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会稽地记考论与辑补
2016-03-20张帆帆
张帆帆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献辑考
魏晋南北朝会稽地记考论与辑补
张帆帆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著史籍蔚然兴起,地记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类型。此时期多数地区均有地记存世,地记数量较多的地区,多为当时的经济、文化及军事重心。会稽郡,秦置,汉因之,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隶属当时的文化、经济、军事重镇扬州。今所见会稽地区地记作者可考者有吴朱育《会稽土地记》、晋贺循《会稽记》、宋孔灵符《会稽记》、陈夏侯曾先《会稽地志》等,除此之外,各类书、文集等又征引不著作者之会稽地记数种。
一 会稽地区地记作者及版本流传情况
朱育《会稽土地记》,《隋书·经籍志》言一卷,入“地理之记”。朱育,吴时人,尝为侍中,东观令,有《毛诗答杂问》、《幼学》二卷,好奇字,有《字属》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朱育《会稽记》四卷,《新唐书·艺文志》同,盖即朱育《会稽土地记》。姚振宗《三国艺文志》卷二“朱育《会稽记》”题解言:“孙亮太平三年,育为郡门下书佐,对太守濮阳兴访本郡人物及吴会分郡始末,凡千数百言,即此书之缘起。《隋志》《土地记》一卷,两《唐志》似合人物、土地为一书,故四卷。又以其书人物为多,改入传记类。”*[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续修四库全书,第9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12页。此书,两唐书皆录,当其北宋时仍存,但今所见北宋各书未有征引者。此书南宋时不闻,《宋史·艺文志》亦不著录,或亡于两宋之交。
贺循《会稽记》,《隋书·经籍志》言一卷。贺循,东晋时人,《晋中兴书》曰:“贺循,字彦先,博览群书,尤明三礼,为江东儒宗,征拜博士。尝为太常,又有《丧服要》。”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二十“《会稽先贤像赞》”题解言贺循《会稽记》与贺氏《会稽先贤像赞》原为一书:“案本志《地理类》有《会稽记》一卷,贺循撰,似与此本(《会稽先贤像赞》)为一书,著录家分人物、名官之类入传记,遂割裂而不相统摄,若是,则《唐志》题‘贺氏’者,循也。”*[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续修四库全书,第9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07页。另外,姚书卷二一“《会稽记》”题解则言“《宋书·州郡志》‘会稽始宁令’下引贺续《会稽记》,续,当为‘循’之误。”“或循之后别有修纂者,又疑‘续’为‘循’字之误。又或‘续’上有‘循’字,循盖续朱育之书也。”*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第353页。贺循《会稽记》,南宋《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续志》见引,当南宋时仍存,《宋史·艺文志》不见著录,或亡于宋元之交。
孔灵符,刘宋时人,生卒年不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书》本传载其元嘉末为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尚书吏部郎。世祖大明初自侍中为辅国将军,郢州刺史,入为丹阳尹,有治绩。灵符自丹阳出为会稽太守,寻加豫章王子尚抚军长史,又为寻阳王子房右军长史,太守如故。悫实有材干,不存华饰,每所莅官,政绩修理,前废帝景和中犯忤近臣,为所谗构,遣鞭杀之。父孔靖,字季恭,尝为会稽内史。二子湛之、渊之。孔灵符《会稽记》,卷亡,史志不著录。此书南宋时诸书多征引,当南宋时仍存。
