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作品《嘟嘟小肥猪》和《愤怒的鱼儿》评析
2016-03-20黄忠顺李桃杏
黄忠顺 李桃杏
(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童话作品《嘟嘟小肥猪》和《愤怒的鱼儿》评析
黄忠顺李桃杏
(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香杰新的童话写作的中心主题是爱与成长。其“爱”,由具体之爱引向博爱;其“成长”,能够令儿童在想象中不畏逆境而期许美梦。其清新干净的语言和作品凸显的环保意识相映成趣,总体上贯彻了“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的写作原则。
香杰新;童话;爱;成长;以善为美
从成人写作儿童文学的立场看,儿童文学是一种限制性的写作,童话作家是“戴着儿童的面具跳舞”。其实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怀揣童话,无论岁月的霜剑在外表留下何种痕迹,依然有不改的初心存在,如为几代孩子造出天空之城,以及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写《橡子与山猫》《雁童子》的日本作家宫泽贤治,写《海的女儿》《冰雪女王》的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写皮皮鲁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有的人则是在童话故事创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童心,比如童话作者香杰新。香杰新是一名环保工作者,热爱童话写作,也是一位童性在心的父亲。
香杰新与童话结缘源于其爱女香玥写的第一篇童话,父亲为稚嫩的文字掩盖下孩子那纯朴真挚的想象所感动,于是,父女约定把“真挚的童年幻想”继续下去。这就有了童话作品《嘟嘟小肥猪》《愤怒的鱼儿》及其后续故事。
采用儿童视角,香杰新在其童话中着力表现爱和成长主题。在首部作品《嘟嘟小肥猪》中,爱的主题表现得相当鲜明。童话故事的主角嘟嘟是一个爱吃棒棒糖的小猪。它虽然不算聪明,不特出众,但天性善良温顺,热心助人。嘟嘟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它的每一个举动都能给大家带来温情和欢乐。嘟嘟生活在“森林”这个奇妙又欢乐的大家庭里,有来自妈妈温暖的母爱,也有来自朋友之间真挚的友爱;有来自社会人士山羊婆婆善意的关爱,也有来自师长亲切的爱。年幼的嘟嘟生活在爱的氛围下,它单纯,快乐。更重要的是,嘟嘟自然而然地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关心受伤的小白兔丁丁,热心帮助丢了钱的小老鼠,为妈妈制作母亲节礼物……如果说上述举动是每个“懂事”的小孩都可能努力完成的动作,那么面对狐狸怪怪的捉弄、嘲讽,甚至卑鄙的陷害,嘟嘟也不怨不怒,体现了复合有成人理解视野的儿童视角对“宽容”“爱”等优秀品德的领悟——用亲切和友善化解了朋友之间的罅隙,最后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爱,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话题。人们习惯地把爱分为两类:一是具体的爱,如对个体生命、个别事物的爱;二是博爱,如对普罗大众,万物众生的泛爱。小猪嘟嘟和小伙伴们守候在花盆前,盼望种子快快发芽,花儿快快开花;在面对风景美如画的森林时,贪玩的嘟嘟一反常态,专心致志描绘它所热爱的森林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孩子这种天性里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通过作家的生花妙笔刻画了出来,让我们这些成熟甚至变得对“爱”不再敏感的大人们动容。世界著名童话大家安徒生认为,“爱和同情——这是每个人心里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感情”[1]。无论是《愤怒的鱼儿》中群鱼对家园的热爱,还是小肥猪嘟嘟对家人、朋友,甚至森林家园由衷的热爱均体现了这一点。这样香杰新作品中“爱”由具体的爱向博爱过渡。这种生于情景中,摒除功利心的爱实质上是对世俗之爱的超越和升华。文学作品中这种爱的场景的描画,浸润着温暖着孩子柔嫩的心灵。这是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和其他童话作家一样,香杰新在作品里喜欢讲述一个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如果说其首部作品只是讲述成长在某个阶段的点点滴滴,那么在《愤怒的鱼儿》一书中,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发生质的变化就变得明确具体多了。“我”不知不觉变成了海底一条名叫“比比”的比目鱼。在认识美美、胖胖等新朋友时,它因为自己的长相丑而受到嘲讽,被叫做“丑丑”“笨笨”“臭臭”。