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对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

2016-09-05宋颖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口语考试大学

宋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2)

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对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

宋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2)

针对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目前还较为鲜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参与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的师生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对比学生考试成绩,得出结论:在目前阶段,期末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对教师教学上的影响要大于对学生学习上的影响——教师对课堂的口语活动更为重视,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期末口语考试在激发其口语学习动机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反拨作用

大学英语评估体系中所设置的语言测试最显而易见的目的一是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二是使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而在这两个表层目的之下同时也是该语言测试更深层的意义所在是其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影响,即反拨作用(Washback)。Hughes将反拨作用定义为“语言测试对教与学所产生的影响”[1]。Messick认为反拨作用是指“测试不同程度地影响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和从事语言学习的学生去做他们本来没必要去做的事情”[2]。尽管学者们对反拨作用的表述不一,但都说明了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依托北京市教委的重大教改项目“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Test of English Proficiency,简称TEP),将TEP口语测试(C级)纳入到了2013级非英语专业C班(即普通班)学生的期末测试内容中,口语成绩在学生的大学英语总评成绩中占15%。对于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后效研究,目前学术界的讨论多是围绕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而展开,而针对各校自设的期末口语考试后效研究则少得多,主要有伍宏传[3]、兰丽伟[4]、张雅卿[5]和胡冬霞[6]

分别针对中南大学、长春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和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所进行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重点是介绍考试的形式和步骤,而对于其后效作用的探讨多是从理论上阐述或仅仅开展单一的问卷调查来支撑,实证研究有限。为了具体地了解本校的期末口语考试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反拨作用,课题组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测试所涉部分教师和学生发起了调查,并结合一部分学生前后两个学期的期末口语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在更全面的实证依据的基础上,为本校及其他同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构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

一、期末口语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课题组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3级和2014级的部分非英语专业C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后效”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对于该考试的看法和该考试对其的反拨效应。该调查于2015年7月进行,共收到169份有效问卷,受访学生都至少参加过两次期末口语考试。

调查问卷主要包含4个方面:(1)学生两次期末口语考试考前准备的变化情况;(2)学生对期末口语考试的效果评价;(3)学生对期末口语考试的难度评价;(4)期末口语考试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互相影响情况。

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如下:

针对学生参加期末口语考试准备情况,本问卷设计了两个多项选择题以进行对比,首先是在“回忆在大一时第一次参加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之前,我的考试准备情况”(图1)和“在最近一次参加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之前,我的考试准备情况”(图2)这两个对比问题的回答中可见,在第一次口语考试之前,多数同学面对这一新的考试会选择考前短期内进行一些临时抱佛脚的准备,或者根本不做准备,而在平时就重视口语练习,积极参与课内外口语活动的学生则仅为少数。而对考试有了一至两次经验后,各选项比重有了轻微的变化,“完全没有做准备”的学生人数有了上升,“考前几天临时准备了一下,进行了一些口语练习”的受访学生人数减少幅度最大,“平时就开始准备”的受访学生人数也略微有所下降。从总的趋势来看,自该考试实施以来学生并没有逐渐重视的倾向,相反考前在准备上显示出无动于衷甚至是有所懈怠。

图1 选择题1

图2 选择题2

上述这一判断从“对于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我的备考态度变化情况”这一针对备考主观心态的问题的回答可以得到印证:选择“刚开始很认真,后来没那么认真了”的占比最高,为35%,其次为31%的“一直很认真”,“越来越认真”的占17%,“一直没把考试当回事”的占12%。由此可见,期末口语考试的确没有在激励学生重视考试上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上述问卷问题还涉及到学生的考前准备方式,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备考“一直很认真”或“越来越认真”,但他们备考的方式并没有从临时抱佛脚转移到平时课内外的努力上来。但在此问题上选择“其他”的5%的学生所陈述的开放性答案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平时上课就是练习,不用准备”,“自己口语还不错,考前只是着重看重点单词”,“一直比较认真”,“一直挺简单的,不是不当回事”,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学生不认真备考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主观上轻视或放弃口语学习。

