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班级德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
2016-03-20梁小兰
梁小兰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21800)
简谈班级德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
梁小兰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21800)
宽容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美德,引领着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友好和谐的社会风尚,对于青少年个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应积极发挥班主任效应的育人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和体谅,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宽以待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全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等,将宽容心德育渗透在班级日常的情感教育中,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德育;班主任;宽容心;德育渗透
“宇宙之所以广阔,是因为它能包容璀璨繁星。地球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能包容寄居在它身上的物种。人类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一颗包容的心。”这是我们熟知的哲言。宽容被理解为一种态度或一种心境,它描述了某些潜在的价值[1]。宽容是人类特有的意识和情感,是人的一种美德,是理想人格的内核,它意味着爱、尊重和理解[2-3]。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期望自己的学生拥有宇宙般宽阔的胸怀,用自己的善良、宽容和理解营造友好、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为将来顺利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受到家庭万般呵护的90后学生中,不少人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应有的宽容心。遇到事情,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常常首先只考虑到自己,特别在乎自己的感受,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更谈不上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德育教学目的不同于其他一般学科,其在传授一定道德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对这些道德知识的正确态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价值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4]。作为班级“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的班主任应该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在班级德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和合作,建立集体成员之间友爱平等、心理相容的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个性全面而健康地发展,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5]。那么,班主任如何充分发挥班级德育的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教育因素,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宽容心呢?笔者仅撷取几个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加以分析。
1 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和体谅
一天下午,Q同学激动地跑到办公室对我说:“X同学把我的眼镜打坏了!并且他态度很不好。”对于学生的投诉,我坚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向三四个同学了解了情况,然后找到X。X说他不小心把Q的眼镜打下地,也向Q道歉了,但Q认为他是有意的,还推了他一把。我对X说:“老师相信你是无意的,但你的冒失行为已经对Q同学造成伤害,所以你理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是打的不是眼镜,而是眼睛呢?”我继续说:“等会儿陪他去修眼镜,往返的车费和修眼镜的费用由你承担。”“嗯!”X满口答应了。
事后,我做了种种假设。假如Q同学宽容点,接受他的道歉,就不会有推人之举了;假如X当时提出赔偿,Q就不会那么生气了。然而假设终归只是假设,有些假设很快又被我推翻了。譬如,体育课上,有些意外难以避免,正如在球赛中只有犯规没有打人的说法一样,体育课上没有有意的伤害,大家都是同学,既无宿怨,也无利益之争,根本就不存在有意之为。然而,为什么学生们的表现却不是我所想象和期待的呢?如果孩子们能认识到体育课上有些意外难以避免,包括一些无意的伤害,能彼此包容、体谅,事情的发展一定会更好。所以,同学们要经常保持一种阳光宽容的心态,冷静地对待突发事件,在同学犯了错误时,应该换位思考、宽容大度,从而原谅他无心造成的伤害,别用有意的伤害回击无意的伤害。
2 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宽以待人
在常人的思维定式中,成绩好的同学什么都好,他们就是完美的版本,不能犯错。老师对这样的学生给予了过高的希望,同学们也把他们当成自己努力超越的对象。可是,他们也是人,难免也会犯错。然而,当这些优秀学生犯错时,班上却往往会有一些反常的现象,不少同学显得很兴奋,甚至幸灾乐祸,惟恐看不到这个同学的笑话。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个性,又有损班级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如何引导和教育,值得班主任研究和探索。
有一次,班上成绩最好的C同学在晚自习的时候讲小话,被值日生记了名字,心里不爽,与值日生理论了一番,值日的女生很认真负责,当时就委屈地哭了。我立刻意识到,平时我们经常探讨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受挫折能力,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让我把注意力从原本对优秀生的教育上转到了另一个我以前不曾在意的问题上。当时我把C学生单独叫到走廊的一头,轻声问他:“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没等他回答,我就发现后面有五六个学生尾随偷听。从他们的表情和隐隐传来的议论声,我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因为C同学很拔尖,经常受表扬,令其他同学望尘莫及,现在看到老师批评他,一些同学就幸灾乐祸,不会放过看他难堪的机会。我没有生气,淡淡地问:“你们不睡觉,出来干嘛?”他们也很机灵,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出来赏月,瞧,多好的月色啊!”其中一个同学还有模有样地背起了刚学的课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他的几个也跟着摇头晃脑了起来。那情景简直是令人啼笑皆非。
