企业评估损失和后期建筑维修提供了权威依据[8]。同样,也只有充分地查阅档案才能最大限度地营救相关人员,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简单地说,在“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后,消防官兵急需了解其仓库所保存的危化品种类和数量、建筑格局和地下管线布局等,而这些信息都在档案文件中有记载。

泰达档案馆提供的5295张建筑图纸,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档案资料。如果没有这次公共危机事件,这些图纸可能只是储藏在档案馆里,发挥着它的隐性价值,不能或很少发挥显性价值。正是公共危机发生后,由于救援工作的需要,我们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调阅这些档案,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价值。天津泰达档案馆的行为既是为处理公共危机服务,又树立了档案馆的良好形象,使社会和人们对档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一旦发生公共危机,档案的价值就会立刻得到凸显,以可资为凭的姿态为事件的处理提供可靠保障。所以,档案部门应抓住公共危机这个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3档案在公共危机善后中的显性价值

加拿大国家档案馆馆长让·皮埃尔·瓦洛认为:“档案是契约文件、行动记录和议事记录,是已做或计划要做的事,是所体验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社会重大争论的可靠证明和根据。没有这样的档案文件,就没有什么家庭、社会和人群能够理解和证明各种事实,并将之与虚构假设相区分。”[9]瓦洛认为档案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最基本的特点。

档案在公共危机善后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责任追究和保险理赔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一定要彻查追责,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最高检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查阅大量的档案文件资料发现了众多问题。例如,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对瑞海公司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监管不力,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瑞海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及时依法查处,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有关责任人员违规批准该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储业务规划,天津新港海关有关责任人员放纵瑞海公司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等。试想,没有大量的档案资料做支撑,这些调查是很难有这么详实的结果的。

对于保险理赔,保监会要求:天津市保监局要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指导当地保险业迅速展开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泰达档案馆为“万科地产”和“港泰汽车服务公司”等在事故中受损严重的企业提供了施工资料和竣工图纸,为企业评估损失和后期建筑维修提供了权威依据。

3 边缘与核心:以危机思维管理档案

3.1核心与边缘的解析

核心与边缘理论是经济学理论,是约翰·弗里德曼对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发展规划进行长期的研究而提出的有关空间发展规划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是一种关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的理论,模型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10]。

借鉴弗里德曼的核心与边缘理论,我们对档案机构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也可以进行核心与边缘的划分。在殷商时期,档案工作人员被称为“史官”。由于商王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所以史官转达天的意志,是神权的代言者。史官可以指导国家政事,甚至可以驾驭王的活动,古代档案机构在国家机关中有着非常显赫的地位[11],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部门”。2013年,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与《档案学通讯》杂志社联合承办了“2013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上海研究生暑期学校”。一些与会者认为当前的档案工作呈现出边缘化趋势;相比于可以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部门,档案部门的存在价值并不凸显,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无法直接创造经济、社会价值的部门会越来越“人微言轻”;其地位只会每况愈下[12]。

我国的档案工作经历了从核心部门到边缘部门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应该分析现在档案部门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经过何种努力可以使档案部门重新走向核心。笔者认为,公共危机的发生是档案部门发挥档案显性价值的一个重要时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促进档案工作走向核心。

3.2边缘化:档案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档案信息收集不足,收集形式单一。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公务档案的收集,忽视了档案来源的多样化;“重藏轻用”的思想制约了馆藏结构的优化。而在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足够的公务档案,也需要其他档案。在应对“8·12天津爆炸事故”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危机爆发区域或潜在危机区域的与民众生活有关的档案信息。

第二,档案信息提供不及时,公布具有滞后性。在应对“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为领导决策和消防官兵救援提供信息支持。但是,档案部门却存在着不及时、不主动的问题。在爆炸之初,档案部门没有马上开始查阅爆炸区域的档案资料,以备不时之需。而是在有关部门明确表达出急需40余座建筑物的档案的时候,天津泰达档案馆才加班加点地进行查阅,这无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档案处理能力不足,信息提供不到位[13]。应对“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过程中主要需要的档案是竣工图纸、施工资料和建筑图纸等,这些档案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很强,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很难看懂。档案部门应该根据不同档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档案,或者对档案进行编研后再提供利用。

3.3档案部门应借公共危机之机努力走向核心

面对档案部门被边缘化的危险,档案部门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档案的价值由隐性价值发展为显性价值。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可以抓住公共危机这个契机,使档案部门成为核心部门。

第一,档案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时曾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档案部门要发挥档案的价值,就要加强自身建设,使自身硬起来。一方面,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注重档案收集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这样在发生公共危机后,可以及时地查找到大量的有用的档案[14]。

第二,以危机意识管理档案。档案部门要熟悉国家有关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了解国家应对公共危机的流程与基本方略,在平时就有的放矢地做准备,开发相关档案资源,并对风险评估中有重大风险的项目重点进行档案资料编研。换言之,就是随时准备着将档案价值显性化。

第三,积极参与公共危机的处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新常态下,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公共危机应急服务的质量息息相关。公共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求提供档案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多种多样。档案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急服务意识,着眼于公共危机的发生与变化,要具有预见性,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地信息支持。

4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公共危机频发。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应该在公共危机的处理过程中主动地承担责任,做好档案的公共危机服务工作,为公共危机的处理提供信息支持,使档案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进而使档案由边缘部门走向核心部门。

[1]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则第三条.

[2]张成福,唐钧,谢一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

[3]波兰尼.人类的意会知识[J].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4(3):21-26.

[4]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10):20-24.

[5]丁华东.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247-48.

[6]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7-49.

[7]古垣.天津泰达档案馆为“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善后处置:查档404卷拍摄建筑图纸5295张[N].中国档案报,2014-8-27(001).

[8][法]让·皮埃尔·瓦洛.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J].中国档案,1996(特刊):4-5.

[9]董晓松.网络、社会与消费——虚拟环境下经济活动空间相关性问题的微观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32-33.

[10]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6-17.

[11]谢诗艺,李小刚.柳暗花明又一村——试析中国档案学边缘化论断[J].档案学通讯,2013(6):37-41.

[12]李佳.从汶川地震看测绘档案的应急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8(4):9-10.

[13]史江,李金峰.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档案学通讯,2007,3:27-31.

韩亚洲,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

Achieving and Thinking ofArchives Value in Public Crisis——Take "8•12 Exp losion of Tianjin BinhaiNew District"As a Case

Han Yazhou
(Departmentof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esof 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A rchives have the original record,and when public crisis occurs,we need to archives as information support of decision and rescue.In this article,take"8•12 exp losion of Tianjin Binhai New District"as a case,illustrates archives value from the recessive to dominantwhen the public crisis occurs,and thus play an important role.In the last,illustrate the problems and inspirations of archives departmentwhile the public crisis occurs,and how tomake archives play a greater value in the public crisis,so thatarchives department from the edge to the core sector.

Public Crisis;A rchives Value;Recessive Value;Dom inantValue;Crisis Thinking

G271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危机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危机”中的自信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