针对期末口语考试的总体后期效果评价,本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对我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认为“有一些促进作用”的学生比例最大,为52%,其次认为“没什么促进作用”的占25%,“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占12%,“不确定有什么作用”的占8%,还有3%的学生认为期末口语考试对其英语口语能力“有消极作用”。其二是“我对我校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的看法(多选)”,其中“促使我更重视口语的练习”一项得票最高,为76人,其次是67人选择“是综合考查我的英语水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再接下来选择“促进了我的英语学习中听、读、写、译等其他方面的学习”和“使我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的人数相差不大,分别为52人和53人,选择“成为了我的学业负担,增加了考试心理压力”的有34人,选择“其他”的7名学生所陈述的开放性答案基本都是认为该考试“没什么用”。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考试总体上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正面影响,且认可其作为评估手段的价值。

对期末口语考试的难度评价,62.72%的受访学生认为“有些考题我能够应付,有些考题对我来说有困难”,其次是19.53%的学生认为“所有考题都不算困难”,由此可见该口语考试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难度适中,基本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这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通过努力就能够考出好成绩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前述的“自该考试实施以来学生并没有逐渐重视的倾向,相反考前在准备上显示出无动于衷甚至是有所懈怠”这一现象提供一些解释。

关于“你认为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会影响四级考试的复习吗?”这一开放性问题,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60.94%)表示“不会影响”,这有利于打消一些教师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要暂停第四学期口语考试的顾虑。

(二)成绩对比分析

课题组抽取了260名学生第一次(第一学期末)参加和第二次(第二学期末)参加口语考试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对照。所抽取班级的条件为:两学期均为同一个教师讲授大学英语,且该教师参加了该班级两次口语考试成绩的评定。这样的抽取方式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所得到的两次口语成绩评定的标准比较一致,另一方面有利于针对教师的后续调查访谈的开展。从图3可以看出,两次口语成绩的变化情况基本呈正态分布,两学期成绩保持平稳的学生比例占据绝大多数,但成绩有上升趋势的学生人数要明显多于成绩下降的学生人数。总体来说,期末口语考试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还是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正面效果,但不可否认效果还是非常有限的。

图3 两次期末口语考试成绩变化统计图

二、期末口语考试对教师教学的反拨作用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分析

在发放学生问卷的同时,课题组在本校大学英语教研室中进行了“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后效”的教师版本的问卷调查,共回收到35份有效问卷,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均为本校大学英语教学一线教师,且都作为考官参与了期末口语考试。调查问卷主要包含3个方面:(1)教师实施期末口语考试前后的口语教学变化情况;(2)从教师角度看期末口语考试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3)教师对期末口语考试成绩的后续处理及利用。

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如下:

对于问题“对比口语考试纳入期末评估体系前后,您对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态度变化情况”的回答,有51%的受访教师选择了“更重视了”,其次是37%的教师选择“一直都很重视”,这反映出自从期末口语考试以来,教师对口语练习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落实到实际课堂操作上,受访教师对“自从口语考试纳入期末评估体系以来,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时间情况”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77%的教师选择的是“有所增加”,20%为“无变化”,还有约3%为“大幅增加”,这一结果与前述的重视程度是成正相关的。就期末口语考试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口语练习的方式上的影响,43%的受访教师是“将课本材料和考试题型适当结合”,40%则“不拘泥于课本和考试,形式多样”,11%是“以课本提供参考为主”,6%则“以口语考试题型为主”,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将考试与课堂练习相结合。

从教师角度观察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设计了3个问题:(1)“自从学生参加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以来,他们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总的参与情况”,有54%受访教师选择“没有变化”,40%选择“活跃度提高”,3%为“活跃度降低”,还有3%认为不同的班级情况不同。(2)“您认为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对您班上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是”,66%的受访教师认为“有一定的促进”,26%认为“没什么促进”,6%认为“有很大促进”。(3)“您认为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对您班上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影响是”,有54%的受访教师认为“有一定的促进”,6%认为“有很大促进”,26%认为“没什么促进”。从这3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期末口语考试对学生的口语及英语学习影响是积极的,在课堂氛围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感受到了口语考试带来的正面影响,但必须承认其影响范围和程度还比较有限。