孔晔《会稽记》,卷亡,史志亦不著录。南宋诸书时见征引,或其此时仍存。孔晔,诸书征引时“孔皋”“孔昱”等,当即孔晔也。《说郛》辑得孔晔《会稽记》五条,黄奭《汉学堂丛书》所辑条目与《说郛》本同,盖直接抄录《说郛》而成。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认为孔晔《会稽记》与孔灵符《会稽记》当为一书:“愚按《寰宇记·江南东道》引‘射的白斛一百,射的玄斛一千’之语,称孔晔《记》,《御览·地部》同引之,则称孔灵符,疑晔乃灵符名,而以字行,故《宋书》本传祗称灵符也。”*[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见王承略、刘心明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十四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15页。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辑孔灵符《会稽记》,亦言考孔晔当即孔灵符*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09页。。辛德勇《古地理书辨证三题·孔晔〈会稽记〉与孔灵符〈会稽记〉》则考证孔晔与孔灵符为两人:“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二五有《周孔昌寓碑跋》,谓‘右《周孔昌寓碑》,载其世系甚详,云:宣尼父三十六世孙也,十四世祖潜,吴侍中,生晋豫章太守竺,竺生大尚书冲,冲生大司农侃,侃生秘书监滔,滔生江夏太守俟,俟生宋尚书左丞幼,幼生尚书左丞遥之,遥之生中书侍郎晔,晔生齐散骑常侍佩。”而孔灵符父季恭,《宋书》卷五十四载季恭“祖愉,晋车骑将军;父闇,散骑常侍。”又《晋书》卷七十八《孔愉传》谓孔愉“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祖竺,吴豫章太守;父恬,湘东太守;从兄侃,大司农。”由此二条可证孔晔与孔灵符为同族,孔竺为晔七世祖、灵符五世祖。孔灵符仕宋官至会稽太守,而孔晔虽为孔灵符族孙,但据《孔寓昌碑》,也是宋中书侍郎,时代相同,二人《会稽记》撰写之先后殊不易断定。*见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一书。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272-275页。辛德勇此文考证甚详,当是。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卷亡,史志不著录,诸书征引时多作“夏侯曾先《地志》”,考其所记,皆为会稽郡事,当为《会稽地志》。《太平寰宇记》卷九六引夏侯曾先《吴地志》,但观其所记皆为会稽郡事,当为《地志》之误*此条详见下文考证。。王十朋《会稽三赋·会稽风俗赋》注“射的山”条,引夏侯曾先《地理志》,此亦应为夏侯曾先《地志》之误。夏侯曾先,生卒年不详。其《地志》中有言梁武帝时事,唐《初学记》征引此书,其当成书于陈隋之间。
二 诸家会稽地记辑本及存疑条目考
以上诸家地记多亡于宋元时期,亡佚之后,辑佚之作不绝,陶宗仪《说郛》首辑孔晔《会稽记》一卷,凡五条。黄奭《汉学堂丛书》亦辑孔晔《会稽记》一卷,条目与《说郛》同,或即直接抄录《说郛》而成。清杜文澜《曼陀罗华阁丛书·古谣谚卷二十八》存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条,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籍佚文》所引同。
现代人辑佚会稽地区地记功绩最显者为鲁迅。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辑有朱育《会稽土地记》、贺循《会稽记》、孔灵符《会稽记》、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四种。但由于其认为孔灵符与孔晔为一人,所以辑佚时将孔晔《会稽记》均放入孔灵符《会稽记》中。此外,一些不著作者的地记条目,鲁迅多将之附于上述四书之后,或有不确之憾。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一书辑得朱育《会稽土地记》、贺循《会稽记》、佚名《会稽郡十城志》、孔灵符《会稽记》、夏侯曾先《会稽地志》五种。其亦将孔晔《会稽记》部分条目纳入孔灵符《会稽记》中,对未标明作者的会稽地记,亦未加区分,多记入孔灵符《会稽记》,其所辑条目亦有遗漏。