在一次又一次离开故居寻找新家园的过程中,比比及时救起胖胖并多次救助受伤的同伴。在德高望重的“村长”去世鱼群急需一位首领的时候,比比挺身而出,担当大任。路途凶险,机智的比比带领大伙“硬闯鲨鱼区”,选择信任经验丰富却不被群鱼看好的老海龟“老鬼”,最后避免了灭种之祸[2]。从自卑怯懦的“丑小鱼”到勇于探险、自立自强的“领头人”,比比的成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这样的成长童话,是能够令儿童在阅读或聆听中沉醉自我,期许美梦的;而对于从小看着儿童文学长大的“大孩子”来说,也能够逆袭时光而共鸣,丰富对童年,对曾经的成长经历的忆念。好的童话总是能够唤回生命中那些随光阴飞逝,似乎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时光。
《嘟嘟小肥猪》一书中,作家采取类似于日记体的写法,记录嘟嘟的生活细节,故事基本情节取材于儿童基本的生活事件,容易使小读者产生共鸣。《愤怒的鱼儿》讲述了比比家园惨遭毁灭,经历千难万险,与同伴们一直走在寻找新家园的路上的故事,生动地写出结交新朋友,勇敢闯关,积极承担责任等儿童成长必经的环节。嘟嘟或者比比的成长之路常常也是孩子们的必经之路。优秀的成长题材作品有利于儿童毅力、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许多优秀品质的确立。所以,以成长为题材的作品对儿童的生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3],这也是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另一体现。在语言上,美的童话作品必然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家在单纯、干净的童话世界里执着地追求幸福,在现实世界里用文字为孩子们营造美丽的梦。他们用美好的文字为孩子建构起幻想的天堂,为孩子单纯、明净又色彩斑斓的梦插上腾飞的翅膀。读冰心的《寄小读者》优美的文字,我们的内心深处获得纯真的感受;读宫泽贤治的童话,文字中流露出的质朴的美,像一望无垠的田野,高远明净的天空,苍茫的大雪似乎能使多灾多难的生命得到最终的安抚……在《嘟嘟小肥猪》中,香杰新借用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祥和又欢乐的“森林大家庭”。
春日游学,小溪流开始叮咚地唱歌……
牛伯伯家不远处有一大片黄澄澄的油菜花,风一吹,花儿轻快地舞动起来,真是美极了;
午后,阳光和煦而温情地洒在绿油油的菜地里,衔泥的飞燕,轻灵而惬意地划过天空;
这天太阳公公好像发烧了;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4]……
这样的文字清新优美,既形象地描摹事物的清新特点,又富有童趣。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童话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徐徐展开。
童话承担着呵护孩子“未被异化的精神空间”的责任。关于爱与成长的童话,其色调必然是温暖的。由于接受客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向孩子展示的世界应该有所保留。成人世界的很多内容比如暴力、政治、性等,儿童是“不宜进去”的。香杰新在童话创作中,有意识地回避了一系列关于人性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出于职业意识,《愤怒的鱼儿》一书揭露了人类破坏环境,以及过度捕捉河豚,捕杀鲸鱼等,导致物种濒临灭绝的现实。但小鲸鱼壮壮失去妈妈,以及壮壮为救妈妈误撞捕鲸船死去等血腥场面,作者省略或者一笔带过。在《嘟嘟小肥猪》中,面对人性的缺陷,如狐狸怪怪狡猾的陷害、自私的挖苦,作家让嘟嘟一笑而过,大度化解……同样的情景在比利时象征主义戏剧大师莫里斯·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中也有表现。当蒂蒂儿和米蒂儿根据贝丽吕娜仙姑的指示,来到黑暗的墓地寻找青鸟,就在他们扭转钻石,即将见到阴森可怖的鬼魂时,所有人为孩子们捏一把汗。结果作家选择让“墓地”变成晨曦照映,朝露晶莹,微风吹送,百花盛开的幸福园。这样有意识的隐瞒是作家为呵护孩子敏感善良的心灵而编制的“善意的谎言”,是作家人文情怀的体现。有意识的隐瞒并不代表欺骗,在贫穷和苦难、热爱和平和停止战争、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等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上,儿童文学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揭露了不合理的制度下穷苦人民悲惨的生活;香杰新在《愤怒的鱼儿》一书中揭露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罪恶行径,呼吁人们保护海洋,关注生态环境。文学不分国界,面对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儿童文学应该承担起教化的作用。宣扬人类共同的文化理想,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在下一代的心灵土壤上播下和善友爱的种子。