就教师对期末口语考试成绩的后续处理方式,35名教师中除12名选择了“考评完就没有再看”以外,其余则都选择了“进行分析总结问题”或“作为下学期组织口语练习的参考”。就教师对学生的期末口语考试成绩的看法,教师的主流意见则为“区分度不够”(15名选择)和“比较公正,有一定说服力”(16名选择)。由此可见,期末口语成绩对于多数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而口语考试及其评价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教师访谈

课题组选择了6名在两学期内教同一个班并参加了该班连续两次期末口语测试工作的教师,就期末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进行了访谈。在教师的访谈中进一步证实,期末口语考试与学生练习口语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也就是说,期末口语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起到激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口语活动中来的作用。受访教师尤其指出的是,相比口语零基础(即几乎无法开口进行口语表达)的同学来说,口语考试对基础尚可、有能力应付口语考试的同学的激励更大。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口语活动的主角通常是口语较好或性格较外向的同学充当,而口语零基础且羞于开口的同学还是缺乏锻炼机会;另一方面,考试的难度对于口语零基础的同学还是有些望尘莫及,因此他们从主观上也会放弃课堂上的练习机会。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课题组认为,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总体上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积极作用的。对于教师来说,期末口语考试给了他们一个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口语教学活动的契机,利用这一考试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口语考试的成绩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口语学习状况,也为教师提供了后续课堂开展方式和方法的依据,使口语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照顾到更多有需要的学生,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进而推动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期末口语考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口语、改变哑巴英语学习状态的动机,尽管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目前的口语练习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一部分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总评成绩而对口语开始有所重视并付诸行动,且取得了一些进步,这已经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但必须指出的是,在期末口语考试刚刚施行不久的现阶段,其反拨作用对教师教学上的影响要大于对学生学习上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课堂口语活动更为重视,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虽然期末口语考试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在口语活动中并未明显显现出更大的热情,在口语考试成绩上也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进步。

鉴于上述结论,课题组结合调查问卷中师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对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及口语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1.细化口语考试难度水平或调整成绩比重分配。鉴于期末口语考试对学生的口语练习激励不足,可以适当将口语考试的难度再进行细分,从题型、内容等方面着手,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这样可以照顾到相当一部分口语基础差的同学,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和可达成的目标;适当调整口语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并将口语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以此激励部分不愿意开口参与课堂口语活动的同学开口练习,也使口语成绩能够拉开差距,提高区分度,体现更真实的水平。

2.保持口语考试的连贯性。鉴于口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保持口语考试的连贯性,将期末口语考试在学生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始终贯彻下去,这样有利于推动学生长期坚持,并最终取得一些可见的进步。

3.拓展口语练习空间。在学生和教师问卷中的开放性建议征求中都普遍反映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练习口语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营造口语练习的氛围,让课堂上没有机会的同学得到练习的机会,如让口语较好的同学与口语零基础的同学组成若干一帮一互助小组;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普及人机交互练习等。在班级甚至学校层面,可以每周定时定点组织“英语角”活动,给学生营造自由交流的空间。

总之,大学英语期末口语考试是一项值得长期坚持实施的考评方式,它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改进,寻找到最适合本校学生的考查方式和内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对教与学应有的反拨作用。

[1] 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5.

[2] Messick S.Meaning and values in test validation:the science and ethics of assessment[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8):5-11.

[3] 伍宏传.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反拨效应的调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48-50.

[4] 兰丽伟,张清东.大学英语期末口语测试及其反拨作用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3(2):99-101.

[5] 张雅卿.运用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原理优化课堂教学:以大学英语期末口语测试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12):128-129.

[6] 胡冬霞.大学英语期末口语测试实践与反思[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9(9):85-87.

0n the Washback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Final 0ral Test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A Case Study of BlSTU

S0NG Y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There is currently a scarcity of researches on the washback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final oral tests.This research is done among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non-English-major students who took part in the final oral tests in BISTU.Via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open-ended interview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final oral test result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ashback effect of final oral tests on teachers’teaching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students’learning,that is,teachers have placed more emphasis on classroom oral activities,while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final oral test did not work well in activating their motivation for practicing oral English.

college English;final oral test;washback effect

H319.32

A

1009-0312(2016)02-0107-05

2015-11-25

2015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后效研究”(2015JGYB38)。

宋颖(1979—),女,江西新余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口语考试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酒中的口语诗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