通过这件意外事情,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些学生总是怀着不好的心态看待别人的缺点,甚至嘲笑别人的缺陷和痛苦?青春期的孩子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应该培养他们宽阔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理解和仁爱,学会正当和公平的竞争,宽以待人,远离世俗的自私、狭隘和嫉妒。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拥有阳光般的笑脸和一颗宽容的心。作为广益的学子,更应该懂得:校训“公、勤、仁、勇”的“仁”字就包含着深厚的宽容之义,它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教育者正视学生个性差异,在宽容上以身作则,不断教诲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成人感”和独立性表现得极为强烈。但他们认识片面,有限的认识能力和生活阅历让他们往往很难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和评介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所以常常表现为优越感很强,对不如自己的同学表现得不屑一顾,总是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有的则对比自己强的同学表示出不服气,心生嫉妒。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经常自夸或向老师邀功。比方说捡到一块钱,帮别人拖了一下地板,生怕老师不知道。当老师表扬另外一个同学时,他们会很不屑地喊:“切!”那声音,那神情,那态度,简直就是天下唯我独尊,其他的人都算不得什么。有次运动会上,一个同学跑了800 m,得了第8名,我表扬了她认真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当场就有同学说:“要是我去跑的话,肯定会比她快的。”课堂上,有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某些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喊:“错了,错了!我来!”连别人把错误答案说完的机会都不给。
有次上课,学生问我以前读书成绩如何?我如实地回答,当时有很多同学很羡慕我,但也有同学内心不服气。有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您以前那么优秀,为何现在还只是在这里当一名普通的老师?”当时我有些生气,但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优秀得不到他的欣赏,我很想告诉他们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合力才可以促成,其实做一名优秀的老师也不容易,更何况我自己也很享受这种职业幸福感,然而我没有这样说,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透露出半点不悦,而是用一种非常欣赏的语气大声说:“我之所以在这里做一名普通的老师,是为了培养像你们这样以后比我更优秀的学生!”我话音一落,立刻被他们的掌声包围,我想是我的宽容赢得了他们的赞赏。我期望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宽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勇敢地直面自己的不足,善待“弱者”,欣赏“强者”;宽待“弱者”,宽容“强者”。既要能容人之短,也要容人之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心胸的豁达和人格的高尚。而如果一个人惟我独尊,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其实根本就在于不能也不愿意去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这就是不宽容他人的表现。正如哲人所说:天空收容每一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无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4 结语
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这是永恒的规律。除开家庭,班级是学生活动的首属群体,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其中了解最基本的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养成和传递思想、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态度。所以,班主任应该抓住班级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因素,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认识到在交往中应该避免给别人带来哪怕是无意的伤害;而在自己意外受到伤害时不要睚眦必报,用有意的伤害回击无意的伤害。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份欣赏,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尊重,少一份不屑。在活动和交往当中学会宽容、理解、友爱和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社会所期望的理想人格,创造美好的境界。
[1] 迈克尔·沃尔泽.论宽容[M].袁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唐艳灿.宽容心:道德教育的必修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4):37-40.
[3] 贺来.宽容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4] 梁明月,班建武.学校德育课程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0(11):58-62.
[5]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Z].教基一[2009]12号.
(责任校对 龙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04
20160627
梁小兰(1978-),女,湖南耒阳人,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G631
A
1674-5884(2016)12-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