后代类书征引各家地记时,或有误者;诸家辑本所辑会稽地记亦有误漏者,兹加以考辨。
(一) 贺循《会稽记》
勾践逆吴,战于五湖中,大败而退。今夫椒山在太湖中洞庭山西北。(《(绍定)吴郡志》卷四八)
此条,《(绍定)吴郡志》言出《史记正义》,其言曰:“《史记正义》:‘越败吴于夫椒。’引杜预曰:‘太湖中山也。’又引贺循《会稽记》云:‘勾践逆吴,战于五湖中,大败而退,今夫椒山在太湖中洞庭山西北。’”《(绍定)吴郡志》所言此条,出《史记·吴太伯世家》“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句注:
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集解》:贾逵曰:夫椒越地。杜预曰:太湖中椒山也。《索隐》:贾逵云:越地盖近得之,然其地阙,不知所在。杜预以为太湖中椒山,非战所。夫椒与椒山,不得为一,且夫差以报越为志,又伐越当至越地,何乃不离吴境,近在太湖中。又按《越语》云:败五湖也。(武英殿本《史记·吴太伯世家》三家注)
按,武英殿本《史记》此处所引“杜预”条,出裴骃《史记集解》,非出《史记正义》。《集解》“杜预”条后亦未见征引贺循《会稽记》。此句后司马贞《史记索隐》亦未见引贺循《会稽记》。除武英殿本《史记》外,庆元三注合刻本、彭寅翁本、凌稚隆评林三注合刻本、金陵书局本《史记》皆无此条。泷川本据张文虎《校勘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补入此条,张文虎札记亦辑自《(绍定)吴郡志》。观《(绍定)吴郡志》所引《正义》“杜预”条与《集解》“杜预”条同,不知是否为《(绍定)吴郡志》误引。*此条,详见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73页。
(二) 孔灵符《会稽记》
(荏山)在县东北十里,越王种荏于此。(《(万历)绍兴府志》卷四)
此条,《(万历)绍兴府志》言出孔灵符《地志》。《(嘉泰)会稽志》言出《旧经》,不知是否即孔灵符《会稽记》。
北渐于海,东联大江。(《肇域志》卷十二)
按,此条,《肇域志》言出孔灵符《会稽记》,清前书不见引。
孔愉为会稽内史,在郡三年,乃营山阴湖南候山下为宅居之。(《两浙金石志》卷五)
此条,《两浙金石志》言出孔灵符《会稽记》,鲁迅依之,将其纳入所辑孔灵符《会稽记》中,但言此条“未详所本”。考此条内容,最早见于《晋书·孔愉传》,而明代《水经注笺》最早将此条归入孔愉《会稽志》,或是《水经注笺》作者误将《晋书》本传入孔灵符《会稽记》,而阮氏又从其误所致。
鲁迅所辑孔灵符《会稽记》,多有将不著作者之《会稽记》纳入者,如《世说新语·言语篇》“会稽山水”条(此条,《世说》言出《会稽郡记》)、《太平御览》卷五四“郡有禹穴”条。另外,鲁迅将不著撰人的数条《会稽记》皆列于孔灵符《会稽记》一文后,如《世说新语·赏誉篇》注“白楼亭”条、《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姚丘”条(此条,《正义》引作《会稽旧记》),《太平寰宇记》卷九六“雷门大鼓”条、“高迁亭”条、“赤堇山”条,《太平御览》卷四七“涂山禹庙”条、卷六六“镜湖”条、卷九六“镜湖”条、卷九四三“石华”条(此条,《御览》言出《会稽地理记》),《会稽三赋注》“百官里”条,《嘉泰会稽志》卷一二“余姚城”条,《舆地纪胜》卷一一“王导过江”条。另,唐道宣律师《三宝感通录》卷一引《地记》两条,不著作者,鲁迅将其皆附于孔灵符《会稽记》后。考虑到魏晋六朝人所撰地记作品甚多,且同名地记亦多,我们似不能将其简单的录入孔灵符《会稽记》中。
刘纬毅所辑孔灵符《会稽记》,又阙以下数条:
余姚江源出太平山,东至浃江口入海。(《艺文类聚》卷八)
其即将孔晔《会稽记》纳入孔灵符《会稽记》,但又漏辑《(嘉泰)会稽志》卷九所引孔晔《记》一条。
山有三足白麂。昔虞翻尝登此山,望四郭,诫子孙曰:“可留江北居,后世禄位当过于我,声名不及尔,然相继代兴。居江南,必不昌。”今诸虞氏由此悉居江北也。山巅有葛仙翁井,及山腰有微泉,未尝竭,名龙泉,在龙泉寺中。(《(嘉泰)会稽志》卷九)
