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聚集

2016-03-21王汝芳

北京观察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关村服务业科技

文 王汝芳



推动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聚集

文 王汝芳

摄影 张斯伟

2014年,中关村科技服务业领域共有企业3733家,实现总收入4118亿元,企业利润总额353亿元,期末从业人员29.4万人,中关村科技服务业吸纳了众多高端优秀人才,人才对经济的贡献率十分突出。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的重要举措与战略途径。

在“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指引与带动下,中关村科技服务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中心,以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和科技金融为重点,以社会组织为纽带,能够有效集结科技信息、工程技术、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以及科技咨询等服务”的科技创新创业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科技、资本、产业、信息、人才、市场、知识产权等各种要素在中关村科技创新创业系统中的共享聚集。

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2014年,中关村科技服务业领域共有企业3733家,实现总收入4118亿元,企业利润总额353亿元,期末从业人员29.4万人,中关村科技服务业吸纳了众多高端优秀人才,人才对经济的贡献率十分突出。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与成果积累,中关村科技服务业已形成四方面主要特征。

支撑作用逐步显现。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强和较广的产业关联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以技术合同为例,2015年一季度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4、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的2/3都来自中关村企业。在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有20.4%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流向本市的企业,这些技术主要落在海淀区、西城区、朝阳区和东城区,技术领域集中在北京市着力发展的电子信息、现代交通、环境保护、核应用以及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中关村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首都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形成了区域重点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

市场体系持续完善。中关村服务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共享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在科技平台方面,自2006年6月正式启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以来,通过优秀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破解技术转移难题,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企业发展。截至2014年底,开放实验室总数达到159家,开放设备总价值89.4亿元,撬动了近100亿的各实验室积淀的科研资产;为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3万多家次、总额达2.7亿元的合作项目补贴,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及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

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成为主要亮点。中关村形成了以科技金融服务业、创业服务业和创新型社会组织等新兴业态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集群。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向高技术服务业的转型,目前已拥有国内规模最大、业态最为丰富的科技服务业集群,以科技金融服务业、创业服务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科技服务新兴业态,在中关村自主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其中:科技金融服务业,围绕天使、创投、PE等金融资源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在中关村加速聚集,体现了科技金融服务业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创业服务业,涌现了车库咖啡、3W咖啡、联想之星等一批新兴的创业服务机构,出现了“孵化+创投”、“产业链孵化”、“虚拟孵化+实体孵化”、“零空间孵化”等创新型孵化模式;协会、产业联盟等创新型社会组织在中关村不断涌现,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建立了联席会枢纽型管理模式,成为了示范区继企业和高校院所后的第三极创新力量;公共服务平台和集聚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在中关村落地生根,在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此外,中关村科技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显现。2014年,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的近八成辐射到京外地区,同时积极推动创新资源的京津冀开放共享。整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支持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促进联合对接、转化应用和市场开放。支持清华、北大等高校与河北、天津共建一批研究院、科技园,中科院北京分院与滨海新区共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与唐山共建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河北工作站和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提高三地区域内技术交易活跃程度,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推进京津冀市场一体化进程,搭建服务京津冀、面向全国的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采购平台。

资源配置的话语权

中关村科技服务业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目前,中关村已经进入了统筹协调、协同创新的发展阶段,急需强化以科技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创业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科技服务业,进一步实现科技、资本、产业、信息、人才、市场、知识产权等各种要素在中关村科技创新创业系统中的共享聚集,优化产业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中关村在北京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大循环”发展模式。但与硅谷各类科技服务机构通过四通八达的创新网络,形成彼此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相比,中关村科技服务业综合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显得比较薄弱,不能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需求。

近来年,中关村科技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涌现出了一批服务能力强、服务模式新的服务机构。但是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关村目前还缺少如硅谷银行、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英国技术集团等类似的,能够建立全球服务网络体系的国际化科技服务机构。同时,中关村还缺少具备行业号召力、能够主导服务业链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科技服务品牌。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目标,中关村应扎实推进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工作,推动科技服务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具体来说,应着力建设四大国内领先服务平台,即搭建国内实力最强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最具吸引力的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和标准服务平台和供需最大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培育两大支撑保障服务体系即高度发达的中介服务业体系和推动集成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提高一批科技服务重点领域的支撑能力,为掌握未来高端创新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和控制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要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破除科技服务发展障碍。一是着力推动新业态监管服务政策创新。聚焦数据开放共享、互联网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消费、股权众筹等领域,针对投资准入、资质认定、产品审批、市场监管等政策障碍,强化部市会商机制,争取实现政策突破。二是依托互联网完善科技服务交易平台,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找仪器和技术服务的模式,如推广清华大学创业公司“易科学”的服务模式,开展设备租赁、科学实验外包、第三方检测、科技资源共享等服务。三是结合中关村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打造中关村全球众筹中心,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探索形成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企业的多元化资本筹集机制,使中关村成为全球高端创新创业的资源配置中心和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此外,需要优化整体发展环境,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例如,进一步推动中关村创业大街搭建面向全国的创业服务“窗口”,引领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创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创新机制。推动开展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服务的先发优势和创新引擎作用,以实施十大“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为重点,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跨界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特区优势,进一步完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构筑人才发展战略高地,不断加大外籍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协调推动为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申请人才“绿卡”开辟绿色通道。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方面,进一步推动落实“京校十条”、“京科九条”,通过对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分配方式、科研资产管理、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政策创新,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科技协同创新,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郭隆

猜你喜欢

中关村服务业科技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图数解说中关村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