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实现研究*

2016-03-20倪代川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00444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00444

档案与建设 2016年2期
关键词:档案馆价值数字

倪代川 戚 颖(.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00444;.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00444)



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实现研究*

倪代川1戚颖2
(1.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44;2.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444)

[摘要]数字环境下档案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契机,档案资源的价值在此背景下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与拓展。文章围绕档案价值的实现,分别从学术、技术和管理视角对数字档案资源研究与实践、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制度健全与政策完善等跟档案价值实现的关系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数字环境档案价值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分类号]G271

“档案是国家的财富、是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民族保存的档案年代是否久远、数量是否浩瀚,是这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1]。在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档案信息化在技术驱动背景下得到快速、全面、深度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在档案资源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等档案核心业务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深刻影响着档案事业自身的转型与创新,驱动着档案价值的拓展与革新,为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的实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 国内外数字档案资源研究与实践为档案价值实现奠定了基础

数字档案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未来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态,关系到未来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及其功能发挥,关系到档案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为此,国内外档案界都密切关注数字档案资源,并为之展开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1.1学术研究凝聚档案价值共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推进,国内外学者亦已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展开了深入研究。国内档案界研究主要是在围绕数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展开系列探索,突出表现在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等领域。如陈永生、薛四新、黄翠等围绕数字档案信息对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安全保障、分级管理以及基础数据库建设等进行了探析;倪丽娟、张东华等从信息化发展角度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进行了探讨;金波等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探讨了信息网络技术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关系,并围绕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吕元智从云计算角度探讨国家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提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等。在国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Luciana Duranti教授先后主持的InterPARES、The Records in the Clouds等项目,对文件保管系统及交互式的动态环境中的可靠的、真实的电子文件的生成、管理、保存方式,及存储于云环境中的数字文件的管理、安全等问题开展研究[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nne J.Gilliland教授主持的Metadata Archaeology项目运用元数据考古学的方法对全球化、数字化世界的文件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3]。国内外学者的学术探索不仅反映了数字档案资源研究主题具有前沿性,而且为人们理解和把握数字环境下档案自身的价值乃至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1.2专业实践推动档案价值显现

目前,国际上的数字资源保存与建设计划主要有DPC、PREMIS、LOCKSS、OAI- PMH、OAIS、InterPARES等。其中OAI- PMH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即开放档案元数据获取协议,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元数据交换与获取,达到档案资源共享;OAI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旨在构建信息系统参考模型和概念框架,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保护和可存取,目前已成为国际标准(ISO14721—2003);InterPARES(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ermanent Authentic Records in Electronic Systems)是一项大型的跨国电子文件国际研究合作项目,旨在为国际、国家及机构制定长期保存真实电子文件的政策、战略、标准提供原则和依据[4]。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列入政府发展规划。1998年,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提出电子文件档案馆(ERA)实施方案,永久保存联邦政府电子文件,实现电子文件的一站式服务和综合利用。英国1995年开始建立英国国家数字档案馆,2006年英国国家档案馆凭借“国家档案馆全球搜索”“国家档案馆的数字化项目”“国家档案馆的学习网站”三个项目,以丰富的数字资源满足公众需要,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五大政府网站之一。澳大利亚自1992年开展电子文件项目以来,相继颁布《文件管理标准》《文献与信息——文件管理》《数字文件管理指南》等国家及国际标准,为数字档案资源形成、管理、保存提供指导[5]。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成立“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全面推进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并先后发布《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等政策性文件,全面指导数字环境下的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为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实践基础。

2 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动力

著名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对技术的本质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其专著《技术的本质》一书中,作者认为“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和无尽的财富,也成就了经济的繁荣。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因技术而改变”[6]。作者认为,“技术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的编程,它是一种对现象的捕捉,并驾驭这些现象为人类的目的服务”[7]。随着技术与社会的深度发展和融合,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典型特征的数字环境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并如布莱恩·阿瑟所描述的技术本质一样,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档案价值的拓展创造了便利,也为当下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动力。2012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指出,需要“努力解决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新型载体保护技术、不同载体信息转换技术、电子档案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技术难点、热点问题,更好地发挥新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8]。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催生着数字档案资源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推动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与变革,更为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的实现与拓展提供了动力之源。

2.1技术发展驱动档案价值再发现

传统环境下,囿于档案载体形态和利用环境,档案“沉睡”现象较为普遍,“死档案”成为常态,档案价值的实现面临诸多障碍,档案的价值形态如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等往往停留于观念层面,在实践领域发挥有限。而在数字环境下,无论是档案的载体形态还是档案的利用形式,均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驱动下发生着革命性变革,推动着档案事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数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快速成长,推动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冯惠玲认为,数字档案资源及其建设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三方面重要价值:第一,数字档案资源的形成与发展扩大了档案资源的范畴;第二,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将增强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第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档案馆的公众满意度[9]。在此环境下,档案价值不仅得到了现实拓展,如传统档案的数字化为档案利用根除了载体障碍,不仅有利于高龄档案的保护,而且拓展了档案资源的利用广度,增强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度;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数字档案资源的规模效益提供了可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档案价值的实现机制与路径,为新环境下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有利于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内在价值,增强档案部门的档案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档案部门的档案服务能力,促进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使档案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档案价值在档案利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放大和张扬。再如充分发挥档案的史料价值,为数字环境下的历史研究提供海量档案资源支撑;强化档案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档案公共服务惠及社会大众;加强档案信息公开与资源公布,满足学术研究、实践参考、家庭利用等多元化的社会档案利用需求,促进社会认同;参与现代社区建设,使档案工作者从被动的保管者转型为积极的中介人、社会活动家、社区推动者等。