各书不著作者之《会稽记》,刘纬毅多有纳入孔灵符《会稽记》者,如《世说新语·赏誉篇》注“白楼亭”条、《世说新语·言语篇》注“会稽郡特多名山”条(此条,《世说新语》注言出《会稽郡记》)、《太平寰宇记》卷九六“赤堇山”条、“雷门大鼓”条,卷九六三“千秋亭”条,《太平御览》卷四七“东武里”条(此条,《御览》言出《会稽志》)、卷六六“会稽太守马臻”条、“(镜湖)创湖之始”条以及《嘉泰会稽志》卷一二“吴将朱然”条。
(三) 孔晔《会稽记》
江夏太守宋辅于重山南白楼亭立学教授。沛国桓俨避地至会稽,闻陈业贤而往候之,不见,临去,入交州,留书系白楼亭柱而别。(《说郛》卷六一)
按,《说郛》所辑此条,第一句出孔灵符《会稽记》,第二句实出《郡国志》,此二条,《太平御览》卷一九四、《太平寰宇记》卷九六并录,两条内容前后并列,且均孔晔《记》在前,《郡国志》在后,《说郛》作者应是直接从二书中摘录此条内容,但将《郡国志》误当作孔晔《记》,实误。
孙兴公许元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亭在山阴,临流映壑也。(《说郛》卷六一)
按,此条所引前半部分实为《世说新语》原文,仅“亭在山阴,临流映壑也”出《会稽记》,并未言作者。《说郛》不加考辨,将二条全纳入孔灵符《会稽记》,实误。
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澄壑镜彻,清流泻注。(《说郛》卷六一)
此条,《世说新语》注言出《会稽郡记》,未著作者,《说郛》言其为孔灵符《会稽记》,不知根据。
此条,《水经注笺》言出孔晔《会稽志》。按,此条内容,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所引《会稽典录》,明前书征引时未有言出孔晔《会稽志》者,此条,应是《水经注笺》作者误将《会稽典录》当作《会稽记》所致。
此条,《水经注》笺言出“孔□《会稽志》”,□,当为“晔”之阙。此条,初见于《晋书·孔愉传》,又见《(嘉泰)会稽志》,或是作者误将施宿《(嘉泰)会稽志》误作孔晔《会稽志》所致。
此条,《水经注笺》言出孔晔,明前书未见征引作孔晔《会稽志》者。
昔葛玄隐于兰芎山,后于此仙去,所隐几化为生鹿而去。此山今有素鹿,三脚。此鹿若鸣,官必有殿黜。(《太平寰宇记》卷九六)
此条,《太平寰宇记》言出《会稽录》,鲁迅言此条为《会稽记》之误,并将其辑入孔灵符《会稽记》,但不言所由。观《太平广记》卷七七“方士”二有“葛玄得仙后几遂化为三足兽,至今上虞人往往于山中见此案几。盖欲飞腾之兆也”。此条,《太平广记》言出“孔怿《会稽记》”,其条目与《会稽录》类,“孔怿”,当为“孔晔”之讹也。
(四)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各家征引时误、漏较多:
(会稽)南面连山万重,北带沧海千里。(《太平寰宇记》卷九六)
此条,《太平寰宇记》言出夏侯曾先《吴地志》,《太平御览》则言出《吴志》,不著作者,《舆地纪胜》言出《吴地志》,亦不著作者。观此条所载,“南面连山、北带沧海”则为会稽地区地形。会稽南为会稽、秦望诸山,北为浙江、钱塘,此即《汉书》所谓“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89页。。其所言地理位置,全与会稽郡合,并非吴地地形。《太平寰宇记》言出夏侯曾先《吴地志》,“吴”字当衍,其应为夏侯曾先《地志》。鲁迅、刘纬毅皆辑入夏侯曾先《会稽地志》。
鲁迅所辑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将诸书征引不著作者之《会稽志》辑入,如《初学记》卷八“若耶溪”条、《太平御览》卷四七“东武里”条以及《(嘉泰)会稽志》卷一八“铜牛”条。《太平御览》卷五五九所引“上虞县东南”条言出《会稽郡十城地志》,鲁迅亦将其录入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另,唐道宣法师《三宝感应录》卷一所引“许询”条及“阿育王”条,以及《太平寰宇記》卷九七引“舜桥”条,皆言出《地志》,但不著作者,鲁迅将其皆辑入夏侯曾先《地志》*如《太平寰宇记》卷九七引“舜桥,舜避丹朱于此,百官从之,故亦名‘百官桥’”。此条,《寰宇记》仅言岀《地志》,鲁迅将其辑入夏侯曾先《地志》。,或不确。