关于爱和成长的童话故事,应该是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鲁迅先生敬服的是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力:“他(儿童)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香杰新写的是以天马行空的幻想为主的星月童话,上天下海,飞天遁地。为了满足孩子的想象,《嘟嘟小肥猪》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猪、百灵鸟、小白兔、狐狸——以人的形象,用形象说话代替生硬、呆板的说理和教训。为了满足孩子们探索的欲望,作者把自己写成了比目鱼,和小读者们一起探索神奇的海底世界。作家以儿童的视角创作童话,放下话语权威,卸下成人的架子,设身处地地为小读者构建满足他们幻想心理、游戏欲望的童话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作为一名父亲,在创作童话时不自觉地陷入了“代入”故事情节的漩涡,成为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之一,这样导致了其创作故事的角色缺失。在《嘟嘟小肥猪》故事里,隐没了父亲这个角色。因此,嘟嘟享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爱,书中唯独没有提及的是父爱;作家把自己“当成”比目鱼比比后,不自觉地对美丽的小鱼美美产生倾慕之情(可能是作者想要在故事里创造妈妈这个角色)。当然,童话故事并不回避人类的爱情题材,但却在服务于低龄儿童的童话里如何安置和表现男女爱情设有限制。这限制的度是可以探讨的。《愤怒的鱼儿》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否成功笔者个人持保守态度。
如果没有限制,又何以称为是“带着儿童的面具跳舞”呢?但带着儿童的面具跳舞所显现的正是成人关注、呵护儿童的使命。鲁兵在《喜见儿童笑脸》中写道:“幼儿文学不可能产生什么煌煌巨著,可是它负担着滋养着两岁到八岁近八千万孩子的任务。我把这当作一件了不起的事业来做,诚惶诚恐的是未能做好,愧对孩子们。”
从孩子写的一个简单的童话出发,父亲走上了童话创作之路,并乐此不疲。这是父亲与女儿之间美好的约定,同时也是童话作家与小读者们之间的纽带,这更是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美学原则之基石的像喻。
[1] 浦漫汀.安徒生简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35.
[2] 香杰新.愤怒的鱼儿[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
[3]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
[4] 香杰新.嘟嘟小肥猪[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Analysis and Comment on Fairy Tales Fat Piglet Dudu and The Angry FiSh
HUANG Zhong-shun L l Tao-x 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As to Xiang Jiexin’s fairy tales writing,its central theme is love and growth.Its love is from specific love to benevolence.Its growth makes children not afraid of adversity and dare to pursue dreams when they are imagining things.The fresh and clean language and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which the novel emphasizes form a pleasing contrast.All in all,this book follows the writing principl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namely,“goodness as beauty”.
Xiang Jie-xin;fairy tales;love;growth;goodness as beauty
I207.8
A
1009-0312(2016)02-0061-03
2015-10-21
黄忠顺(1959—),男,湖北荆门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