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6-03-20金晶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

金晶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金晶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我国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并不乐观,出现了学校关注不够、师资短缺、学生认识不足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加强观念,提高意识;培养师资,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让他们对各个专业、各种职业有更为客观的了解,对未来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境;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类生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的情感与意志、个性与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面对未知的社会时,青少年渴望变换的社会角色往往具有盲目性,因此,学校对青少年的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清晰的目标与理想,帮助他们培养成功道路上必备的优秀心理品质,就显得极其重要。相对于国外的职业生涯辅导,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且关注的重点多放在大学,而忽视了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指导,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指导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根据实际情况,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专业[1]。在中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增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也能让他们对各个专业、各种职业有更为客观的了解;还能帮助他们综合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需求,做出对未来最合适的选择[2]。

1 中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在寻找梦想并为之奋斗的过程中,明确人生的目标和使命,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地激励自己,完善自己,给人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1.1 提高自我认知,激发学习动机

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价值观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认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看待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面临选择时做到不盲目、不迷惑。认识自我从了解兴趣做起,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进一步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激励和推进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大多数学生是在外在动机的驱使下维持学习的,如为了回报父母和进行更高层次的教育等,但是一旦失去压力,外在动机就很容易削弱。比如进入大学后轻松的学习环境导致自制力减退和网络成瘾等现象[3]。因此,只有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学生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十足的干劲,才会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帮助他们开发个性潜能,建立自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2 增加对社会的了解,达到自我实现

中学阶段的学生活动范围大多局限在学校,对职业生活缺乏真实的体验。由于社会经验的缺失,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只能通过网络媒体或者别人的主观认识进行构建,无法通过可靠的途径和渠道来了解整个社会的变化,从而导致他们对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程度的缺乏[4]。因此,青少年在面临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容易出现生涯设计不合理、职业理想不实际等现象。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正确认识职业,在实践中学习,了解社会的新趋势,为职业生涯设计做好准备。

生涯规划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自我实现,也就是充分开发个人潜能,利用个人的能力和优势,让每个个体都能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完成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宽容,发掘学生身上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挥自我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5]。

2 中学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困境

中学阶段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自己的能力,生涯规划教育可引导中学生对未来进行规划,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然而,目前在中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有诸多困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学校管理制度滞后

相较于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说,我国的起步较晚并且发展相对缓慢,除了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得较好之外,其他城市绝大部分中学还没有相关课程。虽然近年来生涯规划逐渐受到较多关注,但大多集中在高校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仍然十分缺乏,教育行政部门对此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详细具体的指导要求,缺少相应的教育方针,从而导致生涯规划教育被忽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面对中考和高考压力,学校都是尽可能地多安排文化科目课时,以确保学校的升学率。即使有的学校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时也是少之又少,且在临近大考时还会被别的科目占用课时,学校的不重视让生涯规划教育很难顺利地开展下去[6]。此外,很多家长、学生和教师都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2 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目前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存在一个很大的阻碍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专职教师人数偏少。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专业教师或者专家的指导下才能进行,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通常是由学科教师或其他行政人员兼职进行,他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知识,不能全面系统地对生涯教育进行了解,因此,难以有效开展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学生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以及充分的发展。二是教师专业水平偏低。有的学校即使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学教师,但真正达到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实现人生理想的却少之又少。中学阶段因为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方面没有全面的了解,而非专业的教师无法依据人生发展的知识来指导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因此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只能听取他人的建议,非专业教师一般都是根据个人的主观认识来指导学生填写志愿,没有结合学生的独特性,从而无法帮助学生选择真正适合他的人生之路。

2.3 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全面

青少年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矛盾会使他们面临许多心理危机。首先,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导致自我认知不足,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清楚,无法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面对职业抉择时往往比较迷茫。其次,有些学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他们虽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但当直面自己的缺点时往往采取逃避的方法,遇到矛盾性和批判性的问题时,容易出现抵触心理。例如在树立目标时,由于不愿面对自己的缺点而设立一个跟自己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遥不可及的目标,最后几乎也很难实现。这些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难免不会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无法做出客观、正确的选择。最后,青少年对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认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一些学生由于对学习任务的重要性理解有偏差,无法适应学习和生活,树立积极的态度,探索学习的潜力,最后导致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缺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职业规划不重要,一味地关注学业成绩,认为只要能考到高分就够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3 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针对以上所归纳的几点关于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几点建议,可为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3.1 加强观念,提高意识

学校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办学方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积极设立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指导小组,对招聘高校、教学科研、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系统开发,指导中学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7]。学校应建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组,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制定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初一年级起开设生涯规划相关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积累,加强学科渗透,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制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主动利用家长、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等资源,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建立学生生涯规划体验基地,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学校可以科学地利用测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加强学生个别咨询,建设专门的咨询场所,完善学生表达和咨询的途径和方法。

3.2 培养师资,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为确保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必须配备专业的生涯规划导师,并逐步建立专职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相互指导团队合作的专业队伍。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生涯规划教育拥有可进行专业指导的教师,学校应该充分开发本校的教师资源,加强对校内师资队伍的培训,让学校教师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中来。从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着手,可以组织教师到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进修学习,提高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与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进行交流,也可在专职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以提高实践能力。除了培养在校的教师,学校还可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专职教师对生涯规划的知识有整体系统的了解,能够给予学生更加有效且综合的指导,能最大力度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3 积极引导学生,尊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都不一样,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而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定义学生的好坏,要积极探索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完成生涯规划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激发学生的积极体验,树立自信。无论学生的成绩如何,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关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潜力,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二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增强心理弹性。在面对未知的道路时,不成熟的青少年总会感到迷惑和彷徨,有时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有的即使做出了选择,树立了目标,但是不知道要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实现。而生涯规划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学业规划进行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在对未来的人生之路进行选择时,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要敢于迎难而上,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培养了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态度。注重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能够让学生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挫折时坚强勇敢地走下去,充满信心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8]。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生通过生涯规划进一步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促进发展,完善自己。因此,在中学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青少年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恰当的引导,将会对青少年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1] 梁斌.中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占丽娟.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3):11-13.

[3] 昝晓英.浅析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9):36-37.

[4] 郭莲花.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92-95.

[5] 俞国良.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10):63-67.

[6] 蔡琪.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4,6(16):59-61.

[7] 梁梅.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及突围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23):28-29.

[8] 王晓怡.积极心理学对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4):34-35.

(责任校对 龙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06

2016100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110183)

金晶(1992-),女,湖南汨罗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G444

A

1674-5884(2016)12-0016-04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中学阶段有限集元素数目运算的有效拓展
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