鲁迅所辑夏侯曾先《会稽地志》除将不著作者之《会稽志》辑入外,漏辑以下数条:
丈亭是老尉廨宇筑方丈室,故曰丈亭,乃古之军令尉。(《(延佑)四明志》卷八)
(彭城湖)墙下湖,周环一十里,即此湖也。(《(宝庆)四明志》卷一八)
上虞县钓台山,(陶宏景)先生尝乘槎钓于山下潭中。(《(嘉泰)会稽志》卷一五)
以上三条,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亦不辑。此外,刘氏所辑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又漏以下数条:
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为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也。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为名。(《(宝庆)四明志》卷一六)
(梅澳)湖有溪澳。(《太平寰宇记》卷九六)
余姚县有孝女曹娥,父泝涛溺死,娥年十四,号痛入水,因抱父尸出而死。县令度尚使外生邯郸子礼为碑文,后蔡邕过读碑,乃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太平寰宇记》卷九六)
此外,刘氏所辑会稽地区地记,其先将《太平御览》卷四七“东武里”条以及《初学记》卷八“若耶溪”条不著作者之《会稽记》辑入孔灵符《会稽记》,又将其重辑入夏侯曾先《会稽地志》。
东海圣姑,从海中乘舟张石帆至,二物见在庙中。又有周时乐器名“錞于”,铜为之,形似钟,有颈,映水用芒茎拂则鸣。宋武修庙得古珪,梁武初修之,又得青玉印。(《太平御览》卷四七)
按,此条,《太平寰宇记》卷九六、《(嘉泰)会稽志》卷一三亦引,各书均言出《会稽记》,但皆不著作者,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所辑数种会稽地记不收此条,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将此条纳入孔灵符《会稽记》,并言“梁武初修之,又得青玉印”句为后人羼入。但观《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嘉泰)会稽志》三家所引皆有此句,似不为羼。另外,宋王十朋《会稽三赋》注亦引此条,其格式为“《郡国志》云:涂山有石船,长一丈云,禹所乘来。宋元嘉中,于船侧掘得铁履一双。《会稽记》云,梁初又得青玉印。”*[宋]王十朋:《会稽三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89册,第265页。按《会稽三赋》注所引格式,“梁初又得青玉印”句应是作者从《会稽记》中直接摘录而成,其不为衍文明也。其所记梁时事既不伪,则应非孔灵符《会稽记》,其为夏侯曾先《会稽地志》的可能性大。
三 会稽地记数种辑补
鲁迅等人所辑会稽地区地记,多将作者不确定的条目附于各家《会稽记》之后,如上文所言其将佚名《会稽记》附于孔灵符《会稽记》后,佚名《会稽志》附于夏侯曾先《会稽地志》之后。但据史书所载,南朝虞愿亦著《会稽记》一种,但诸书不见征引,各家辑佚时皆未提及。虞愿(425—479),跨宋、齐两代,《南齐书》卷五三言其尝事宋明帝,“齐初,宋神主迁汝阴庙,愿拜辞流涕,建元元年卒。年五十四”又言:“愿著《五经论问》,撰《会稽记》、《文翰》数十篇。”*[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917页。今所见各会稽地区地记,未有明言出虞愿者,考虑到一些不著作者的地记条目亦有可能为其所撰,我们似应将作者不确定的地记条目单列,而不应含糊的归入某人记下。
除虞愿《会稽记》外,诸书征引作者不可考之会稽地记尚有佚名《会稽志》、佚名《会稽记》、佚名《会稽郡十城志》、佚名《会稽地理记》、佚名《会稽郡记》、佚名《会稽旧记》等数种,诸书征引时名称不一,作者皆不可考,为客观起见,今将此数种地记辑补并单列成篇。此数种地记中,《会稽郡记》今存仅一条,并已见上文,此处则不单列,仅将另数种会稽地记列于文末。
佚名《会稽志》
嘉祥寺