2.2技术应用驱动档案馆(室)功能再拓展

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档案馆(室)功能的实现与拓展是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在传统环境下,档案馆(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保存上面,即传统上说的“重保存轻利用”“重保密轻开放”等。当然,在传统环境下,档案提供利用虽然为档案机构的重要职责,但囿于社会环境、机构条件、档案政策等限制,档案的提供利用功能受到极大的限制,未能充分显现档案机构自身的社会功能,也限制了档案价值的实现,使得海量档案资源仅停留在“死档案”层面,各档案机构仅仅表现为“档案库”状态。为此,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聚焦档案资源开发力度,明确要求“各档案馆(室)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不断拓展档案馆(室)的社会功能。如充分利用web2.0技术应用,不断创新档案服务形式,“主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通过报送或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出版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制作电视节目、发布网络视频、发行音像制品、送档案信息进农村和社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推动档案机构服务功能的拓展;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现实和历史价值,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有档案特色、有社会影响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精品力作,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10]。涂子沛在其《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一书指出:“随着人类跃进到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新知识的来源,还是记录历史最重要、最可靠、最好的方式……数据就是静态的历史,历史就是动态的数据”[11]。可见,在大数据时代,各类档案机构所保存的海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价值将无可估量,有利于我们不断拓展档案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数据价值,推动档案馆(室)功能的拓展,特别是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人文研究贡献档案力量,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3 制度的健全与政策的完善为档案价值实现增强了保障能力

法治不仅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制度的健全与政策的完善正是现代法治精神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它为社会良性运行的规范化奠定法治基础。同样,在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的实现不仅对技术充满依赖和期待,而且需要通过对档案制度的健全和档案政策的完善来规范档案实践,推动档案法治化管理,保障档案价值的实现。

3.1制度建设优化档案价值实现环境

随着网络社会的深层演进,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等“地球村”效应越来越明显,全球治理的法治化精神得到张扬,公民社会也得到快速成长,推动着社会的深层变革,其中,对制度的尊敬与推崇成为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不仅世界各国特别尊重依法治国,而且各行各业也对自身的制度化建设格外重视,力推制度化管理,为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档案领域,由于受技术驱动与社会转型的双重影响,档案制度建设备受重视,特别是数字环境下的档案制度建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效用明显。在数字档案资源快速增长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的专业背景下,传统档案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强数字环境下的档案制度建设,不断优化档案制度,增强档案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使得数字环境下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档案核心业务能够制度化运行,不断优化档案价值实现的制度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路径加强数字环境下的档案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档案法》,确保数字环境下的档案事业发展有法可依;二是加强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的制度性建设,优化档案制度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档案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建立科学的档案事业发展决策机制;四是强化档案反馈机制建设,聚焦数字环境下的档案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等,增强数字环境下档案价值实现的保障能力。

3.2政策体系增强档案价值实现效率

档案政策关系着档案事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是档案法治化管理的行政体现,是档案事业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生态因子,攸关档案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在通过制度优化实现档案法治化管理的进程中,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的国家档案局,应当主动担当数字时代赋予的专业使命,从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科学制定档案政策,指导数字环境下的国家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同时,各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要在积极贯彻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因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区域档案事业实际的区域档案政策,确保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推动地方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如在数字环境下,需要对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体制设计进行研究,既要分析传统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中的适应性及新问题,又要积极探讨如何突破体制障碍,理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中各行业各部门的关系,并与传统档案资源整合相协调,明确国家各级档案部门和各行业档案部门的责任要求。如国家档案行政机构需要在不同阶段发布相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政策,推动国家档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共享,切实增强档案价值实现的效率,更好地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说,国家档案事业政策体系的制定与建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专题性的档案政策,如国家档案局2002年发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2010年发布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等;二是围绕国家五年规划做好档案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如2011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三是针对档案事业阶段性发展特征,制定全局性的档案事业发展行业指导政策,如2014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为新环境下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揭示了档案事业发展战略要义,进一步明确了档案事业发展目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档案资源生态管理策略研究”(编号15CTQ03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斌.档案价值论[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

[2]Luciana Duranti.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accurate and authentic digital data:the InterPARES project[J]. Data Science Journal,2005(4):106-118.

[3]Gilliland,Anne J.Reflections on the Value of Metadata Archaeology for Recordkeeping in a Global,Digital World[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Volume 32,Number 1,1 April 2011,pp. 103-118.

[4]金波,丁华东,倪代川.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M].学习出版社,2014:6-12.

[5]王芳.数字档案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81-426.

[6]布莱恩·阿瑟著,曹东溟、王健康译.技术的本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1.

[7]布莱恩·阿瑟著,曹东溟、王健康译.技术的本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227.

[8]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2-3-2:(1).

[9]冯惠玲.中国记忆与数字档案资源在广州——冯惠玲在幸福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论坛上的演讲[EB/OL].[2014- 05- 10].http://www.gzdaj.gov.cn/gzdt/201109/ t20110909_57047.htm.

[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N].中国档案报,2014-5-5:(1).

[11]涂子沛.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M].中信出版社,2014:335-336.

倪代川,上海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戚颖,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档案利用服务。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Archives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Ni Daichuan1,Qi Ying2
(1.Library of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2.Shanghai Cit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Platform,Shanghai,200444)

Abstract:Facing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archival career may have new opportunities,while the value of archival resources will be further release and expansion. This paper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rchival value,respectively,from the academic perspective,technical perspective 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system analysi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archive resources,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 system and perfect policies.

Keywords:Digital Environment;Archive Value;Archival Resources;Utilization of Archives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档案馆价值数字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答数字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数字看G20
when与while档案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