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项目导向、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3-20温茂兴
温茂兴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1]教职成[2015]6号文件指出:“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因为医学生未来工作环境和对象的特殊性,医学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的实施路径可能与其他专业类别有很大不同。为了探索医学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新模式,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医学院选取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其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方法
我院于2005年创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截止到2012年底,有实训室7个,实训室面积1 000余平方米,专业教学设备值80余万元,专兼职教师8人,在校高职学生127人。
2012年,我院与武汉隆利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成立襄阳维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我院以实训场地和设备的租金入股,对方以技术、管理、注册资金和部分设备入股。襄阳维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可以生产各种类型的可摘义齿和全口义齿,同时保证在校生的实习实训需求。该“校中厂”的成立,满足了实训教学需求,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将过去部分实训耗材转化为达到市场要求的产品,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大幅度调整。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以完成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基础实验和专业实训课程随堂开出,周课时24节左右。取消了第五、第六学期的纯实习学期,第三、四、五、六学期,每周一半时间由专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另一半时间交由公司组织生产性实训。课堂教学中涉及生产流程的,则在生产车间内完成教学,由专任教师组织教学,公司技师辅助指导。生产性实训完全由公司技师管理和指导,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实训期间考勤考核制度。第五、六学期,为表现优良、技术成熟的学生发放工资。生产性实训产出的合格产品,作为公司产品计入公司收益。
从本专业2011级开始,在部分班级和少数课程尝试工学交融的教学模式改革,认为具备实施条件后,从2012级开始,全面推行“项目导向、工学交融”的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改革之前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水平明显提高。襄阳维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认真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将其作为准员工进行培养,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经达到公司初级技师的水平,公司为8名学生发放了奖励工资。
二、结果
选取2012级2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选取2009级2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根据课程进度,对3门核心课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3门课程中,技能项目较多,成绩均由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两部分组成。两组学生3门课程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3门主要专业课程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3门主要专业课程成绩比较(±S)
人数 可摘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实验组对照组U值P值组别 牙体雕刻技术28 28 85.5±7.7 79.3±8.4 4.43<0.01 85.6±6.5 78.4±7.9 5.71<0.01 84.7±7.1 81.2±9.2 2.46<0.05
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11级参加过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的学生和201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6个问题,学生只需作出“是”和“否”的回答。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50名学生对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的评价
2011级和2012级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达到100%。
三、讨论
通过教学改革实验及其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项目导向、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可以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②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④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氛围,培养其职业素养;⑤拉近了课堂学习与生产岗位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本专业尝试的“项目导向、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是可以在其他医学技术类专业推广的。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校准培养目标。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可以掌握企业(医院)对人才需求的有关结构、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断进行调整,提高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行业需求的吻合度。
二是导向课程建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摸准岗位的工作过程,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以此确立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及其内容。
三是提升学生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综合素质。岗位实践相对于课堂学习,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四是促进学生就业。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企业(医院)在工学结合的岗位上挑选未来的员工,部分学生未毕业就实现了预就业。
五是有利于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了适应教学改革,专任教师必须深入行业一线学习实践;行业专家岗位带教,为教学团队补充了力量,完善了结构。
六是实现校企资源与利益共享。学校享用了企业(医院)的技术、设备资源,而企业(医院)及时补充了所需的人力资源,降低了新员工的培训成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J].教育部公报,2011(12):39-41.