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于释教,故号所住之寺为永欣焉。(《法书要录》卷三。按,此条,有梁武帝时事,当作于梁后唐前,其为夏侯曾先《会稽地志》的可能性大)
曹 娥
后汉曹娥父溺死,娥见瓜浮,而得尸。(《全芳备祖》后集卷八)
夏 香
东武里
龟山之下有东武里,即琅琊东武县。山一夕移于此,东武人因徙此,故里不动。(《太平御览》卷四七)
铜牛铁冶
铜牛铁冶,越王铸剑之所,以铜滓,不生草木。(《(嘉泰)会稽志》卷一八。此条,《(嘉泰)会稽志》言出“旧经所引《会稽志》”,不著作者)
佚名《会稽记》
此书所含“白楼亭”条,上文已见征引,为避免重复,此条不再纳入。
镜 湖
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创立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无凶年,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余顷。(《太平御览》卷六六)
镜 湖
创湖之始,多淹冢宅,有千余人怨诉于台,臻遂被刑于市,及台中遣使按鞫,忽不见人,验籍,皆是先死亡人之名。(《太平御览》卷六六)
禹 穴
郡有禹穴,案《汉书·司马迁传》云:“上会稽,探禹穴。”又有禹井。(《太平御览》卷五四)
始皇像
始皇崩,邑人刻木为像祀之,配食夏禹。后汉太守王朗弃其像江中,像乃泝流而上,人以为异,复立庙。(《(嘉泰)会稽志》卷六)
铜 溪
昔欧冶子涸若耶之溪而出铜,破赤堇之山而出锡。(《初学记》卷八。又见《太平寰宇记》卷九六。此条,《太平寰宇记》言出《会稽记》,《初学记》言出《会稽志》。当为一书)
雷门大鼓
雷门上有大鼓,围二丈八尺,声闻洛阳,孙恩之乱,军人斫破,有双白鹤飞出,后不复鸣。(《太平寰宇记》卷九六。此条,《太平寰宇记》作《会稽记》,《舆地纪胜》作《会稽志》,当为一书也)
孤 石
射的山东北有孤石,高二十丈,广八尺,望之如帆。(《昌谷集句解》卷三)
兰室山
上虞兰室山,葛玄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鹿鸣,即县令有罪。(《独异志》卷中)
舍利塔
东晋丞相王导云:初过江时,有道人神采不凡,言从海来相造。昔与育王共游。鄮县下真舍利起塔镇之。育王与诸真人捧塔飞行,虚空入海。诸弟子攀引,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犹人形,其塔在铁围山也。(《法苑珠林》卷三八)
千秋亭
汉议郎蔡邕避难,宿于此亭,仰观榱竹,知有奇响,因取为笛,果有异声。(《太平御览》卷一九四)
余 姚
(余姚)吴将朱然为令时所筑。(《(嘉泰)会稽志》卷一二)
百官里
上虞有百官里,百官者,丹朱从舜于此。(《会稽三赋·会稽风俗赋》注)
蕺 山
王羲之居于是,墨池、鹅池存焉。(《海录碎事》卷三上)
梅 市
在会稽县下,梅福为吴市门卒。(《海录碎事》卷一五)
佚名《会稽地理记》
石 华
鄮县滨多石华。(《太平御览》卷九四三)
佚名《会稽旧记》
姚 丘
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史记正义·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
千人坛
禹葬茅山,有聚土平坛,人功所作,故谓之“千人坛”。(《(嘉泰)会稽志》卷一八。此条,《嘉泰会稽志》言《史记正义》引《会稽旧记》,并不言出自何卷,考《史记》清武英殿本及金陵书局本,皆无此条。或版本不一所致)
佚名《会稽郡十城地志》
上虞县东南有古冢二十余坟。宋元嘉之初,潮水坏其大冢。初坏一冢,砖题文曰:“居在本土,厥姓黄,卜葬于此大富强,《易》卦吉,龟卦凶,四百年后堕江中。”当坠,值王颙县令皮熙祖取数砖置县楼下池中,录之,怅然而已。(《太平御览》卷五五九)
结 语
魏晋南北朝地记,作为彼时史部文献的一种重要类型,为我们研究彼时历史、地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唐宋以后,诸家地记逐渐亡佚,元代以来的诸家辑本为还原六朝地记原貌起了重要作用。但各家辑本囿于条件限制,所辑部分作品条目或有误、漏之处。对其条目进行重新整理、考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