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时的冬天

2016-03-21刘玉行

陶山 2016年1期
关键词:火炕炉火被窝

◎刘玉行

儿时的冬天

◎刘玉行

最难以忘怀的是儿时的冬天。

儿时的冬天是寒冷的。每到冬天,我们都是棉裤棉袄棉帽棉鞋,全副武装,但仍感到冷。早上下学回来,常躲到灶房里,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感受来自灶火和母亲身上的温暖。六十年代,温度表是一种奢侈品,在我们乡村很难看到。中央电视台做不做天气预报我们不知道,反正那时没有电视机,甚至于收音机就很少见到,所以老天爷要干的事情我们平头老百姓就很少知道,至于年少无知的我们就更不知道了。我们所知道的就只有一个字:冷。农村那时的卫生条件简陋,住室内没有卫生间,为了晚上小便方便,就将一个大大的红泥烧成的陶盆放在住室中间,夜间痛快淋漓之后,早上起床时再将那茶色的液体倒掉。记得那时早上倒尿时,尿液都冻成了冰。

记忆犹新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情,邻居二爷家的二小与我同岁,关于对冷的感知却比我强得多。一天早上起来上学,他悄悄对我说,你若是吐出舌头,即便是舌尖触及不到门搭吊,保持一两厘米的距离,那门上的铁搭吊就会自动向你的舌头移来,长虫吸蛤蟆一般。那时,农家的大门上都有一个生铁打的门鼻儿和一个门搭吊。我不信,就试验了一下。我吐出舌头,舌尖慢慢向一个门搭吊伸去。果然,在还有大约一点五厘米的距离时,门搭吊竟像着了魔法一般向我的舌头移动过来,一下子就把我的舌头粘住了。慌乱之中我一拉扯,结果舌头被门搭吊“咬”了一大块。

儿时的冬天是快乐的。记得那时我家东面几十米远处就是一个土坑,坑里积聚着夏天收集起来的多半坑雨水。当大地冻得裂开了大口子时,坑里的水早结出了三寸厚的冰。这时,不太宽阔的冰面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乐园。我们在冰上滑冰,我们在冰上打木球,我们在冰上玩陀螺。最有意思的是玩陀螺。当然啦,陀螺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先在残砖烂瓦里面找一块平平的瓦盆底,再用圆规在上面划一个茶碗口大小的圆圈,然后就在砖头上、石片上打磨,一直磨成圆圆的薄片。之后在圆心处钻一个小孔,大小与钢笔的笔管相等。找来一截废笔管,穿进钻好的孔内,再在下头装一个钢珠,陀螺就做成了。玩陀螺主要是比赛,看谁制做的陀螺在冰面上旋转的时间长。在我的记忆里,我制做的陀螺虽然也能转上三五分钟,但从来没有获得过冠军。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捉麻雀。进入冬季,特别是下过大雪之后的晚上,我们偷偷从家里拿出手电筒,去村南的打谷场上照麻雀。麻雀怕冷,晚上都躲在麦秸垛上的草窝里御寒。用手电筒一照,它们动也不动,乖乖地做了我们的俘虏。我们把捉到的麻雀用泥封好,投进柴火里烧。烧过一个时辰后,把麻雀从火堆里扒出来,剥去上面的干泥巴,就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烧麻雀了。时间已经过去近四十年,我至今还难忘烧麻雀那香香的味道。

儿时的冬天是幸福的。由于居住条件有限,每到冬天,我们兄弟三个就与父母挤在一间大炕上。炕很大,连着厨房的锅灶。借着做晚饭的余热,因此刚钻进被窝时甚是温暖。在被窝里,听母亲教我们唱“小叭叭狗,戴铃铛,呵啷呵啷到集上……”;在被窝里,听父亲给我们讲《大拇指》、草船借箭和三打白骨精,我们常常枕着父亲的故事入眠。后来条件有所改观,我们家在堂屋的西间盘了一个煤火炕,比灶火炕暖和多了。不仅钻被窝时暖暖和和,而且醒来之后可以吃到在炉火上烤熟的地瓜。睡觉前在炉火旁放几块地瓜,睡醒一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爬起来看看地瓜熟了没有。一般情况下是半生不熟的,这时就把地瓜翻个个儿,再一觉醒来,地瓜就肯定熟透了。

猜你喜欢

火炕炉火被窝
东北汉民族火炕的民俗文化变迁分析
基于热效率的直洞式火炕烟道构造形式优化设计
属于冬日的褐
除了被窝,都是远方
火炕
火炕
找 梦
炉火
十二月十九夜
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